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无数个阒静的夜晚,香妃裙裾旋转、衣袂飘飞、被彩蝶簇拥的迷人形象,犹如天女散花的飞天,总在我忧伤的梦境里高蹈和飞翔。梦醒时分,佳人远逝,总是让我黯然神伤。
化身为蝶寄柔情
有关香妃的影视剧《还珠格格》《风流才子纪晓岚》《乾隆与香妃》《书剑恩仇录》我看过不少,尤其是《还珠格格》,至今在我的记忆里仍挥之不去。
《还珠格格》里香妃香消玉殒的那一幕,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让我至今记忆犹新,难以释怀。通体异香的香妃静静地躺在病榻之上,永远地闭上了美丽的眼睛,那凝固成永恒的眼神里有隔却不了的留恋和不舍。香帐内外、躯体周围彩蝶萦绕,犹如飞天临界的景象再现,让人恍惚之间油然而生扼腕之叹息,如此奇女子,茫茫人世间走一遭红颜薄命,理应回到天上宫阙,化蝶成仙,轻抚瑶琴,把福音洒遍人间,祈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时隔多年,至今回想起来,香妃吸引和迷恋我的地方在哪儿呢?是扑朔迷离的身世、倾城倾国的容貌,还是通体散发的神秘香味和冷艳、脱俗的高贵气质,好像是,又好像不是,让我日夜求索于心,百思不得其解。
传奇一世铭史册
香妃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据《清史稿》和《清皇室四谱》记载,在乾隆皇帝42位册封后妃中,确有一位来自西域回部,封号“容妃”。近年来,许多史学专家和学者进一步挖掘故宫档案等史料,证实历史记载的香妃就是清乾隆皇帝的回族妃子,在史册上被称为容妃。
关于香妃的真实姓名,国内的许多学者和专家经过多方考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买木热•艾孜姆、努尔阿拉努尔罕、伊帕尔汗、香帕尔罕,与“香”结缘,我更倾向于香帕尔罕一说。
香妃生于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九月十五日,自幼生长在西域世代为回部长的和卓氏家族。香妃首次见诸于历史记载,是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二月初四日,被册封为“和贵人”,乾隆二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由和贵人晋封为嫔,乾隆三十三年六月初五日由嫔晋封为妃。香妃一入宫就跨越了“常在”和“答应”两个等级而直接被册封为“和贵人”,这足以充分说明香妃在乾隆皇帝心中的重要位置。香妃在宫廷中度过了二十八载春秋,卒于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享年54岁。
香妃的传说和故事被广泛地载诸正史、逸闻、传纪、典籍和档案,使香妃这位通体散发着异香的奇女子被蒙上了扑朔迷离的面纱,在历史的悠悠长河中,越发具有神秘的色彩。香妃的尸骨究竟埋葬在哪里?关于香妃的墓地至今仍然是未解之谜。现在国内考古界和史学界流行两种说法,一说香妃墓地是在河北省遵化市的清东陵,二说香妃墓地是在新疆的喀什。死者曾到坐落于新疆喀什古城近郊五公里处浩罕村的香妃墓进行过实地考证,亲眼见过香妃墓地里安放着一乘运送遗体的灵轿。
《走进香妃墓》的著者徐鑫先生,在清东陵工作达十年之久,是一位长期在基层第一线的考古工作者和香妃研究学者,掌握了许多真实的有关香妃及香妃墓的第一手材料。他工作严谨、认真,查阅了清宫档案,采访了一部分当年参与过容妃地宫挖掘和清理工作的老考古工作者,他们提供了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资料,讲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事件细节,为揭开香妃及香妃墓之谜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依据。
徐鑫先生在《走进香妃墓》这本书里指出,香妃的一生具有传奇色彩,是一位为民族团结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人。当初深明大义的香妃家族为感谢清朝政府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维护西域和平安定,遂以政治和亲为手段,将年仅22岁的香妃送入皇宫。心里装着西域各族人民的香妃,不愿再看到西域这片广袤而丰饶的土地遭受战火纷扰、百姓流离失所,毅然挥泪辞别养育她的故乡,大义东行,不远千里迢迢来到了乾隆皇帝身边做妃子,不辱使命完成家族和西域各族人民心之所托,了却了她毕生的心愿。
