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蜻蜓,让人不由得就会想起生机勃勃,激情似火的夏天,脑海中自然而然就会浮现出,那一弯弯的碧水,一片片丰茂的水草,茫茫的稻田。
我的家乡在黄河之滨,靖远县,一个叫三滩的佳地,那里温度适宜,水肥草美,适合各种生物的繁衍生长。
当春日来临,随着温度回升,春水变暖,“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各种水草便如雨后春笋般不害羞地昂出地皮,不多时日便钻出水面。
到了盛夏,骄阳似火,随着温度不断升高,黄河边的池塘、水域、稻田里 ,以蚊子的幼虫孑孓(jiejue)为食的“水虿(chai)”,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蜕皮演变,也感到了水的温暖,夏日的美妙,便迫不及待地沿着蒲草、芦苇……稻苗的身体爬出水面,吸收了日月精华,就像春蚕涅槃,脱胎换骨,化蛹成蝶,终于羽化成一只只活泼灵巧的蜻蜓,睁开了惺忪的双眼,飞向了蓝天白云,飞向了碧绿的田野,飞向了自由自在的世界。
当蜻蜓在田野中尽情绽放生命的时候,黄河之畔池水中的蒲草、芦苇、稻苗也是扶云而上,蓬蓬勃勃。浓密的枝叶毫不留情地占据了所有的水域,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气势。
此时池水中有野鸭觅食、青蛙鼓鸣、鱼儿闲游,空中有燕子呢喃、鸟儿歌唱、蜻蜓飞舞。黄河边的水域迎来了一个万类夏日竞自由的热闹景象。
我们一群群的顽童,便呼三喊四,三五结伴涌上河边,凫水、摸鱼、掏鹌鹑蛋,捉蜻蜓。黄河边的河道,水池成了我们快乐的地方,水上乐园。
这时,恰是一年中最热而风景最优美的时候,早晨我们趁着还不太热的天气,迎着朝阳,吸收着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精彩美妙,常常赤着脚丫,光着黝黑的膀子蹦蹦跳跳赶往河边。
当太阳升起,植物上如金子般的露珠消失,蜻蜓羽翼上的湿气散尽。休息了一夜的蜻蜓爬出草丛,便开始了一天捕食的旅行。
我们来到如诗如画的池塘边上,只见池塘上一只只体态轻盈、色泽艳丽的蜻蜓,小小的脑袋上镶嵌着一双晶莹剔透的大圆眼,扇动着二对薄薄透明的羽翼,在空中悠闲地飞来飞去、起起伏伏、时快时慢。就像表演一场精彩绝伦的航展。有的直插云霄,有的停在空中、凝然不动,有的则俩俩亲密地交配在一起,就像形影不离比翼双飞的鸳鸯一起轻轻地飞。时而掠向池面,尾巴触动在水上,平静的水面立刻泛起涟漪,一圈圈荡漾开来,让人莫名的愉乐。后来我从书中才懂得那是蜻蜓点水,是在水中产卵繁衍后代。
看着一只只五颜六色的蜻蜓,在我们的头顶来来往往,不停地飞呀飞,个个身怀绝技,尽情地展示着优美的舞姿和迷人的身姿,飞累了,蒲叶上、芦苇上、树枝上,它们随意地歇着。
我在想象,要是我能生出一对翅膀该有多好啊!飞向蓝天,飞过黄河,去外面观看更广阔的世界。
我们好奇的童心不想安于远观,就想捉几只仔细地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于是,我就蹑手蹑脚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凝视着池塘边蒲叶上歇落的蜻蜓,小心翼翼地从它背后摸过去,用手指伸向蜻蜓修长的尾巴准备突然袭击时,红蜻蜓却“扑棱”一下从我指缝划过,惊得我小心脏“砰砰”直跳,眼看着到手的蜻蜓却让它逃之夭夭,我真佩服蜻蜓的聪明灵活。
这时,我在异想天开地奇想,要是蜻蜓能落在我手中该有多好啊!
