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黄河文化走笔丛书·文史卷)

黄河多故事,黄河边多奇闻……
昨日,余驾车前往旱平川,特意去黄兆文先生家闲聊。口啖其家杏子,杏子尚未熟透,颇酸涩,然余颇喜此等口味。竟然食之多枚也。与此同时,闲聊话题就此展开。
今年疫情盛行,彼此久未谋面,故,相见欢愉,谈天说地,意甚洽惬。期间,黄兆文先生谈到黄河捞尸人的故事,言,黄河捞尸人,有难言隐私者,说来惊人心魄。其事可谓离奇、蹊跷之极也。
历史上,黄河漂流尸体颇多,黄河捞尸人有图其钱财者,对尸首予以搜身,获得资值以利己。此乃常态也。或捞尸于岸上,等待上游家人一路寻来,讨要些许酬资以糊口。
然,有一种捞尸人行为,却是违背人伦人性之极。其将男尸,无论老幼,掳之上岸,每每挖取阳具,以暗中出售……男人阳气不足者,或体弱多病而觊觎长寿者,辄私下获之,食之……而形成利益链。
其食之法,将所获之物用瓦当文火“背干”(烤干),至于松脆,然后粉碎成末状,用水冲服……据说,此物功效非凡,胜于胎盘倍多。
此故事出自方某人亲述,方某人今年82岁,早年曾做过水泉镇中村书记,见多识广。方某人与黄兆文在乡间某次红白事上相逢,闲谈间,亲口对其所述也。
方某人还说,据他所知,乡间私收奇货食之者有多人,他均知其姓名,出于保护隐私,不便实名相告。此数人竟然均长寿,年届八九十岁矣。至今,依然健在。方某感叹,民间有此陋俗勾当者久矣,由此观之,貌似颇有道理。而奇货可健体、延寿,今得以验之也。
余闻之,颇觉震撼,黄河乡间竟有此奇事哉?真乃闻所未闻也。惊叹之余,出于为文者搜奇心理所使,立即笔录于此,以待传之后世,以警后人也。
(注:此故事系民间传闻而已。笔者写作手法,也是典型的笔记小说体。传闻加虚构,均有之也。究竟其确实与否,笔者无法具体考证。然,民间怪诞传说、遗闻,也是一种文化。笔者记录于此,也是有意义的。故,读者君大可不必为此较真。犹如《聊斋》鬼狐故事,听一听,见识见识,以之作为茶余饭罢谈资可也。)
2020年6月16日夜写于陇上平川陋斋
作者简介:
武永宝,男,1963年12月出生,甘肃靖远人。1985年7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原白银市平川区文联主席,甘肃省白银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大学毕业后曾在新疆工作、生活5年,视新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有着浓重的新疆情结。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虎豹口》、《西部国风》和长篇小说《黄河远上》,这三部作品被媒体称为西部黄河文化三部曲。创作取材主要以西部黄河文化内容为主。目前有近百万字的长篇网络小说《独石记》在起点中文网推出。
近年,作者致力于家乡靖远地方黄河文化的弘扬与传播,撰写了近百万字的各类散文随笔、笔记杂谈等等。总体冠名为“西部黄河文化走笔丛书”,分为小说卷,散文随笔卷,笔记杂谈卷,文史资料卷,诗词歌赋卷五大类。多角度,多视角,多元化地,坚持不懈地宣传家乡靖远的地方文化,架构自己的特色的作品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