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部新时代意蕴丰沛的江河史诗
——散论李发模先生长诗《血性乌江》
文/邬海波

李发模先生的长诗《血性乌江》近六千行,文本以乌江为点、长江为线、大海为面层层推进展开,同时以宇宙的时空为大背景贯通古今中外山水人文精神的经络气脉,在此基础上挖掘并发散了容量巨大的诗性资源,是一部新时代意蕴丰沛的江河史诗。
在长诗的整体结构上,《序诗》开宗明义,如交响乐的前奏曲给长诗文本的思想织体以蓄势待发的张力;紧随其后的十章是长诗的主体部分,山水人文精神回旋往复其间,在时间的线性延展中变调,又在十章整体间互摄其山水人文的精气神;《尾声》以时空的大尺度审视大乌江当下的生态现状,既有几多的忧患与焦虑,也有几多的期许与渴盼。

一、《序诗》的宇宙意识及诗人全局性运思
1
大海退去,升起高原,高原生水
水是哺育万物的女人
水,把一滴滴山的精血,汇流成河
繁衍山海
流程胎动,云雾是她子宫
河床是阴道
2
山水,是高原婚配的夫妻
远祖是海,海的远祖
时——空
育地球这一世界,昼夜两岸
天空卵生日月
大地怀孕人类
——《血性乌江·序诗》
《序诗》的宇宙意识弥漫淋漓,视域既有景界的深广度也有思想的穿透力。李发模先生在这里将长诗的整体架构纳入古今中外文明演进这一线性的迂回曲折的时间河流,从而进一步探究、省思人类文明在天地日月、江河湖海,乃至自然生态这个兼具形而上之道与形而下之器的空间坐标网络组织凝注下的源始、当下以及未来的发展、变异趋势,在立意运思上纳天地于一端、汇万物于一瞬,“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由此展开发散型的天地大境界、大视野的精神漫游。凭籍《序诗》的铺垫,李太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式的感喟,在《血性乌江》诗性哲思自在自为的点染间,更有一股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智慧丰饶生机的氤氲流注,并将之归一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体构架,于大空间、大时间的诗意的涌流激荡中将思绪层层拓展开来,因此,《血性乌江》就自然凝聚了华夏民族当下形质兼具的精神灵魂的自新强力,新时代滚滚潮流的着力及发力的点、线、面,在这里也有所诗性的繁衍及拓展。
大自然意志运动五脏六腑气机牵引外在肌理的隆起或皱缩,于是“大海退去,升起高原”,高原离天最近的山脉能化生水源以哺育众生万物,水是母性,《道德经》“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即如是意味。天下众水会师合流而成江河湖泊,天下江河湖泊浇灌流注汇聚而为大海浩无际涯的洋流,大海与高山纳受天地日月的精华,众生胎动隐然于云雾这一子宫。众生的胎动也是下凡的神女“玄牝”在繁育天赋灵性的人类,如此线性的、平面的或立体多维的诗意漫游,河床只是冰山之一角的象征性符号,其中潜藏的生机品类应是丰美圆融得更多。
《圣经•创世纪》“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可印证东西方文明的源头皆以“水”为先在的本体,当然,这里的水属于形而上的抽象的水,此抽象的水是否先在于神的灵,属于不可知的范畴。李发模先生触笔叙说的乌江之水,属于形而上的抽象性符号的意味,也是值得玩味的,其精神气脉的涌动所振荡开来的灵思神韵,更是在看似随意平淡的字里行间各得其所地弥漫着。
照应上文“大海退去,升起高原,高原生水”,揭示生力的源头,接着以时间、空间而能“无中生有”、化成天下万物之福惠,于是有地球昼夜的日升月落周而复始的生力运转。“天空卵生日月,大地怀孕人类”,由天空卵生的日月轻清上扬呈龙飞凤舞之吉祥气象,而由大地怀孕生育的人类则于大地的生存与发展中渴望着自由的飞翔。
《序诗》“精鹜八极,心游万仞”,先是大海与高原构成的因果链的交相感应,由此处板块挤压隆起、原有大海咸涩的水的退去,自然地貌演化为高原,高原所生的水甘美可口、生机盎然,是大地孕育人类以及人类文明的先决条件,由此,江河湖泊纵横交错,“天地氤氲,万物化醇”,众生于斯各得其宜地休养生息,诚如老子“上善若水”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即水之生成化育万物以利益众生而无所欲求。
以《序诗》作为长诗文本的开端,其匠心独运之处,诚如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所言,“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只有兼具了大修养、大境界的书写者,才有如此之“思接千载”与“视通万里”的江河史诗的营谋构造。