于是,我就高高举起了食指伸上空中耐心地静静等待,口里还念念有词默默地祈祷,来来来!可爱的小精灵,美丽的红蜻蜓我爱你。
可我的手臂都举酥麻了,但见一只只翩翩起舞艳丽迷人的蜻蜓,从我指旁飞过就是不肯着落。小朋友们也如小猫钓鱼,这儿捉一会蚂蚱,那儿逮一会蜻蜓,忙了好一会,也是两手空空。我正心灰意冷准备放弃的时候,奇迹却出现了,一只红蜻蜓果然落在了手指上,一动不动,如画般静美。我轻轻用拇指一捏,红蜻蜓强烈地扇动着羽翼挣扎着,但还是成了我手中的“俘虏”。我欣喜无比,其它的同伴也都模仿着,一只只美丽可爱的蜻蜓变成了我们手中的“猎物”。
我们把捉到的蜻蜓装在瓶中高兴地带回家中,有的剪短翅膀让它飞,它即飞不高又飞不远,任由我们玩着乐着;有的揪掉尾巴,在尾部插进各色小纸条让它飞,那是我们心目中最得意的飞机;有的在它修长的尾部拴上细线扯着让它飞,而我们跟着拼命地跑。
我们个个玩的兴致不减,笑得前仰后合,直到把一只只活生生的蜻蜓玩到送上“西天”为止。现在回想起幼稚的童年对蜻蜓的不良所为,真有点自责,有点恼悔。
一年到了夏末的时候,才是蜻蜓最多的日子,此时池塘的蒲草上也生出了毛茸茸的蒲蜡,稻子正在怀胎抽穗。
特别当下过一场细雨过后,天空放晴,被雨水冲洗过的田野更加清新碧绿,壮观美丽。
当夕阳西下之时,在微风摇曳下波澜壮阔的家乡田野,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绿色天然大舞台,从四面八方飞出数不清燕子在空中穿梭翱翔,成千上万只蜻蜓也飞出来了,密密麻麻,布满天空。高的模模糊糊,低的让人头顶生风, 有红的、黄的、绿的、黑的……,色彩鲜艳,大小不等,个个来去自如,忽左忽右、忽高忽低、或静或动、或进或退,飘飘然似仙女下凡,它们更像小巧玲珑的直升飞机在巡视着家乡的山水草木。
它们飞着、舞着,飞倦了六只小脚丫轻轻地落在了芦苇上,落在了蒲叶上,落在了草尖上,有的竟然落在了靓丽的蒲蜡之上。在夕阳相映下,美丽动人的姿态让人浮想联翩。仿佛那亭亭玉立毛茸茸的蒲蜡就是出淤泥而不染的仙荷。呈现出一幅“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美景。
望着有晚霞相映、五彩斑斓、蔚为壮观的蜻蜓捕食的场景,看着绿波荡漾,若隐若现的家乡田野,又有村边升起的袅袅炊烟,让人心潮涌动,惊叹不已!我的家乡真美啊!
“碧玉眼睛云母翅,轻于粉蝶瘦于蜂”,这是古人笔下的蜻蜓。蜻蜓有复眼,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它们是捕捉蚊蝇的高手,是益虫,是人类永久的朋友。
如今,蜻蜓受到农药的严重危害少多了,我们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日月如梭,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每当我在柳荫下趁凉或池塘边驻足。一阵轻风拂来,一对对蜻蜓款款飞过,就像老友重逢一样,总禁不住令我心旷神怡,感慨万千。
此情此景总会让我回味,想起黄河边的池水,想起记忆犹新——河滩的红蜻蜓。

作者简介:谢怀刚,生于1962年12月,甘肃省靖远县三滩中一村人。从小酷爱文学,高中毕业后在家务农,闲暇之余经常看书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