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山诗苑》 邓国琴诗词赏析专辑


诗人介绍
林 峰,浙江龙游人。现为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兼学术部主任、中华诗词杂志社副主编,上海大学中华诗词创作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顾问。著有《一三居诗词》《花日松风》《古韵新风·林峰卷》等诗集。

林峰老师作品赏析
赏析:邓国琴
留别贵州诸友
文/林峰(北京)
迢递西南路,透迤山几重。
盈眸云浪远,回首水烟空。
酒尽箫声外,歌飞柳影中。
纷纭离别意,一样与君同。
注:迢递:遥远貌。 出自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指苍梧之迢递,临迴江之威夷。透迤:山路蜿蜒曲折。出自南朝齐谢朓 《治宅》诗:“迢遰南川阳,迤逦西山足。”

这是一首写诗友之间纯洁友情的佳作,很打动人心!
下面我们赏析正文:
首联“迢递西南路,透迤山几重”。挥手告别诗友返程途中,俯视着飞机窗外遥远的西南之地,山路蜿蜒曲折有几千里?
颔联“盈眸云浪远,回首水烟空”。回头望,映入眼帘的是如波涛汹涌的白云,思起那水天相接辽阔无边的江水,心里空落落的。
颈联:“酒尽箫声外,歌飞柳影中”。想起这几天东道主们盛情款待,我们一起在箫声中举觥筹交错,在欢笑声和歌声之中依柳合影。
尾联:抒发感慨:“纷纭离别意,一样与君同”。此句化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首先谈谈题目。何为留别诗?唐诗的一种类,和送别诗相对应。多指以诗文作纪念赠给分别的人。如李白《赠汪伦》。
再谈写境与造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为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难分别,因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也亦必邻于理想故也。写境与造境区别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与浪漫主义创作手法。

写境,即文学作品里环境实际描写。如实境写“迢递西南路,透迤山几重”,起到煊染作用;还有“酒尽箫声外”,有一定的感染作用。更有“盈眸云浪远,回首水烟空”中“云浪远”和“水烟空”也有象征意义,比喻作者此时感情时而有如云海一样波涛起伏,时而又如烟水茫茫无边无际。写境偏重实写,应合乎自然规律,才具有感染作用!

造境,如:“歌飞柳影中”“柳”谐音“留”挽留之意,双关语。此境既可能是实境,更可能因情造的虚境,也叫情因景生,景为情设的吧!不管实写还是虚写,都来于生活高于生活。造境更应围绕情感而发挥想象去虚写。起着渲染哄托作用!

再谈有我之境:
境界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前者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有我之色彩;后者以物观物 ,故不知道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故古人填词有我之境为多。此作从头到尾皆以我观物,处处都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感情,并把自己感受附着在他物上,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方式传递,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最后谈以真情写诗: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陆机在《文赋》中用这两句话提示了诗主情、赋体物的特点。
整篇作品不管开头烘托起兴;还是颔联融情于景来比喻离别后感情似云海翻腾;还是颈联双关语:”柳”实为”留”;都是从各方面来表达作者与诗友们分别后,绵延起伏和难舍难分之真情实感也,层层铺成至尾联引发高潮迭起。最后作者抒发感情:自从与你们挥手告别后,我心里怅然若失,那千愁万绪和诗友们都是一样的啊!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又言:“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此作有真感情,确实拥有真境界!

赏析者简介:
邓国琴,湖北武汉人,网名绿绮。丁芒弟子,千家诗词·狼社成员。其诗作和评论文章登载各大诗刊和各网络微刊平台。几次全国诗词大赛获奖。著有诗集《绿绮吟稿》,创有公众号微刊《邓国琴试评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