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钟长鸣
文/云蒙山人
起因不敢妄断,结果已经确定,庸师误人子弟,惩罚戕害生命。一起疑似由作文评改引发的10岁少年夭折事件,再一次引发了我的质疑、反思与警醒。
质疑作文评改的必要性。李白敢不敢教作文?杜甫会不会改作文?白居易能不能办作文培训班?不得而知。作文这东西,是相对“高级别”的语文素养,更多靠习得,教学的作用自然不可低估,辅导的作用显然微乎其微,至于评改,难免枉加揣测,或者南辕北辙,甚至大相迳庭,颠倒乾坤。像事件中的袁某,“以己之昏昏,何以使人昭昭?”

反思以往教学的深入性。许多教师经常说,“学生虐我千万遍,我待学生如初恋。”其实,这“初恋”往往是一厢情愿的单相思,学生想的是“有一种爱叫做放手”“你的深情我永远不懂。”拿我来说,在近几年的美术教学中也渐渐的体会到,当你还没有看懂学生的画,千万不要妄下结论,更不要任意点评。前几天,在动画卡通人物的创作中,一位男生画出了三头六臂的哪吒,还在画面上醒目地写出了“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和传统的“混天绫伴着他、轩辕剑满弓拉,脚踩风火轮”的哪吒形象大相迳庭。我和他沟通后,才明白他所刻画的哪吒三头六臂,百折不挠、百死不悔,真正的体现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真正含义。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的想,我终于听到好多被我们忽略、漠视、冤屈了的作品以及他们的主人在对我们说——不是我不好,只是你看不懂。
警醒教书育人的严肃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心灵工程。容不得急功近利,容不得舍本求末。

立德树人,淡泊方能安贫乐道。心里只想着办班、补课、赚钱、收费,甚至以各种为人不齿的方式威逼、利诱、胁迫学生加入自己的培训班,眼里只有“孔方兄”,根本不配做人,何谈为人师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类的人已经失去了“师范”性。
静心教书,宁静才可清心寡欲。“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一个满脑子都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俗世凡人,不配做教师,更不配做教师中的教师,语文教师;不配教书,更不配教教学中的哥德巴赫——作文教学。

潜心育人,热爱才能走进心灵。教师首先是学生的生命启航者、成功奠基人,是教育这块希望的田野上的耕耘者,而不是收获者。在教师的眼里,学生不应该是分数、工具,我们教书育人,为养家糊口,也为神圣的教育事业。从后者说,要求我们的日常工作不唯结果、不唯利益,不要把学生当作炫耀成果的凭借,不要把教学当作追名逐利的舞台。
突然想起30年前,我们的几何教师点起起一名学生,要他在黑板上演算了一道复杂题目。同学挥洒自如,瞬间完美收官,老师瞠目结舌,久久抓耳挠腮。之后,这位老师背着手、弓着腰,在讲台上左三圈、右三圈走了好几分钟,终于说出一句话——“你这样做,结果是对的,但是解题思路和书上的例题不一样。”话音刚落,我们那些懵懵懂懂的青涩少年竟然发出了哄堂大笑,在我听来,更像是嘲笑。从那以后,这老师被称为“机械学院呆板系平板专业毕业的高材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你的讥笑里有牛顿、你的嘲讽里有瓦特、你的教鞭下有爱迪生,你的欣赏中有李白、你的赞美里有杜甫、你的呵护下有白居易……你什么都不是,却是给学生启蒙的万能的上帝,甚至极端一点说,你可能掌握着学生是生死存亡。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教书育人,责任重大。教育的过程应当是唤醒生命,而不是任性填充;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奠基成长,而不是逐利追名。扼腕长叹,既悲且痛,警示同道,心长语重——谨记利刃高悬,警钟长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