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修大课堂(一个服务于教师服务于社会的课堂)
杏坛漫话(十三)
文/殷朝芹

【作者寄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全社会的公共事业,是一项复杂的科学工作,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让我们关注教育,关注教师,关注子女培养和自我成长,关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我是教师进修学校的一名教师,愿意不断向您传递关于教育的真诚思考;我是一名尽责的宣讲员,《杏坛漫话》会努力送给您不一样的“微宣讲”。

0091
我有事不在家时,老伴放国学的录音教材给孙女听,孙女不愿意听,说是不如爷爷读的好听。其实从普通话的标准表达上来说,我读的并不比那些录音教材上的好,但孙女为什么爱听我直接给她读呢?就是古代教育家荀子曾经所讲的“学莫便乎近于人”的道理。因为孙女跟我在一起时,浓浓的亲情就是一种快乐幸福的基础元素,我读书给她听时,让她感觉到了爷爷的用心,感觉到了来自爷爷身上传递出来的温暖和爱,我们还能在读书的过程中就疑惑之处、感人之处,包括我读错了的地方进行一些交流讨论,这也是学习中的一些兴趣所在,而单纯的听录音就缺少了这样的一些情感交流的部分。所以在防疫宅家的长假之中,学生们在家学习时会时而感到苦闷,原因就是不能够与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进行交流,是缺少温度的一种学习方式。所以线上教学肯定没有线下教学的效果好,道理就在这里。

0092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中国教师的祖师爷,他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智慧具有永恒的魅力,中国的教师如果不学习孔子,就不能全面理解教师岗位的价值所在,也不会真正享受到为人师表的幸福。我常常为教师们讲的一个课程是《像孔子那样当老师》,引导广大教师从五个方面走近孔子,一是道德修养、高于泰山,二是学而不厌、文理兼通,三是胸怀天下、为国育才,四是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五是循循善诱、丰富教法。听了我的专题讲座,老师们认识了孔子,也明确了做一名教师的基本要求。

0093
书信往来是过去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重要方式,也是在外做事的长辈教育家中的子女,或是家中的长辈教导在外做事的孩子常用的媒介,所以常有“见字如面”、“家书抵万金”的说法,也有“鸿雁传书”等的美好传说,邮递员曾是人们崇尚的一种职业,被称为“信使”。书信是能够细致表达情感的,也常常因为距离(包括时间距离)或者是辗转送达的原因,便显得更加珍贵,因而对人的感动也是最为强烈的,有时一封情书订终身,就是书信中文字的力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人们传递信息和交流感情的方式自然比亲笔书写的书信快捷得多了,但是书信传情的方式却不应该被遗弃,用手机发信息或打电话办不成的事情,也许一封情真意切的书信就能办得到。在我们的学校里面,要提倡让孩子们常常给父母写一封信,也要在家长会上提倡让父母常常给孩子写一封信,也让老师为哪些表现独特的孩子们写写信,让假期里的孩子们给老师写一封信,这看起来比较简单的一件事情,其实却是非常有力量的育人方法和技巧。

0094
让学生们穿校服,其意义是多方面的。其一是为了标明学生的身份,学生就应该像个学生的样子;其二是为了减少攀比行为,避免孩子们养成追求名牌和穿奇异服装等不良的习惯;其三也是在体现一种平等的观念,不管家庭是富有或者贫穷,穿上统一的服装就都是同样的孩子。当然,校服应具有鲜明的特点,是应该让孩子们喜欢穿的,要避免呆板老气,更不能千校一服。校服在设计上应尊重青少年的审美需求,体现一种生机勃勃、自然大方、舒适合身的特点,学校与学校之间,不同年级段之间,甚至不同的班级都可以对校服有不同的选择和设计,那样就会让孩子们更加喜欢了。

0095
一个学校办得如何?看它的环境秩序和师生的精神状态便可比较准确地判断出来。环境秩序好,说明这是一个有规章制度、管理比较规范的学校,是一个重视外在形象审美的学校,也能看出这里的师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讲卫生、讲秩序、重美化的习惯。师生的精神状态好,是指这里的师生有一种热情奔放、积极向上的面貌,这种面貌的呈现,往往来自于这个学校共同的美好的理想愿景,来自于学校的蒸蒸日上的发展局面,来自于民主、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来自于每一个成员对集体荣誉的尊重和贡献。有了这些,学校肯定差不了。

『作者简介』殷朝芹,1963年生,系临沂市兰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兰山区作家协会副主席,临沂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聘任沂蒙宣讲员,山东省齐鲁文化之星荣誉称号获得者。

【特别告知】殷朝芹老师近期面向社会教育大课堂推出的宣讲课题有:《过端午,谈爱国》、《建设好家风,培养好儿女》、《坚定理想信念,铸就无悔青春》、《热爱读书吧,朋友》、《传承孝道,敬老爱亲》、《才华多自勤学来》、《追求高质量的老年生活》、《夕阳无限好》、《做一个内心强大的巨人》、《带着感恩去工作》、《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家长》、《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教师人生》、《学圣人,做君子》、《中华传统文化大树长青》、《什么是幸福》等。
牢记初心,不忘使命。传递正能量,一直在行动。

(临沂市兰山区教师进修学校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