二、时空叠加的运思
第一章《人类之前就存在的……》,以时间为经线贯穿于空间浑圆的立体,于此时空的叠加展开运思。乌江是先在于人类的,恒定、玄妙着沧海桑田与人类社会文明的演化规律。诗人“在银河系上俯望乌江”,追溯乌江的籍贯、姓名、方位,自神话传说中的伏羲、女娲到三皇五帝仅只“日历一翻”与“江波一翻”的瞬间,“山水养育春秋”旨在说明山水为春秋之根本,春秋则意味着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一年四季的良好生态。
在时空坐标系具体的交叉点上,有“一条大江流——/润黔贵万物生”,而黔贵的“贵”,上为中下为贝,有“天一生水”的“一”联通上下,中和大度,气象雍容华美,归众生万物为“一”的大一统自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基因生力。天地日月精华凝聚的珍宝为贝,贵州高原孕育了乌江,《血性乌江》宏大博厚的诗意的叙说于斯起航,此“一”之乌江以无所畏惧的创造与无所欲求的奉献汇入长江、融入大海,并与天地、日月、众生休戚相关。电力、茶叶、美酒、鱼米的丰盛得益于这里天然美好的生态环境,这里的人民有家庭、种族、国家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的基因遗传,加之人伦礼义与逆流奋争的精神,“多彩贵州”如是而有所名实相应。
天空与江河涵纳化解了生与死、胜与败、得与失以及隐逸诗人们的孤寂郁闷,而“劈山夺路,江把水灵灵的歌唱/展成花草斑斓的翅膀/它一路提醒两岸天色和脸色/要学燕子,敢在朝堂筑窝/让天子到百姓檐下/听听人心的凉热”,因“劈山夺路”的勇猛精进,人类与社会的自我革新就以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永远继续着。
三、大乌江德行
第二章《江河是一个民族的国道》,将哲思、叙说与抒情融为一体。
江河是一个民族的国道,也是
一个地方的奔驰
沿途,更多的月色和花香
恩爱亿年
江流的奔走,是人心灵的动向
——《江河是一个民族的国道•题记》
江河作为一个民族的国道,同样可以视之为一个民族的生命线,其长养所在流域人民的生力奉献是没有机心与欲求的。具有天然德行的大乌江存在于人类之前,也造化一切生养资源于人类之前,从远古的洪荒寂寞至一九三五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遵道行义”的遵义实现了伟大的转折,从此取得革命胜利,之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这里的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的一系列丰硕成果,一切归于“一”,而“一”又发散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与物质的无私奉献,“人心灵的动向”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旭日一枚公章,握在岁月手上
天蓝展公文
水是时空的大学问
山一座座大愚,水一河河睿智
年年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
六十四卦,二十八星宿
水是万物的祖先
人世间
女人是男人的风水,润泽繁衍
男人是女人的磐石,峰回路转
做人如水,做事如山
历史是一方水土的孕妇生育天人合一
——《江有天然德行》的第1节
以上诗句所含摄发散的信息容量是巨大的,可作如是解读:宇宙大爆炸衍生天地日月以上诗句所含摄发散的信息容量是巨大的,可作如是解读:宇宙大爆炸衍生天地日月众生万象,“旭日一枚公章”印契了人类时空的一切应有尽有的存在,太阳与月亮一刚一柔于是岁月成行,日精与月华数十亿年的熔炼与播撒于是有睿智的水,有睿智的水则有山的大智若愚,十二个月分析为二十四节气同为一年的概念,还有六十四卦与二十八星宿推演模拟天地万物潜在的生存嬗变流程。水生万物,水由谁所生,生水者又是由谁所化育,虽无终极之解,然男女于斯和谐生殖繁衍,文明于斯缘起进化,但却是可思可观可感的事实。“做人如水,做事如山”,做人属于人内在的风范,如水则至柔、至纯、至善、至刚;做事风格由人的内在风范引动外在的行为,当如山一样的厚道、忠恳、沉稳。“历史是一方水土的孕妇”有历史、水土、孕妇这三个关键词,历史属于一方水土,一方水土是与人类意识交感而成的存在,因此,水土叠加在历史的河流而能具备孕妇“生育天人合一”的功能,昊天之下有后土护佑人间,天地人合一是华夏古圣先贤理想的社会治理模式,由此而至于乌江血性的日益饱满盛大,其潜藏待发的能量也就具有了所能达到的深广度。
接下来,联想贵州区号0851,“喊贵州,正呼0851——/0,是高原养育的日出/8,是山水圆融人文与自然/5,是吾,恩准万物领取成长/1,是要,要让长桥横贯天上人间”,0851这四个阿拉伯数字一经诗人的联想铺排,一种勇力勇为的精神气韵就扑面而来,而“长桥横贯天上人间”则以三生万物之“一”立现了新时代贵州日新月异的发展面貌。《华严经》“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圆融、无碍、自在的超然智慧,在贵州区号0851以及诗人的妙喻巧譬下,一道“横贯天上人间”的长桥高高架起在大乌江的江面,而大乌江即一切江河精神气节之载体,一切江河即大乌江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本来面目,大贵州现在的多彩风姿也在这里活力倍增。
“苍茫浩荡,斗转星移,万古归今/听见鱼骂网钓:强盗,强盗,强盗/童年不懂,老来懂了/听见网钓骂鱼:滑头,滑头,滑头/江河转身冷望宰杀:法西斯,法西斯”,诙谐的话语碰撞将乌江的大爱与人心的变异活画出来,人与鱼的对立是自然生态失序的现状,人在其中是始作俑者,山水人文与原生态环境形与质的异化,人们的贪婪与残暴是其主因。

