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荷梦】
文/颜如玉
又一年清风拂过芙渠,相思无痕。
对荷的思念之苦,在六月的藕花深处得到尽情释放。痴情于荷,与其说我泥足深陷,我更愿意是执迷不悔。
从五月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我便不断地在荷塘留连。六月,守得莲开,我的足迹更是踏遍在各大小荷塘了。我想,荷见到我也是满心欢喜的,因为我真心爱它,它是知道的。世间万物,皆有情缘,我与荷的缘,从小便结下了。
往事并不依稀。小时候屋后那几十亩的荷塘,一直定格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那时候,妈妈做得最可爱的一件事情,是在荷塘上搭了一个竹楼。每年六月,我们兄妹便争相去竹楼睡觉,因为天气炎热,我睡在竹床上呼风唤雨,口中念着高尔基的"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果然天遂人愿,那么多大雨滂沱的夜晚,我与荷相依相偎。一缕缕幽香,悄悄地钻进我鼻孔,一颗颗大珠小珠落玉盘,如天籁之音,我睡得比婴儿还甜。夜雨中的荷,虽然看不到它的美态,但可感受到它的风情万种。我想,是在那个时候,我对荷情根深种的。因为是我梦里抵达的地方。
潺潺流淌的时光,多少前缘成了过往。唯独是对荷,执念太深。
2005年,一次偶然的邂逅,我在番禺金海岸花园大门口看到了一大片荷塘,便挪不开脚步。循香寻去,原来这是一个新楼盘。主题和卖点就是荷。每一个池虽不大,但遍种荷,迎风摇曳。我内心乐不可支。我们像小别重逢的情人,深情对望,有着不可言说的深意。我跑着去售楼部,只用了一小时,便买下了一套90平方的楼花。那时候是卖楼花的,是看不着摸不到的房子,我愿意赌一把,正如仓央嘉措所言,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既然缘分让我来到这里,就让我安营扎寨,与荷再续前缘吧。收楼后,我在这座房子住了十年,每年夏天,虽然我是住在七楼,但我与荷是没有距离的,有星星的夜晚,和没有星星的夜晚,荷都会带着它特有的香味与我幽会。它知道我爱它到骨子里,红尘多少过客,走了便不再回头。我在频频回首中,它已了然,我们是在前世种下了因果。
这个庚子年六月,是在雨水中浸泡的。但丝毫不影响我与荷的相会。在番禺较出名的荷塘胜景,除了莲花山的荷还未去相逢,所有大小池我都欣然赴约了。雨中观荷,我也写了不少诗篇:绿涛翻浪雨中狂,万斛珍珠倾入塘。仙子年年濯秋水,红衣对舞赋华章。
雨中观荷,心随雨水的欢快蔓延。在乌云笼罩下,整个荷池如一幅黑白的水墨画卷,向我缓缓铺开。暗香浮动,浸透了经年的念想。荷姿漫卷夏韵,这一刻,只感到尘埃涤尽,诗意满怀。
赏荷,我是喜欢与诗人同往的,灵感由然而生。荷中有诗,诗中有荷,人生一大乐事。6月11日,久雨放晴,约上诗友禅城寻香。禅城,浓浓的禅意,与荷不谋而合。亚艺公园的荷在烈日下娇艳无比。这是一种静止的美态,与耀眼的阳光互相辉映,碧影连连。一朵朵硕大的白莲,像一个遗世独立的高僧,任游人如何喧哗,兀自闭目颂经。我久坐湖边,任风轻轻吹过,心如莲花般自在。
少年观荷,是李清照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中年观荷,是仓央嘉措的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昨晚,我又梦到莲花山的荷了。丹山碧水峙云台,台上观音口未开。偏是荷塘红一角,青衣绿伞久徘徊。这是我去年在莲花山碧水台写下的诗篇。
假如有来生,我还是会去寻一间遍种荷花的房子,夏天,荡一小舟,缓入藕花深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