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叠庄吃伏羊的传说
东叠庄在历史上入伏后就有喝羊肉汤的习俗,伏羊节入伏吃伏羊,是当地民俗节日。每逢暑期到来,百姓都会吃羊肉、喝羊汤,以此强身健体,滋阴补气。民间早有“东叠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
“伏天吃伏羊”在东叠庄有着悠久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东叠庄正是伏天,乾隆爷看到天气那么热附近有很多人都在围着热气腾腾的大锅,就安排随从去打探一下情况,随从了解后报告乾隆说是臣民们都在喝伏羊汤,乾隆皇帝听后大喜就过去也喝了一碗,喝后赞不绝口说‘神汤’。
伏羊,即入伏以后的羊。山羊经春夏两季饲养,膘肥肉嫩,宰杀后肉味醇厚,膻味小,汤汁鲜美,宜食用;其二,三伏天人体内有积热,食用了加有辣椒油、米醋和香菜的羊肉汤后,全身大汗淋漓,可驱走五脏积热。在三伏天里吃性热的羊肉,伴以葱、酱、蒜、花椒等热性作料,能刺激人体大量排汗,有助于排出体热,排出体内毒素……
“伏羊福羊,和谐安康”就成了东叠庄人挽袖挥汗、呼朋唤友吃羊肉喝羊汤的最好理由。
搜集整理/蓑笠翁
图片摄影/蓑笠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