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想家乡的那个铁狮子
图文/梁豪杰
见过家乡的铁狮子,还是几十年前的事。
那时,我还小,小得只会跟在铁狮子的屁股后面,走村串户,看大人们耍铁狮子,他们到哪我到哪,他们舞狮我看闹。晚上收灯时,大人们会分我几块封糕等打赏的糖果,便屁颠屁颠地回家,告诉母亲。大一点后,就帮着去把灯,或敲钹,在狮舞中享受乐趣。
后来,我求学、工作去了外地,就没有见过这个铁狮子。偶尔回乡过年,仅见搓麻将、打跑字牌的场景。老乡告诉我:“如今啊,生活小康了,娱乐活动变化了,那些传统的老古董,基本失传了”。
听到老乡一席话,我顿时茫然若失,迷惑不解。家乡的铁狮子,常常出现在我的梦里,挥之不去,如影随形。
我的家乡叫做甘溪冲,其实是一个俗称地名,行政名叫做丰瑞村,隶属湖南省娄底涟源市斗笠山镇,位于龙山山脉尾端,是一条两边是山的峡谷。曾经山高林密,树木参天,时有小溪从中流过,溪水甘甜长流,因而得名甘溪冲。
相传,甘溪冲铁狮子起源于乾隆十八年(1729年),当时甘溪冲兽患成灾,老虎、野猪等猛兽经常出没村庄,袭击村民。至解放初期,还有一名猎人被老虎咬断手臂。为减少虎患,先人提议耍龙来驱赶野兽。但一位“地仙”极力反对,他说从丰瑞堂、尤佳堂、沙子托、斋公冲这一带有九个小山包神似乌龟,曰之“九子寻娘”,乌龟与龙相冲,龙会困浅滩,不能耍龙。而舞狮能避邪消灾,故以舞狮为佳。
经商议,村民对“地仙”指点无异,便以木雕出狮头,定名铁狮子。自乾隆十九年(1730年)正月始,在冲内玉家屋开始舞狮。后经融入故事、武术等表演元素,逐步演变为文化活动,并成立了狮灯会。
每年正月初一下午,狮灯会会长召集狮舞表演者,用三牲果品迎请铁狮子,在甘溪冲玉家屋场进行第一场舞狮表演后,再走村串户,到各屋场拜年送福。正月十五傍晚,再在小溪旁,摆上三牲贡果,用鞭爆、钱纸将铁狮子送上山。
甘溪冲铁狮子不同于南狮、北狮,在200多年的演化中,已自成一体。整个舞狮队由30多人组成,包括锣鼓唢呐班子1套、把灯盏人员8人、舞狮人员8人、逗叉(引领)1人、武师若干。狮舞表演以耍故事为特色,共有72个故事。其中“美女梳头”等10多个故事最为出名,是狮舞表演的必演项目。
丰瑞村支委秘书肖凤告诉我,“美女梳头”源自甘溪冲里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黄泥岭山脚下有一个窈窕美女,每天清晨面对大山梳理秀发。一天,冲里一个牧童到山脚下放牛,牧童心动,问美女是否婚嫁,能否帮她牵线。美女答曰:“给其做媒之人还未生,能做其夫之人还未养”。说完,一脸羞红跑进了大山。
此后,美女再未出现过。
铁狮子表演者根据甘溪冲里的传说、故事、或人、或兽、或生活小细节,采用模拟耍法,演绎甘溪冲里的故事。
整场表演,配以锣鼓、唢呐,节奏时紧时缓,表演行云流水,观众时急时奋。狮舞后,由把式表演武术,观众有时也会互动,跳上八仙桌,一展风采。
这时,表演进入尾声,主人会奉上封糕等糖果与红包,燃放鞭炮,恭送铁狮子。而我又会乐滋滋地举起灯笼,钻进队伍,跟着狮子去下家。
在我的印象中,甘溪冲的铁狮子名扬冲外,曾走出山门,去过外村外乡。相传民国时期,甘溪冲铁狮子到杨家滩七甲湾一个亲戚家表演,曰之耍亲戚。当时七甲湾有人欺负生人,以为甘溪冲铁狮子图有虚名,仅是杂耍罢了,便关上堂屋门,出言不逊,故意刁难。狮灯会有个叫肖元发的老人,临危不乱,他稳住大家,边指导舞狮,边在堂屋中烧上大火,将一个铅球放入火中,在耍完三十六个故事后,肖元发一收气,撸起衣袖,一手探入火中,抓起铅球往空中一抛,然后一拳打向空中的铅球,铅球飞向大门,吓得当地群众马上打开大门,燃放鞭炮,欢送铁狮子回家。
甘溪冲的铁狮子原是先人驱兽的产物,后深化为驱鬼辟邪。经过发展,现成为了一项传统技艺与文化活动和传统习俗,每缝佳节期间,甘溪冲的村民以舞狮来庆祝佳节,象征吉祥如意,在舞狮活动中寄托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愿望。
而如今,这个流传了两百多年的传统文化活动,几近失传,让我深感惋惜,深表遗憾。
作者简介
梁豪杰,笔名黑鹰、布衣,涟源丰瑞人。长期从事党群管理工作,曾有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文学、新闻、摄影作品刊登于《湖南文学》《中国冶金报》等国家、省市级报纸杂志与网络平台,现从事史志编纂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