四、诗人形而上的寻思与民间浪漫华彩的谣曲
第三章《大乌江,一条云里的江》,是水的辞典,也是文化意蕴的水在这里行吟。
《液体一竖》
“传说毕节的云里住着孔子,溪流/是大山怀里的《论语》/应合民间夫子唱曰:‘之乎者也’,银河/从喉咙里找到出口,乌江自天而降/林竹是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不舍昼夜/从远古迎来老子、庄子、孙武、屈子/乃至秦汉唐宋元明……渡者、钓者……”,“传说毕节的云里住着孔子”由此而将这里的自然山水着上了浓郁的人文色彩,中原文明的输入与融合,孔子开启的儒家学派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林竹是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其拟人化手法如书法大师运笔挥洒时的使转圆润无痕,林竹之于“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如江河之于岸边游吟诗人的互摄互受,自老子、庄子、孙武、屈子至于秦汉唐宋元明的贤人达士,在时间的长河中应时应境着各自的神思创见,于是,江山与美人,美人与皇朝,兴盛与衰亡,皆顺势而更替着。从古至今大江两岸的渡者的等候与钓者悠闲无为的凝神静气观水,将时间的河流观想得慢下了脚步,而那些“船舸、木筏……沉舟、折戟……”的勇士行迹,则在时间的滚滚潮流中激流勇进、奋发而为,他们因自强不息而将时间的脚步变得快了,精神与物质文明的进程也由他们充当主力推手。
“彝苗天上,笙歌铜鼓/上接天干,二十八星宿/下连地支,二十四节气/五谷结粒星月/六畜沐浴风雨/黄土地/青石板”,原住民的笙歌铜鼓、天干地支、二十八星宿与二十四节气,以及天时、地利、人和的五谷结粒与六蓄兴旺,还有这里的黄土地、青石板,印证了自先秦时期这里就与中原农耕文明属于互通、互联以及共荣辱、共兴衰的关系,是华夏文明根系相连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山海江河,水的姓氏/天一生水,应变随机,水变归易/易乃大日旋离,天河勿移,生生为易/知乎地吸生水,向下流淌,内实外虚”,水之谱系网络繁密,应机随变是其本性,智慧与灵性皆得益于水之教化。水之流变为易,易有太阳高罩而天河之水不移,生生不息者为易,大地吸纳天雨而生可口的淡水,水之谦卑以内实外虚柔弱胜刚强,无所奸诈贪欲的机智属于水的智慧与圆通。诗人随转随变,梦笔生花而有生花的神工妙构。《请水、谣曲、江湾》以民歌体的吟唱与江水嬉戏,在谣曲重章叠唱的欢快节拍中,诗人的神思与水共舞,明眸善睐的女子圣洁滋润的胴体如东山顶上的红日,也如夏日骤雨初歇的彩虹,在谣曲轻慢的略为惆怅的音声清流里先是细如发丝,然后歌调潮涌如急雨,恋情亦如朝霞般明媚鲜艳。山湾里还有俊男靓女惊心动魄、撕肝裂肺的爱情悲喜剧上演。

