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飘逝的恋歌
精华热点
《飘逝的恋歌》
…*…
(唱诵均可)在那遥远的地方
有位好姑娘
人们走过她的帐房
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她那粉红的笑脸
好像红太阳
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
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
(唱诵均可)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 流浪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
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
为了宽阔的草原
流浪远方 流浪
…*…
一个是天山脚下的一代情歌之王,
一个是走过撒哈拉沙漠的文艺女神。
一个骑着马儿,
在草原上寻找美丽的姑娘,
一个唱着橄榄树,
在沙漠戈壁上流浪。
三毛小时候就喜欢王洛宾的歌,
好多歌都耳熟能详,
常常忘情的吟唱。
由于历史的原因,
他们一直无从谋面。
…*…
1989年,
xiang港ji者夏婕采访王洛宾后,
发表了几篇文章。
说王洛宾每天黄昏后都在门前看夕阳,
天黑后总要对着挂在墙壁上
他太太的遗像弹奏一曲给她听。
在黄沙漫漫的戈壁滩,
用从心底流淌出来的深沉歌声,
歌唱美好的爱情,
抵御着无法忍受的苦难。
27年的牢狱之灾,
使他的每一首歌都打上了生命的烙印。
…*…
特别喜欢浪漫的三毛,
向夏婕要了王洛宾的地址。
1990年四月,
三毛特意参加了台湾一个旅行团,
到敦煌、吐鲁番等地旅游。
在乌鲁木齐短暂停留时,
她按地址找到了王洛宾的家。
此时,王洛宾对三毛知之甚少,
只听说她是台湾的著名作家。
到底写了什么书,
他一本也没有看过,
但是出于礼貌,他热情地接待了她。
…*…
两个从来没有见过面的人,
却一见如故。
巧的是他们戴的帽子是一样的颜色,
一样的质地,一样的款式。
三毛发现,
那个蒙着纱巾的台灯,
竟然与她远在台北房间里的台灯,
一模一样。
这次相见与交流,
在惬意的氛围中进行,
他们谈的很投机。
王洛宾评价三毛,
是一个热情开朗洒脱不羁的女人。
三毛为王洛宾演唱了自己作词的橄榄树,
王洛宾则为三毛唱起了他狱中的作品,
高高的白杨树。
当唱到,孤坟上铺满了丁香,
我的胡须铺满了胸膛时三毛哭了。
…*…
那一年三毛47岁,王洛宾77岁,
他们之间有30岁的年龄鸿沟。
在三毛离开乌鲁木齐九天后,
她先给王洛宾寄来了一封信。
她不认为有年龄界限,
并率性的说,你无法要求我不爱你。
这是三毛在丈夫荷西去世后,
唯一的一次心动。
此后三个多月,
两个人共通了十几封信,
炽热的感情跃然纸上。
王洛宾三思后,写信给三毛,
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彷徨。
…*…
1990年八月,
三毛在结束了北京的工作后,
乘飞机到达乌鲁木齐,
她住进了王洛宾的家。
王洛宾早已为她准备好了一间住房、
床、书桌、台灯。
三毛特意穿上了一套藏族衣裙,
学着遥远的地方牧羊姑娘的打扮。
她喜欢和王洛宾促膝长谈,
却常被新闻媒体和好事者打扰。
9月7日凌晨,
三毛带着装满记忆的旅行箱离开时,
王洛宾在机场与她告别。
…*…
离开王洛宾的第121天,
1991年1月5号,
三毛在台北自yi身亡。
王洛宾在收音机里,
听到三毛自sha杀的消息,
恍如晴天霹雳,
令他悲痛欲绝。
此后那段时间,
他开始用酒麻醉自己,
在他家的门厅前台上,
摆着一张三毛的大幅照片。
还有她临走前剪下来留存在乐谱中,
用白绢帕包着的一缕秀发。
…*…
王洛宾始终觉得自己愧对三毛,
更有负于她。
悲痛彷徨之后,
王洛宾写下了他晚年最后一首情歌
等待~寄给死者的恋歌。
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再等待,
我却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
……
你永远不再来,
我永远在等待……
1996年3月14日,
一代歌王王洛宾驾鹤西去,
终年83岁。
但愿在另外一个世界里,
爱或等待,
无论对他还是三毛来说,
都不再是伴着痛苦,
刻意隐忍的难题。
…*…
素材取自网络
编辑制作:博爱
诵读:≈≈≈
…*…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