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涝第二部《古傎情》书籍章节选登
二,向军嫂致敬!

此文谨献给我们尊敬的三代军嫂 文/王三清
(一)不知是岁月的流逝,还是新观念的影响,一个曾经引以自豪,被人敬重的称呼,随着年代的脚步而被人淡忘,甚至失去了应有的光环。然而,日月星辰,年复一年,好多往事已成为过眼烟云,但这个令人羡慕的称呼,却挥之不去,牢牢扎在心底。

那是1971年春,我完成了新兵连的集训任务,我们20多位新兵被分配到八一八六部队三炮连,正赶上部队千里拉链。我们新兵在首长们的率领下,日夜兼程,终于在荷泽地区与部队会合了。
初来乍到,没有过多的热情,连长王书礼立即集合全连点名,指导员蒋贡法深情的讲:以后这就是你们的家了!从此,我和东莞兵刘桂连分到了二排六班。

刚到家中,班长段丙生召集大家简单作了一下介绍,然后进行了明确分工,要求按连首长指示,必须在一小时内完成入户、做饭和军民关系的一切事项,准时作息,确保第二天行程的体力。

大家来不及交谈,立即按各自的分工行动。我安排的是为老乡挑水,我暗喑一笑,好像知道自己是河边长大会挑水的,连忙去厨房找到水桶,到井台挑水。可无奈怎么样摆动,水桶都不听使唤,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心里一下着急起来;不说完不成那一大缸水的任务,拖了全班的后腿,要被老兵们耻笑,还愧对新兵连当过副班长的职务啊!

正在为难之际,一位扎着白头巾的大嫂过来了,抓着我的井绳说:解放军同志,打水没有巧,一摇二摆绳松好!并握着我的手示范了一下,没想到打井水这么简单啊!当我将水桶提上来,正想说一声谢谢大嫂,一看惊叹了:大嫂秀眉下,一双清澈的大眼炯炯有神,白里透红的脸庞像花绽放,宽松的土布花衣掩盖不住苗条的身材,真的好美啊!她回眸一笑中也愣了一下,并注意到了我的惊讶,拢了拢头上的秀发说道,快完成你的任务吧!

当我挑满一缸水后,正准备回班里帮其他战友时,听到一位老人在房门口拐着手杖喊我:孩子、你过来一下,她老人家慈祥的问:你今年多大了,有十八岁吗?是新兵吧!我一愣,她老人家怎么知道我的!帮我打水的大嫂噗嗤一笑说:刚才我妈在窗后看到你穿的新军服,挑桶出去有一会没回,晓得你是南方入伍的新兵,就让我去帮忙,本来这些事我自己能做,知道部队有这项要求,就不与你争抢了。我心里一热,连忙走上前去,扶着老人说:奶奶好!她随即抚摸着我的头发,说一声,像,真像!弄得我莫名其妙。

笫二天清晨,夜幕还未退去,军号已将全连唤醒,副班长杜献芹检查了一下事务,在班长的带领下准备跑步赶赴集合地。没想到,老奶奶在大嫂的搀扶下,手牵着一个几岁的男孩,早已守候在干打垒的院子外,护送我们走向新的征途!我们全班振憾了!
班长亳不犹豫的下达口令:立定、稍息,立正、敬礼!片刻间,我们都从老奶奶和大嫂的眼里看到饱含深情和滚烫的泪水,还有那位小男孩举起似像非像还不标准的军礼!

(二)部队出发了,行军途中不断地发来急行军的命令,这对我们这些新兵无疑是严峻的考验。肩上的背包越来越沉,手上的钢枪也越来越重,身上的汗水湿透了衣服,真是又累又喝。正在这时,排长郑双泉按连部统一布置,边行军边召开党小组会议,要求全体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让一个新兵累垮,也不能让一个新兵掉队,确保全连一盘棋,不折不扣的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于是,有唱歌天赋的一班长彭竹生边走边发动各排拉歌,文书段守清前后奔跑,收集好人好事及时报道。同时,我们班在正副班长和党员周品良的带动下,老兵霍起光、赵俊国、赵高林也争着为新兵扛抢,还主动把水壶递给我们。

班长也过来关切的问道,坚持得住吗?我咬了咬牙,拍了拍胸膛说没问题!随后我们边走边聊,脚上也有劲多了,连新兵刘桂连也打起了快板,用东莞话逗得战友们捧腹大笑。行军途中,我忍不住问了一句:班长,我们昨晚住的老乡家怎么没看到男人?班长沉思了一下讲:这是一个革命家庭,老奶奶丈夫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杀敌,立下了无数战功,在最后一次战斗中,他因伤势过重,为了掩护战友,拉响了手榴弹,与鬼子同归于尽了。