《乌江:上帝签名的一条江》“讲神与人的故事/回忆活着,远古未死,水还长流/咫尺宁静,宽容浪碧/寓言其中/玄思至此”,神与人的故事活着,远古与水之长流共在,宁静与宽容,一切寓言与玄思至此继续随时间的流程而叙说着属于人的故事。
“日月与之一起运行,地球与之一同旋转/一亿年去了,又一亿年/一万载去了,又一万载/依次炎黄逐鹿,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再往下数/人类存在于时空中,以一天计算/几秒钟一件龙袍/几滴哒一叠史稿/八分零七秒,换了好多回人间/江河转弯复转弯/时间拉直复拉直/五千年——一千年——一年前/前一分一秒: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骨气、血气、胆气……/宕荡、站起、崛起……/地平波浪宽/岸窄奔腾急”,在大尺度时空的观照下,人类的历史不过按分秒计算,地球在茫茫宇宙间也不过一粒小小的微粒,人类的体积更是微不足道,但宇宙有地球的生态适应人类的生存发展,自有宇宙必然或应然的璇玑撮合,冥冥之中至精至微至灵的宇宙大环境生态造就了我们人类本身,所以,我们是“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光”的跟宇宙共在者,亿年、万年、千年、百年、十年、一年乃至分分秒秒时间的漏刻的变化,人类的文明进步在大时空背景下一如既往地运行着固有的程序,人类社会的秩序日益整饬平安,中国人民的站起与中华民族的崛起必然有数千年文明基因的裂变合力。
《淮南子》“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为时间与空间构成宇宙之定义;《庄子•天下》“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说明大、小无所对立,彼此之间也是没有边际限定的;《吕氏春秋•下贤》"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旨在说明大与小的无限延展与无限凝缩性;《金刚经》“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意味着时间没有起始点也没有终止处,时间是先在的,因人类的意识附着才有了时间的观念……诸如此类的东方思想意蕴,在李发模先生诗意的江河版图与华夏民族文明谱系的反观内照中皆有所自然灵动的聚集与发散。











十二、浪在传递警示
《尾声》跟《序诗》前后呼应。《序诗》叙说天地日月的横空出世,地球板块挤压而隆起成高原,高原生水,水生万物包括人类,因江河的滋润与灵性的启示就有了人类文明的历史曲线漫延,这是创造与受造的缘起,人类因之而日益丰富了精神与物质的财富。《尾声》在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同时,面对现在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忧患意识流溢字里行间,因“浪在传递警示”。
“大爆炸,宇宙像一锅沸腾的滚水/到地球人:70%的水和20%的骨肉/10%的幽灵粒子”,大爆炸时究竟是怎样的情景,诗人用了“宇宙像一锅沸腾的滚水”这一动感十足的比喻,是一种意象化的虚拟。科学家对人类灵与肉的奥秘探索也还处于初级阶段,水、骨肉与幽灵粒子三合一也只是个大概的估量。
“……浪在传递警示/气候的‘临界点’,已进入倒计时/该如何保护江河的流动/让天蓝、地绿、水碧”,这既是一种警示,也是一种呼吁,“天蓝、地绿、水碧”是人类美好家园的基本要素。
“……一个个日出日落使我们衰老/一浪浪的污染与掠夺将留下怎样的‘遗址’”,更深重的忧患意识,更强烈的呼吁。
“日行是天空的路标,该如何擦亮/月明是黑夜的碑记,应怎样铭刻/花朵/青枝/绿叶……”,擦亮天空,铭刻黑夜的月明,豁达、乐观、理性的态度。花朵、青枝和绿叶承上启下,也是需要铭刻在心的。

《血性乌江》精思灵悟之段落与诗行随处可见,连成一体又可见李发模先生独具匠心的运思的气韵脉络,散论之有单粒珍珠宝石各自闪光莹洁剔透着,串联组合而论则需系统性论说,因此这篇散论只具有抛砖引玉的微末功效,《血性乌江》潜藏的意涵博大精深,尚需进一步挖掘。
2020年3月20日初稿
2020年3月23日第二稿

🗣①如果您喜欢本期作品的诗/文,欢迎转发(手留余香)、赞赏、留言等,也都谢谢!
🗣②如果您有佳作/好评想推荐,请组好优秀稿件(不限首发),留下您的微信号,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