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专业:古典音乐教授!喜爱艺术创作,对文学/美学研究!



今今Jinjing简言不简单(85-94)
作者:今今Jinjing
85. 落寞是什么?
是失落伴随着寂寞;是突然发觉自己可有可无;是茫茫人海中,好像很热闹,但却很孤单......
或许是失恋、或许是失业、或许是被误解、又或者只是有点想念了。
落寞,很复杂,很微妙。说不清,道不明。
直面落寞的心绪,不仿令心空无一物!阅读、写作、书法、抄经⋯
自己则是与自己玩,比如:整理好工作的资料,收集视听古典音乐,或者文学创作!一旦发现自己内心丰富是来自自己,喜欢处理好该完成的事情,哪怕是做家务,收纳⋯插花!园艺⋯做甜品!自己原来是与孤独为友,享受独处的时间! 今今Jinjing


86. 【甘当“旁听生”的季羡林】
一代宗师季羡林一生精通12国语言。早年留学国外,精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获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春夏之交,季羡林回到阔别11年的祖国。同年秋,经恩师陈寅恪先生推荐,被聘为北京大学副教授。
入校一周,季羡林就被破格提拔为正教授,兼文学院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
按当时北大规定,国外归来的留学生,不管拿到什么学位,最高只能定为副教授。当时,大学没有副教授职称,与之相当的是专任讲师。只有教学成绩和学术水平够格,才能升为正教授,通常需要好几年的艰苦奋斗。
刚创建的东方语言文学系,教员不过五人,学生人数更少,可谓“政务”清闲。
恰巧,佛学大师汤用彤先生开了一门新课《魏晋玄学》。魏晋玄学的研究,汤先生是海内第一人。
甘当“旁听生”的季羡林
早就对汤先生的道德文章极为仰慕的季羡林,征求了汤先生同意,成了一名旁听生,一听就是一年。上课没有讲义,老师在上面讲,他在下面做笔记,一堂不少,尽量记得详细完整。
同时,周祖谟先生在讲授中国音韵学,季羡林感到自己这方面知识也欠缺,又征求周先生同意,做了旁听生。
周先生比季羡林年轻几岁,当时还不是正教授。一个系主任教授随班听课,北大还没有过,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季羡林泰然处之。他认为能者为师,何必在学问上论资排辈。
把广学多闻作为第一大事的季羡林,正是抱着能者为师的谦逊态度,不顾世人眼光,甘当“旁听生”。加上力求开拓心胸眼界,辛勤耕耘,勇于创新,以此成为中国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翻译家和散文家。 今今Jinjing



87. 人生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它不总是晴空万里,也不总是困难重重。
虽然生活从来不曾刁难我们,但人生这条路,我们越走就越会明白,它充满了失意、难过、别离、迷茫……
这些生活的灰暗面,都需要一缕阳光来照亮。而心灵鸡汤就恰恰有这种治愈人心的力量。
我们的生活需要诗意与远方,但有一种诗词,即使是时间也丝毫不能掩盖它的风采,更能治愈人心。 今今Jinjing


88. 浣溪沙
—宋·苏轼
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清欢是人类心灵的纯净一隅,是超越物质享受的精神境界。清欢不讲物质条件,只讲究心灵的平静体味。
清欢是对人生、对生活的品味与享受,是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情趣的珍惜,是在执着与放逐间,体味乃至人生的诗意。 今今Jinjing


89. 以后不要再生气了,记住罗京临死前说的一段话:
“少和让你生气的人在一起,少和事多的人在一起,少和不懂感恩的人在一起,少和敷衍你的人在一起,少和谎话连篇的人在一起,让自己多活几年!”和谁在一起高兴,就和谁在一起,不管亲人还是朋友。生闷气更是慢性自杀,谁让你堵心就躲远点,闭上眼睛自己待会,宁可在家喝粥也不去看人脸色吃满汉全席,你很好,我也不差!
——献给这个世界唯一的自己 ! 今今Jinjing


90.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莫泊桑 《一生》 今今Jinjing


91. 在《文化的哲学》中,别尔嘉耶夫将“先于存在”的精神自由与上帝的形象联结到了一起:“只有具有非凡的精神自由、自由信仰的献身精神,自由地表现‘不可见的东西’,才能透过基督的奴隶形象看到自己的上帝”。自由精神是体现在受难的耶稣身上,人是通过耶稣的形象来感知上帝――“神”的存在,这种精神自由也正是基督教的奥秘所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个笃定的信奉上帝的信徒,他坚信追求自我拯救的人应该首先找到自我的自由,如果不能正确理解真正的自由所在,那么等待他们的就是超越人性的界限,进而产生不自由的意识。在老卡拉马佐夫身上,这一点就很明显,他的人格都已经泯灭,更不用提精神的自由了。 今今Jinjing


92. 钱包里放老婆的照片是为了提醒自己记住:钱包里的钱是怎么没的。
因为太爱自己,舍不得也不放心把自己交给别人,所以一直单身。
闭上眼睛,我看到了我的前途。今今Jinjing


93. 《琴诗》
宋·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想要弹奏一首曲子,人和琴缺一不可。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是客观条件和主观能动性结合的结果。今今Jinjing


94. 当我们在遭逢顺境之时,则不应攀缘,而应当视之如幻梦。如果遇到富裕,以及发达成功能居住于高楼大厦之时,则不应自认为成就,也不应累积财富,而要求享受与追求名利、权势。反之,应当了知幸运的来临,实在是我上师慈悲教导的结果。纵使事业成功,也不应该忘记世间一切的成就都是无常的。
希腊哲学家季诺,经常在雅典的市场里讲授他的哲学。开始时有点玩票性质,因为他有一艘货船,货船的收入使他衣食无忧,也使他看起来更像个生意人。
有一天,季诺的货船在暴风雨中沉没了。当不幸的消息传来时,季诺竞松了一口气说:“命运之神啊,真是谢谢您!托您的福,今后我只能以哲学为职业,也只能靠此维生,别无他法。”
只剩哲学一途的季诺,后来成为了著名的斯多葛学派的创始人。这就如同犹太法典所说的:“上天所做的任何事,都是为了最好的结果。”或许,上天的计划并不完美,其中也有疑云满天、难以理解的时候,但是只要有信心,你将发现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最好的结果。
活到一定的年纪,如果真要说学到什么的话,那就是学到了对人生的境遇要有信心。不论上天怎么安排,我都欣然接受。因为我深信,每一件发生在我身上的事,都将指向一个更加广大、完美的计划,远非我一时片刻所能想象得到。
就像污泥对莲花而言,并不是诅咒,而是祝福;就像茧对蝴蝶而言,并不是阻力,而是助力。是的,每一个困难和障碍,事实上都是一种隐藏的祝福,都是上天的厚遏。今今Jinjing(摘录~顶果钦哲法王开示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