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山、那泉
侯万福 我的大学 2018-08-22
主播/玉华
那年的仲夏,晴天多,雨水少,天气很热。我们一行几人去了陇西,到那里去观览敦煌莫高窟、鸣沙山和月牙泉。那时还没有高铁,大西北地域辽阔,坐车的时间总觉得好长好长。西去的列车窗口,忽闪忽闪地掠过了一幕幕相似的地形和一样的颜色。我凝视着车窗外,想起了唐人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的诗句。眼望着外面飞过的大漠戈壁,一直在想象着诗人说的那种雄浑和壮丽。这里的戈壁沙漠、长河落日、古迹遗址、蓝天白云、胡杨红柳、还有绿洲,所有的一切,都显出了特有的地域魅力。

虽然孤烟很少看见了,但是,还有那落日映红的云层罅隙,余辉染红的大地。天边云层镶嵌着的层层灿烂金边,我想那是对诗人和落日的最好赞美。 晚霞照耀着西北的天空,红灿灿的一片。过了一会儿,日头就落下了。天地间,旭日有旭日的辉煌,夕阳有夕阳的壮美。地球就是这样,同太阳、月亮,还有无数个星球拥在一起周而复始。居住在地球上的人类,在太阳和月亮之下,创造并享受着天然之乐。我的思绪在不断地跟着列车旋转,列车在不停地向前飞奔着。那天,我们先到达了兰州。停留了一会儿,又换乘飞机去了敦煌。到了敦煌莫高窟,一下子就被眼前这座宏伟神圣的东方艺术宝库所震撼。我举目仰望,真不知该做怎样的遐想和描述。莫高窟是大漠之魂,其博大精深,雄伟而带有神秘,真不愧为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参观完敦煌莫高窟,次日,我们到了那山,那泉。

在敦煌城南六公里处的鸣沙山,那里是黄沙一片。往深处走去,黄浪滚滚,金黄色塞满了我的双眼,那真是浩瀚的沙世界。敦煌城东就不一样了,它改写了这里的荒凉,城东是一片绿州,果木成荫,绿色满目。绿在大漠中是极其罕见的存在,这里的绿不同于东北、华北、华南的绿,这里的绿就是生命自己,是生命力的胜利。在大片的绿荫中,包裹着城,城中还有一条富有民族风情的小街,街道两旁的建筑风格别致,街上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小街的名字记不清了,可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
城南的鸣沙山,全是厚厚的积沙,一块石头也看不见。沙粒很细很绵,我俯下身子捧起一捧沙子,任那细沙从手指缝间簌簌滑落。干干的沙子还带着灼热,烫的手心热乎乎的。光着脚踩上去的感觉和故乡的“米沙梁”一样,软软的,绵绵的,热热的。故乡的“米沙梁”,是座小沙丘。记得小时候,学校组织少先队队日活动,辅导员老师经常带我们去那里玩耍,做游戏。眼前的鸣沙山,可不是小沙丘了,是地道的由沙子堆积成的茫茫大漠沙山。

鸣沙山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3000多年了。它东西延绵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高100米左右。沙粒有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黄色为多。细沙晶莹透亮,纤尘不染,洁净如洗。各种颜色的沙子混合在一起,不细看是分不出来的,远远看去都是一片金黄的颜色。鸣沙山的形态多姿。有的像月牙儿,弯弯的相连在一起,组成一条长长的沙链;有的像金字塔,有棱有角,高高向天耸立;有的像一条巨大的蟒蛇一样,蠕蠕地长长地盘延至天边;有的像鱼鳞,一层层弯弯曲曲的波纹相接,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银光。沙脊上凸起的波纹,起起伏伏,明暗层次鲜明。风起时,发出轰轰的响声。清风吹拂时,又像江南的丝竹一般。鸣沙山虽不高,要登上去,还真是不容易。我们穿着长筒帆布靴子,深一脚,浅一脚地向上爬。细细的绵沙,一走一个沙窝,前面的沙路是缓缓陡陡,走上去是进一步,退半步。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了。坐在滚烫的沙子上稍息片刻,起来后,只好手脚并用的往上爬。即便是这样,年纪大一点的人,天气又热,要登上去,还是很吃力。到后来,我们只好去找“沙漠之舟”了。骑上骆驼,在驼背上去看奇妙的沙山和金色沙浪,感受那沙声共鸣和大自然的妙趣横生。

我是第一次骑骆驼。驼队依次大摇大摆地走了过来,我们纷纷涌向驼队。驼队组织的很严密,每十多头为一链。拉骆驼的驼工用浓重的西北口音喊了一声口令,十几头骆驼很听话,都慢慢地卧下了。温顺的让我们骑在它的背上。等大伙儿都骑好了,驼工又喊了一声,骆驼又缓缓地站立起来。我小心翼翼地一手牵着缰绳,一手扶着驼鞍,两只脚蹬在脚凳子上,等待出发。头驼脖子上挂着的铃铛晃响了,驼队就这样跟着铃声,浩浩荡荡地在沙漠中,蜿蜒缓慢地移动着。骑在驼背上,视线畅通无阻。身子随着骆驼的脚步不停的摇晃,走着走着,仿佛沙山不断在长高,离天空更近了。只见一朵朵白云淡淡的飘来,它很轻松,很自由。再往前方看去,天边浩瀚,金黄满眼。驼队一个接一个,排成长长的一条链,头驼的铃声响了一路,长长的队伍,在沙漠中显得十分壮观。

鸣沙山脚下,还有一个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水深有五米余。月牙泉与鸣沙山齐名,是大漠戈壁中的一对孪生姐妹。沙水并存,山泉共生,真可是一大奇迹。听当地的老乡讲,水面比以前要小多了,水也浅多了。我顾不上去问是什么原因,心中只是在默默祈祷着,祈祷着沙水共存的这一自然奇观直到永远永远。眼前的月牙泉水很蓝,很清澈。水边还丛生着芦苇、灌木和高大的树,树叶子在随风摇曳,好像在向我们招手。沙漠中这稀有的绿色,给茫茫的沙地,平添了几许神秘。枝干和绿叶像忠于职守的卫兵,日夜守护着清泉,坚韧的耐力,展示出了超凡的生命力。站在泉边看着绿的景色,很有江南水乡的意味。

旁边的亭阁娴静优雅,厚重而古朴。那一湾清泉水,像沙漠中一颗明亮的眼睛在不停闪烁。月牙泉,是沙漠之眼,镶嵌在鸣沙山上,千万年间,在默默地注视着这里的一切。快到落日的时分,这里并不寂静,更有一番景象。圆圆大大的太阳,在天边红了起来,鸣沙山也开始由金黄泛起了红晕,月牙泉水的波纹在微微的闪动,人们都在欣赏这幅立体多彩的油画,拿起相机拍照起来,此刻的景色真是美极了!夕阳西照,骆驼的影子拉的好长好长,驼铃还在叮铛叮铛地响着。我回头不停地看着夕阳下的那山,那泉。沙山如海,泉水如黛,落日如血。这里的一切变得更苍茫,更妩媚,闪出灿灿的天然色光。
2018年 立秋后,写于石家庄。



主播简介:郝玉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人,教师,热爱本职,喜爱诵读,喜欢旅游。愿用温暖的声音和饱满的情感传播真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