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艰难的岁月
第九章 选举风波
(一)
那个年代忙碌一年的人们盼望过年,不光是吃香的喝辣的,年轻人和孩子们还能有一身新衣服穿,这在当时的条件下是很奢侈的。初二、三嫁出去的姑娘带着姑爷、孩子回娘家,也为屯子添了几分热闹。我无心顾及这些,心里装的是队长选举的事情。初四早饭后,我前去赵忠喜家。他家在后趟街,距我家约三百多米,四间正房,两小间东厢房存放粮食和农具,西面是驴棚子,槽头上栓了两头毛驴。院子挺大却很干净利落,看得出主人是很勤快的。
去赵家串门我这是第一次,赵忠喜比我大十多岁,两个孩子又小,没有与他家交往的集合点,平时走动的很少。赵忠喜住东屋,父母和妹妹赵忠琴住西侧两间,赵忠琴四平卫校毕业后在大队卫生所当“赤脚医生”。进屋后我很礼貌的向赵忠喜的父母问安拜年!落座后我对忠喜大哥说:我高中毕业了,回屯参加劳动,什么也不懂,到你家来请教,还请大哥今后多帮助。忠喜大哥说:也没啥可帮助的,农村这些活儿,无非就是春种夏锄秋收冬藏,干啥都有打头的领着干,慢慢就缕出头绪了。我接着问:大哥,我回来劳动是不是要向队长报告一声?忠喜大哥说:粮食入仓,算完分配帐,队长就撂挑子了,也就这一半天就该选队长了。我问忠喜大哥:选队长都走哪些程序呀?忠喜大哥告诉我:村民提出人选,大队来人主持监选,社员全部参加投票,超过一半票数得票多的当选。我接着问:大哥你不想参选吗?忠喜大哥说:我想干,可是佟、张两家你来我往的,想干也没有机会。你就说去年、前年,一个工分就四、五分钱,一个好劳动力干一年挣了3000个工分,一百多元钱,扣除口粮和其他分的东西折成价,算完帐到手的就几十块钱,汗珠子掉地上摔八半,还不如养两头猪呢。我和大哥唠的正热乎,佟凤岐的外孙子进来了,说他姥爷请忠喜大哥过去。
正月初八,生产队通知全体社员到队部开会。我进来的时候,屋里已经有三、四十人了,农民几乎都叼着烟袋,喷云吐雾,三间大屋子烟雾缭绕,关东烟的辣味呛得我禁不住咳嗽,薰得人睁不开眼睛。陆陆续续人到齐了,一百多名社员挤到屋子里,没凳子坐的,就都坐到炕上。
大队的韩书记侧脸问佟凤魁(去年的队长)人到齐了吗?佟凤魁点点头,到齐了。韩书记说:乡亲们,今天召集大家开社员大会,就一件事情,选政治队长,我这收到两个候选人名单,一位是张俭,另一位是赵忠喜。韩书记话音未落,底下发出了唏嘘声,这可能是张氏家族没想到的。韩书记环视了一下四周,接着讲:这两人大队党支部认为都符合条件,可以作为候选人推荐,今天请大家来投票,桌上两个席篓,分别写上了名字,你同意谁就把黄豆投进谁的席篓里,每人一票,大家按顺序开始投票。(待续)

作者简介:
张晓元,(网名、常工),男,汉族,《中国长江文学社》驻会诗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公务员,吉林省双辽市人,1972下乡插队,2015退休。多年从事秘书工作,热爱读书写作,养成了用文字记录生活的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