丈夫牺牲后,她擦干了泪水,拿着战友们转来丈夫带血的碎衣片,立了一座冠衣豕后,带着乡亲们和自己的孩子开展游击战,被大家亲切的称为“军嫂”!哦!军嫂!这是我笫一次听到这样的称呼,里面竟包含着这样的情感,让我不禁肃然起敬!我又忍不住问道:她是烈士家属,应该得到政府照顾啊!班长继续讲道,解放战争支前中,老奶奶被国民党兵打伤了右腿,落下了残疾。

解放后,地方政府已安排了她的工作,但她讲,自己腿脚不便,不能去干拿政府的钱,就让我在家乡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也好陪伴丈夫吧!没容我再问,班长继续讲道:解放后,她送唯一的儿子参军,现在已是营首长了,本来媳妇可以随军,也好让奶奶一起去享受天伦之乐,可奶奶怕影响儿子工作,讲还是留在家乡好!媳妇为了照顾母亲,也推掉了部队已安排的工作,带着孩子,在家守护着老奶奶。

班长讲到这里,再也讲不下去了,哽咽了一下,深情的说道:这家两代军嫂只是我们部队的一个缩影,她们为了国家安宁付出好多好多啊!班长看了我一下说:这是昨天进村借宿访问时听那位大嫂叙述的,并说我的长相和身高与她丈夫有点相像。

哦!我忽然明白了打井水时的所有情景,只可惜班长当时告诉过村庄地名,现在记不起来了,不然,一定去看看这俩位敬重的军嫂,哪怕老奶奶不在人世,我也会在她老人家坟前再敬一个军礼!

(三)时间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军嫂的概念在留学和绿卡的风潮中已荡然无存。作为一个老兵也不好多议论什么,只能把深深的眷恋留在心中,并告诉自己的子女,共和国的旗帜上,有军人的一半,更有千千万万个军嫂默默无闻的奉献,她们功不可没!

记忆的闸门可能存封太久,一次在博客中,我突然遇到一位军嫂网名的朋友,竟唤醒了我刻骨铭心的情感,好象火山爆发一样,与这位军嫂交流起来。我们谈部队的感受,军人的情怀,军嫂的不易,彼此有了共同的言语,相互知道了对方的姓名和省市地址,但从不过问家庭情况。

几年过去了,我们情同手足,亲如兄妹。虽然,彼此邀请有机会互相拜访一下,但苦于工作较忙,一直未能见面。一次偶然的机会,竟让我们在武大相识。
那是一个春和景明的三月,在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华樱花诗词摄影家协会会长齐义鹏教授的邀请下,来自全国各地的诗友们相聚生命科学院会议室,举行樱花诗词交流会,认识和不认识的都好象久别重逢的朋友,双手紧紧的握在一起,相互问好,其情其意让大家倍感温馨。

按照会议的安排,每位诗友都要求用三分钟的时间介绍自己。正在此时,从河南驻马店市来的曾宪杰小妹风尘仆仆的赶到现场,原驻马店市公安局领导、常务副会长站起来向大家介绍这位貌美如花,端庄高雅的军嫂后,掌声雷动,久久不息。

我也顾不了许多,走上前去,激动的喊了一声:小妹好!她也动情的说:三哥好!会议按座位顺序依次进行着,我坐在蒋城关战友旁,通过他的叙述已熟知曾宪杰家庭情况了。轮到介绍她时,我竟忘记了会议规定,拿起了话筒说:三哥今天不是要改变大会的安排,因为,我想到今天我们能安然的坐在这里,讨论唐诗宋词,拥抱幸福的生活,大家可曾想到,是共和国的军人给了我们这份宁静,是他们背后的妻子和亲人们给了他们这份支持啊!

我记得认识的笫一代军嫂,她们的丈夫为了祖国浴血奋战,甘守清贫;第二代军嫂为了祖国的强盛,乐于奉献;今天的第三代以曾宪杰小妹为代表的军嫂又为祖国的飞跃而作出了突出贡献。

大家可能没想到,以她为例,丈夫在部队是高级首长,独生女在央视二频道当主持人,她本来可以调到北京有个好的工作,享受家人团聚的快乐,但为了年老体弱、又不愿离乡的双方父母,她义无反顾的选择照顾双亲的责任。她从不向别人吐露自己家庭情况,在单位勤奋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逐步走上了领导岗位,还被评为“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先进工作者”。

这份情怀,就是共和国的基石!我再次走上前去含着泪水大声说:军嫂,您好!三哥代表所有复员军人,向笫三代军嫂敬礼!曾宪杰小妹也按耐不住自己的情感,情不自禁地走到我的身边,紧紧的拥抱着我。

我知道,这是一个军嫂在和平年代被理解的释放,是被社会尊重的感动!入会者都不约如同的站起来,合唱着“十五的月亮”。掌声响彻武大,歌声响彻云霄!所有入会的复员军人在三哥的口令下,一齐举起右手,发出一致震撼山河的声音:向军嫂敬礼!

2019年7月24日于武汉三清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