父亲,生于1937年卒于2006年,享年69岁,毕业于兰州大学,生前就职于灵台一中、二中,四中,历年来一直担任高三毕业班数学,直到病退。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小小的三尺讲台度量了父亲几十年的春夏秋冬。他的为人处事就像他教给学生们的多元方程一样:繁中求简、难中取易、光明磊落。一生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伟大的教育复兴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一盒一盒的粉笔写完,就有一批一批的新人成长,作为一名老师,他最大的快乐就是看着他的的学生桃李满天下。
父亲是旧时代的人,弟兄三人,他排行老二,育有五个儿女。那时候大家都在一起生活,本来就贫穷的日子加上人口多,父亲每月十八元的工资根本不够开支,缺吃少穿是常有的事。他平时工作在外,偶尔的闲暇就是周末,除了帮母亲料理家务、照顾祖父母,还得和叔伯们去很远很远的南山里打柴添置烟火,很少和我们在一起,他不像现代的父亲有足够的时间陪儿女游玩、把对儿女的爱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即使父亲在家,也由于他的面相威严、不苟言笑,所有的孩子们都怕他,常常敬而远之。但是只要父亲回家,他一定就会给我们买糖吃。那是他带给家人最好的礼物了,一毛钱12颗的洋糖,用纸包着,透明鲜亮口感极甜,父亲每次就买两毛钱的糖,一大圈散下来,姐姐和我有时只能分到半块糖。也许是幼时缺少零食的缘故,也许是糖的诱惑太大,我总希翼着自己有一天能够有钱买糖吃!尽管如此我们盼望父亲回家的心情有增无减。弟弟是爬在父亲肩膀上长大的,他被父亲娇惯得有恃无恐,得天独厚地享受着父亲的偏爱,霸占着父亲兜里专门为他留着的一两颗糖。永远记得我们用父亲抽过的纸烟盒盒叠三角板并且为此不亦乐乎的日子,记得贫穷童年里的无忧无虑。过往有时是一条河流,联系着沉默与回声,自始至终滚滚前行,在岁月的剪影里永不停歇。那时的父亲伟岸高大、头发浓密,就像罩在我们头顶的一道光,熠熠生辉!

记忆最深的是父亲有次出差回来,竟例外地给我和弟弟买了凉鞋,一双3.5元,宝石蓝,虽然鞋码小了一号,我还是硬挤着穿了两个夏天!在那个物质贫穷、衣裳还得缝缝补补,过年也只有几毛钱压岁的年代,两个3.5元足够一家人生活多半个月,我不知道父亲当时是下了怎样的决心给我们买凉鞋,也不知道他得为此要拮据多长时间。我只知道那天我最开心的时刻,把鞋抱在怀里爱不释手,翻来覆去地看着摸着。在我天真的童年岁月里这双凉鞋陪伴了我许久许久。父亲只是一个普通的教书老师,一个普通父亲,他没有豪言壮语,不会把我们举高高,却尽自己所能,守护着所爱之人的欢笑与希望。那抹蓝,是我今生见过最美的颜色,那双鞋也是我今生穿过最贵最高兴记忆最深的凉鞋。
长大些我就随同父亲上学,在父亲身边,才真正体会了父亲的生活,他带毕业班,担子和责任很重,常常在半夜醒来看见父亲还在写教案。他利用课余给我做饭,来不及的时候就从灶上端来饭菜。简单的一日三餐循环在我简单的上学生涯中,寻常的生活映衬着父亲不寻常的关爱。那些年,一碗一羹的光阴、日复一日的生活重叠都与父亲息息相关、都是那般的弥足珍贵。往事就像一个盒子,写满了父亲对儿女的殷殷之情,尘封在我的心底深处。那些年在父亲身边生活过的细节至少成为一种生活,一种不可替代的亲情,一种无法割舍的温暖,这些细节会陪我走过今后长长的岁月,并且在岁月里验证什么叫记忆!
后来我离开他去稍远一点的地方上学,每次和他通信父亲都会叮咛我要照顾好自己,洋洋洒洒的几句话让我知道至少我不是一个孤独的远行者,在我人生的旅途中,我有一个威严慈祥的父亲,有他深深的牵挂和叮咛,我不再软弱慢慢强大。
长大后的我,就像一只断线的风筝渐渐脱离了父亲的视线,独自开始一个人的征途,我知道往后的苦和累会层出不穷,而父亲不会一直陪在我身边,我也知道有些路必须得自己走,有些事也必须得自己经历。

天下父亲都希望自己的儿女有所成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亲也希望我有出息。他把最好的教育给了我,寄予过我很高的希望,虽然我没有成全父亲的希望,没有成为他希望的那个自己,但是他从来不曾对我灰心,他始终包容着我的任性、倔强和叛逆,我明白他对我的希望也是一种爱,因为爱才有期待,因为期待才有失望,父亲的失望虽然有点痛,但也很幸福。前几年我历经黑色,在那段最最艰难的岁月中,父亲给了我最大的精神鼓励和支持,才让我一步步坚持了下来,这样的坚持成为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父亲!是你让我看到光辉、看到希望、看到了人间美好!
由于长期的脑力劳动和过度的生活劳累,父亲患了严重的肺心病,未到退休年龄就提前病退在家,病退的父亲有母亲的精心照顾、有儿孙绕膝的乐趣,日子温润了许多,他爱养花,家里到处都是开着的花草,有名的无名的,沁人心脾、四季常青。晚年的父亲做着他喜欢做的事,村里但凡有红白事他都会被请去当先生,他的风趣幽默高风亮节赢得了很高的声誉。父亲像天,高远深邃,父亲像海,容纳百川,我们的天万里无云,我们的海永远不会枯竭!感叹光阴流逝的同时也在不断提醒我该好好珍惜与父亲相处的日子。我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多。越来越勤,后来父亲病重,呼吸全靠弟弟买来的氧气才能维持,每次给他洗脚,他就静静地坐着、躺着,温顺的像个孩子。他双脚浮肿头发稀疏,经年不再,昔日那个伟岸高大、神采奕奕、须要仰视的父亲不知何时已经被我尽收眼底。透光时光,我看见一颗流星的闪逝,一个亮光的熄灭,明白了父母与子女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的渐行渐远和深情告别。多希望时光能慢一点再慢一点,我愿意把我长长的一天、一月、一年时间都留给他。愿意用我微薄的爱回馈父亲一生的赠予。2006年的十月一日,天气晴朗,父亲坐着坐着就再也没有醒来……从此,我们身边少了一位普通老师、一个普通的父亲。他的葬礼举行的很隆重,但若干年真正能记住父亲、记住父亲一生的也就只有他至亲的人了。
很多年过去了,我常常梦见父亲穿着生前的衣服做着生前的活,梦见他坚毅的目光仍旧炯炯有神,大步流星地走着。那些曾经真实发生且历历在目的过往顿时浮现眼前、跃然纸上。感激父亲,感激他在我最需要启蒙阶段时给予的认可,感激他教给我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父亲,你一点一滴的教诲都让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了我的勇气和希望。你是我们的骄傲、是父辈们的骄傲,是那个贫瘠岁月的骄傲。在我心里你永远是一块石碑:丰功伟绩、千秋万代。

王霞,女,崇信县柏树镇人,出生于灵台县独店镇,自由职业者。喜欢在闲暇时用文字抒写旅途中的所见所感,生活中的所悟所得。作品有《母亲的小木箱》、《牡丹颂》、《向生命致敬》、《幸福的底线》、《怀念老屋》、《在路上》、《医院》、《静夜思》、《围城的风》、《怀念母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