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热闹,回到书房,一片静寂殊为珍贵。闭目,《攻玉论.ABCD》《日本文论史》的封面熠熠生辉。睁眼,长篇小说《到广阔天地去拱猪》《啊!职称》《疯魔的饼子》连载网络平台,接二连三的是中篇短篇,禁不住沾沾自喜,乐而忘返。猛然间初梦大醒,拍掌歌声陡然衰微。毕竟抵达日薄西山,不能津津乐道热闹,须顺其自然,早睡早起,偶尔赶赶时髦,领略异国风光,此外持续向往静寂,蜷伏陋室盯住普鲁斯特和陈忠实,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追忆似水年华),六年磨一剑,剑指《征途似水》上下。 上篇《荒诞流年》,拟写主人公在10年内乱中的重重磨难,险象环生;灵魂扭曲过程,步步惊心。下篇《击浪学海》,描绘大龄求学尴尬,职称评审烦恼,培养弟子苦心;感叹高校月亮阴晴圆缺,象牙塔高不胜寒。谁说往事不堪回首?有缘相识的同学同事师长弟子,他(她)们的眼神活灵活现,历历在目,不时出现在梦里。即使基于原型,小说也不乏虚构,届时相识者不必对号入座。作者目的是写活人,反映真实的人生。 征途似水,静寂险峻又变数。王阳明打坐贵州山洞,内心澄清静默,求清静守一,终于彻悟“格物致知”。老骥伏枥得静寂,若弃千里之志,壮心则已。刘备的儿子沉湎芳华,坐冷板凳自然无李后主的泣血椎心。高龄者一味避热闹,恐怕莫名其妙向隅而泣,因而同学会友人宴不拒,伏案丝丝恋情不断。有朋好言相劝:磨剑六年,《征途似水》难以面世,何苦?奉上自圆其说:藏之名山或付之一炬又何尝不可?只要不染老年痴呆症。 四月春光明媚,东京上野公园樱花盛开。树下,数圈人席地而坐,围着生鱼片、寿司、啤酒,伴随卡拉OK击掌高歌,好不闹热。樱花盛开两周即凋零,尔后枯枝败叶成常态。树下人迹了无,一派意味深长“寂”,犹如松尾芭蕉俳谐中的さび和わび。樱花闹的日本人常年在“寂”中收获信念取得成就。光顾上野公园数十回,老夫肚里栽了一棵樱花树,回归内心,寂寥吟妙语,不辞辛酸泪。待磨剑声消,身体尚可,重游祖国圣地,满目高山流水之静寂,不言自娱自乐,但求感悟非刹那生灭相续无常。一俟体弱病残就躺床,等待相片上墙,枕边有著述,不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