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叫做佛印,是一个佛法精深的和尚。佛印本来的法号叫做了元,从小修读的是儒家经典,三岁就能够诵读《论语》,五岁的时候已经能够背诵三千多首诗,十九岁的时候进入空门修佛,因为其名声传播甚广,以至于皇帝宋神宗都听说了,在与他进行一番论道之后,大感钦服,于是就赠给了元一个“佛印禅师”的法号,从此佛印之名传播更远。

苏轼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合被贬到瓜州,听说瓜州金山寺中有一个叫做佛印的高僧,对世事具有卓越的见解,于是他便欣然前往拜访。

苏轼如愿见到了佛印,两人之间相谈甚欢,从家国天下聊到彼此的文学见解,又谈到释道儒三家彼此间不同的理念,发现大家的思想水准都在同一个层次,于是彼此大喜,就此成为了至交好友。苏轼也是经常来寻访佛印,彼此论道解闷,随着交流的加深,苏轼也渐渐变得“没那么客套”,对于世俗的礼节也就没有那么注意了。

有次苏轼去金山寺寻访佛印,一推门就大喊“秃驴何在?”他问的是佛印在哪里,佛印身为一代高僧对于这等细枝末节自然也不会太过注意,然而这天佛印刚好不在,倒是一个小和尚听不下去,巧妙地应对了四个字,结果成为了一幅令人拍案叫绝的千古“绝对”,那就是“东坡吃草”。

苏东坡不是问秃驴在哪里嘛,小和尚就说那驴子是在东坡上吃草,看似是这么个意思,但事实上却是说苏东坡是头牛,以至于苏轼当场就愣住了,不过他很快就意识到自己确实是有失礼节,于是就很恭敬地道歉了。
(搜集/蓑笠翁)

图片/蓑笠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