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与《平凡的世界》
文/王金波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的一部长篇,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平等人为代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的形象,特别是农村青年在时代浪潮冲击下,如何走出贫困,走出封闭,走出狭小的圈子,走向大世界走向广阔生命舞台,不是农村家庭出来的人,很难理解孙少平的不甘心与向上的生命张力。
路遥笔下的世界是平凡的,双水村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从小处着眼,作者刻画出一个个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衬托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反映人们的思想,给人以亲近,给人以启迪。但路遥却在平凡中勾画着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通过孙少平一步步成长与痛苦的磨砺过程,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那个时代整整一代人对生活的憧憬与艰辛的奋斗精神。战胜困难,摆脱束缚,让人们对美好的生活充满向往。
我身上有孙少平的影子,由于从小生长在农村,家庭条件不算富裕,按父母的想法,我不应该离开他们走远。好几次,我不顾父母的阻挠,继续读书。上初高中那几年,为了缓解家里的经济压力,寒假和周末,我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卖糖葫芦,肆虐的寒风刮在脸上,像刀子割一般;夏天卖冰棍,顶着35度以上的高温,太阳曝晒下口渴难忍,却不敢打开自行车后面的箱子顺手拿出哪怕一根冰棍,因为那个箱子里,装的是我前行的路;为了我的求学梦,为了心中那股走出农村通向外面世界的渴望,为了一天下来二三十元的不小收入,并没感觉有多累多苦。
1992年7月,我第一次高考失败,本来想接着上复习班,因父母的百般反对,没有去成。父亲托了一个远房亲戚,安排我在村办中学当起了初中代课教师。半年后,记得那天是正月初七,我拿着代课费和节假日卖糖葫芦的钱,在县城一中补习班报了名,经过五个来月的冲刺,我终于如愿以偿。
三十一年前的秋天,在收获的季节,我接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心中百感交集。我把心中的情感写成了一首小诗,寄给了一家杂志社。那首诗的题目是《岸的诱惑》:“不是昨夜的风雨铸就/怎有今天挚热的情感/不是雾中的道路凄迷/怎有如此执着的航船/心系大海/生命的底色便是这一片咸涩的蔚蓝/情属泥土/贫瘠中难以抹去芬芳的容颜/地平线在脚下缓缓伸展/启明星于东方再一次升起/远方呵/可有那黄金海岸/叫疲惫的孩子靠岸停船”。
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向上不屈的时代,一个昂扬斗争的时代,中国的农民太难了,中国农村的年轻人太不容易了,种种的苦难,种种的不幸,种种的压抑,却没有摧折从大山里、从平原里往外走的年轻人的腰杆,他们执着坚韧的身影,布满了改革初期的阵痛,让人景仰,令今天的我们浮想联篇。
向平凡的世界,向八十年代千万个孙少平,向不曾压抑的渴望,向曾经封闭的大山与平原,默默说一声,我爱你们。

作者/主播简介:王金波,曾用名金波,男, 1971年10月30日出生于白洋淀畔现雄安新区鄚州镇杨临河村,雄安任丘艺术联合会会长,白洋淀雄安之声朗诵艺术团团长,中国诗歌春晚签约诗人,最大梦想是把中华优秀文化传播给世界,让世界倾慕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