关于香妃的死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现在史学界通行两种说法。一说香妃进宫没几年就被皇太后赐死。其实,皇太后死于乾隆四十二年,比香妃早死11年,岂有将香妃赐死之理?第二说香妃五十岁之后,乾隆二十五年的宫廷档案有她服用“平安丸”的记载。乾隆五十三年四月十九日,香妃溘然长逝,从此化身为蝶,魂回西域故乡。
魂回西域了夙愿
2019年2月,我不远千里从石河子到喀什出差,由于有三、四天的逗留时间,我便忍不住动了去拜谒香妃墓的念头。想到此行可以拜谒香妃墓,了却我多年的一个心愿,心莫名地激动起来。那天出发是在上午,空气清冽,可以看得见行人嘴里呼出的白汽。香妃陵墓坐落于喀什古城近郊5公里处的浩罕村。我怀着忧伤的心事,缓步行走在浩罕村通往香妃陵墓的狭窄而幽长的街巷里。此时,太阳尚未出来,一缕缕若有若无的淡蓝色的烟岚,轻轻地笼罩着浩罕村整个宁静的村落。大约步行了50分钟,在一片枝条稀疏的白杨林簇拥中,一座流淌着伊斯兰建筑风格的巨大陵园呈现在我的眼前。我在陵园的入口处久久地徘徊,脚步放的很轻,怕惊扰了香妃的睡梦。
随着参观的人流,我走进陵园,一位维吾尔族女导游热情地迎了上来,听她说,这座陵园名叫阿帕克霍加麻扎墓地,随着她的手向着前方一指说,香妃墓就在前方20米处的一座四四方方、穹顶顶着蓝月亮的巨大墓室里。沿着一条长长的甬道,我长久地伫立在香妃墓室的外面,墓室外侧的墙壁上面镶嵌着一块块蓝底的琉璃瓦,琉璃瓦上雕刻着一朵朵精美纤巧的石榴花,我的手掌在上面轻轻地抚过,一种冰凉的感觉宛如一股汹涌的潮水传遍我躯体的每一个角落,我仿佛触摸到了香妃的一颗冰冷的心。
缓步走进香妃墓室,由于光线昏暗,过了一会儿,眼睛才适应,看清了墓室内的陈设及布局。墓室内有大大小小的十余个坟冢,都是香妃家族的合葬墓。“这就是香妃的墓”,顺着导游的手指方向,在圆形穹顶的坟冢内,安放着一具墓棺,在门口光线的照射下,墓棺表面发出清幽的光。导游说,香妃的遗骸并不在墓棺里,而是深埋在距墓棺下方两米多深的土层里。无缘一睹香妃的真容,我的心不由得怅然若失,只能从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的画面里去想象和感受香妃的音容笑貌。我在墓室里缓步参观一周,发现坟冢都是就地取材,用黄泥夯成,陈设极其简单,几乎没有什么随葬品。据导游说,香妃家族世代信奉《古兰经》“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信条,墓室内没有安放任何随葬品,所以至今没有出现盗墓现象,陵墓仍保存地相当完好。
离开香妃墓室,我长久地枯坐于陵园外的长凳之上,任铺陈的思绪游走于历史的深处,寻觅香妃的芳踪。
成群的黑鸦在阿帕克霍加麻扎墓地的上空久久盘旋,声声悲鸣着不肯离去。我的心情忧郁的就像头顶上空的铅灰色阴云,眼睛里下着一场零落的雨,淋湿了我的心事。
这时一群身着民族服饰、蹦蹦跳跳的维吾尔族小女孩围拢了过来,向我兜售一种手工制作的精美蝴蝶发卡,我的情绪被她们快乐的心情所感染,又好了起来。我欣然购下一只,又不免内心忧伤,我欲将此物转赠香妃,而香妃却不知深埋于历史的何处?
不管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历史和人民会永远记住香妃,深切缅怀这位为维护西域安定、加强西域和中原内地紧密联系、反对民族分裂、为民族团结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奇女子,她通体散发的冲天异香,让世世代代热爱和平的人们看到了美丽、富饶的家园,百花绽放!姹紫嫣红!彩蝶萦绕!和平的阳光照耀整个世界!
作者简介:笔名:许登彦,原名许金燕,男,汉族,甘肃高台人,毕业于河南郑州大学新闻系。1990年开始文学创作,现为石河子作家协会理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家协会会员、新疆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家协会理事,已在《诗刊》《星星》诗刊《绿风》诗刊《诗林》《诗潮》《扬子江》诗刊《阳光》《奔流》《飞天》《北方作家》《鹿鸣》《雪莲》及《人民日报》等全国各大报刊发表作品380余万字,先后荣获石河子、兵团及国家级文学奖项多次,出版个人首部诗集《尘世间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