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姿势》如蚁人生之 历史可以告诉你

我们今天,跟着历史的脚步去听那尘封的故事,看那过往的云烟,请来一面镜子,照照镜子里的自己!
先去秦朝,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想造反,怕别的臣子不附和,就先试验一下。他把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把鹿说成马了。”问旁边的人,有的不说话,有的说是马,有的说是鹿。事后赵高就暗中把说是鹿的人杀了。贼人如此混淆视听如三岁小孩子,但足见其猖獗到了极点!
那么后来赵高怎么死的?他杀了秦二世,推举秦三世子婴做了秦王,五天后被子婴设计杀了。想垂帘听政的美梦没能成真。

谁是赢家?
穿越两千多年的时间隧道,我们来到了民国初期。去看那乱世风云中的英雄与狗熊,君子与小人。
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大家都还熟悉吧?那是在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闻一多所做的即兴演讲。他本来是不想说的,但是被特务的嚣张气焰激怒了,拍案而起,怒不可遏发表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最后一次讲话。”他是要用生命来捍卫李公朴先生,自己的战友的清白,洗刷一个为了民族大义的进步人士的耻辱。他揭露“××党”的丑恶嘴脸。有人暗害了李公朴,还要给他泼上一身脏水说他死于“桃色事件”是“共产党杀共产党!”等等。按照今天的说法也就是第三者插足,情杀,或者叫“狗咬狗”,足见其用心之险恶。
“××党”为什么要这样作呢?混淆视听!当时局势很乱,人们看不到民族的未来,街道上的打打杀杀使人们惶惶不可终日。为了达到自己的“宁可错杀……不可使一人漏网”之制造恐怖以达统治目的而造谣中伤,使人们搞不清楚状况,好趁机摸鱼。这种下三滥手段,实在不算高明,反而成了历史的笑料。

告别民国,我们小步紧走来到了现实中。现实本来是平淡无奇的,因为人们总是不能跳出时空去看问题,去做事,因此总是有惊人相似的一幕出现——有人自己扮演着赵高的角色出丑而不自知。平添生活的乐趣。
单位同志们反映情况,工厂里出现大的事故,只要眼里还有眼珠子的人都能看来是直接管理的领导没有安排到位的失误。但是还没有等上级领导来查明原因,单位领导,故意混淆视听,嫁祸于普通工人,认为是操作失误,导致事故。而且威胁同志,警告如果问题搞大了,饭碗不保。大家对领导在台子上的表演觉得既可笑又可悲更可恶,不知道他怎么坐到那个位子上去的。就这他自己还喊冤呢!大家在一个单位多少年了,谁都知道谁是什么人。敢这样表演,全单位的人都是弱智吗?
事情出来了,如果领导能主动、勇敢担责,对同志们,对单位的损失诚恳地表示歉意,主动承认错误,并且赔偿损失,来个高姿态,我估计上面的领导和群众多少是会原谅并从轻发落的。毕竟,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嘛!这样的话,同志们不仅不会笑话,而且会佩服领导的胸怀和较强的责任心。
结果,适得其反,自己的错误不仅不承认,反而想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普通同志身上,故意制造混乱,推卸责任,不仅不配做领导,实在是小人,连最基本的做人道德底线都守不住了。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情,何必呢!
掩耳盗铃是说古人的吗?一不小心,我们就做了那自欺欺人的还以为自己是天下第一聪明的聪明人!
唐贞观十七年,在诤臣魏征病逝后,唐太宗说了这样的话:“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水可载舟亦能覆舟!这是谁说的呢?给谁说的?又有谁听到了呢?
不管你听到还是没听到,不管你懂得不懂得,历史这个智者,一定会告诉你你今天扮演的角色是什么!
作者:如蚁人生,梁峰,西安市阎良区北屯初级中学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