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递
文/卓尔
传递就是主动传过去,递过去,给别人,既可以是具体物件,也可以是抽象的道德,情感,精神和思想;既可以横向由A到B到C,也可以在时间轴上纵向传递,也叫传承。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古代烽火台就是传递军情的设施,有外来军队入侵,点起狼烟,很远的地方就能看见,信鸽也是战争常用的传递者。大家非常熟悉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就是传递假情报,为博美人褒姒一笑,最后落得国破人亡的悲剧。

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让信息传递以秒计算,一个新闻几秒钟全世界都知道了。给朋友发个卫星定位,可以准确无误找到你。现代文明给人类带来多少福音!今年疫情期间,上亿大中小学生利用网课学习,老师传递的教学信息丰富多彩,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令人耳目一新。卓尔老师语文直播课面向全国,孩子们受益匪浅。
为构建和谐社会,每个公民都有义务创造正能量,传递正能量,弘扬正气,杜绝一切歪风邪气。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每一个人都应该传承先进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的精华,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的基因和血脉。我们被樊锦诗感动着,因为她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成为敦煌文明的守护者,传承者,她的莫高窟文化断代研究成果和“数字莫高窟”,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绝色美人,一下子惊艳了世界。我们被司马迁感动着,不仅因为写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还有作为人,他本身对儒家精神的继承,孔子的坚韧不拔,矢志不渝,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大义担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们读史,不仅仅是崇拜和仰望他们,更重要的还是继承学习他们的道德精神并身体力行。这种文化精神的薪火相传,才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希望所在。

传递爱心,掌心化雪,吹面不寒杨柳风;传递友情,相视一笑泯恩仇,化干戈为玉帛,橄榄枝头春意浓;传递文化菁华,惠风和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传递崇高精神,君子弘毅,任重道远,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卓尔 6.15

《传递》点评
文/康永华
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读老师的传递,我首先想到的是朱熹的这句话。文中大量信息犹如天光云影拥入我的视野。“传递”一线串起古今,古有烽火传递军情,“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玩狼来了的游戏,最终国破人亡,今有互联网传递信息,让人们享受科技成果,享受现代文明,更有疫情期间老师利用互联网传递教学信息,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让孩子们受益匪浅,“传递”更具现实意义。和谐社会中,正是有了每个公民传递正能量,传递传统文化的精华,才有了我们中华民族崛起的希望。文章从历史教训到现代文明再到构建和谐社会,把“传递”与历史、时代、社会、民族结合起来,把抽象的“传递”落实到具体的人和事,内容丰富多彩,信息详实充盈,主题丰满厚实。

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们再细品文章的中心,清晰明了,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社会和谐进步发展,中华民族薪火相传,传递的是传统文化,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的基因和血脉,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源头活水,更是“传递”的源头活水,也文章主题的源头活水。
举樊锦诗和司马迁的事例,略写事件,详写“传递”,深挖“传递”的内涵,突出他们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儒家精神的传承者,是民族精神的传递者,并且由人及我,我们不仅是崇拜和敬仰他们,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的道德精神并身体力行,把“传递”落实在“自我”。最后指出“文化精神”的薪火相传,是民族崛起的希望所在,“传递”的立意高远,深刻。

三、结尾“传递”延伸,名句撑文,化抽象为具体,诗意的表达,增强了文学性,富有文化内涵,读来耐人寻味。
纵观全文,字里行间“传递”着这样的信息,新时代大主题,那些小花小草小情调,妈妈送雨伞爸爸去买药,亲情出裂痕,同学闹矛盾,根本无法驾驭一个个充满时代精神的话题。文章要写出时代的高度,历史的深度,思想的力度,文化的厚度,非三名莫属。

赵子青点评:
点评一下卓尔老师的这篇《传递》。
1.首先这篇文章是一个相对典型的说明文,继承了说明文条理清晰、措辞严谨、层次鲜明的特征。从写作手法上也能看出许多说明文常用的写作手法,如:首段直接下定义做解释,二三四段举例子做诠释等,结尾段情感升华。说明文往往会从物的解读上升到精神、到情感、到文化,这也是常见的写作方法。
2.从主题的层次推进来看:首段破题下定义,第二段从物理层面解读传递,如狼烟信鸽;第三段解读信息化;第四段解读文化传承;最后一段升华至情感传递和文化精神的源远流长。步步深入,层层推进,从实体狼烟信鸽到虚体的信息化,从古至今,从物到文化到情感。
3.从内容来看,涵盖古今中外的案例,充满历史感,也有现代化。儒释道精神、樊锦诗案例的准确使用,解读了主题,也凸显了作者的文化内涵。
4.从语言上来看,行文平和稳重,整体符合说明文的特征。但是尾段化用诗句的接连排比,化用诗句大胆华丽,让主题更加丰富,情感更加深厚,也让文章更加雅致隽永,给说明文增加了华丽的色彩。
5.近些年中高考考场上不止一次出现说明文,比如2019年北京中考作文要求写一个文化古迹或文物。2018年天津高考题是《器》,近些年高考题目还有《风景》《桥》《纽带》《汉字随想》等。这类题目在写的过程中,务必注意事物和词汇本身的引申义和文化情感,才能写出高级的文章。没有文化精神的说明文,不可能是一篇优秀的说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