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艰难的岁月
第七章 猫 冬
一转眼,三年时光过去了,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下旬,我高中毕业了,拿到毕业证书,同学和老师最后合个影,就各奔东西了。在那个年代高中毕业了就一个选择,城里的学生上山下乡,到农村这个广阔天地,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即所谓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农村学生则回乡务农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毕业后我到公社“五.七”办履行个手续,落籍到安仁村知青集体户,回到村里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七十年代的北方农村,每到冬天就没啥农事活动了,人们进入了猫冬季节。一天到晚没有事情可做,农村的文化生活就像是一张白纸,上年纪的坐在炕上围着火盆,叼着烟袋唠叨着一些东家长西家短的闲嗑,青壮年则凑到一起看小牌。我整天也是闲得发慌,可看的书反复看过几遍了。我想起好友佟奇,他外祖父伪满时曾在双山县警署当过警尉,早年上过高小,解放后被定性为历史反革命,在这个屯子里称得上是学问最高的老者了。我和佟奇到他外祖父家,佟奇的外祖父姓程,老两口就一个女儿,两间房和佟奇家东西院,进屋后看到程老爷子正坐在八仙桌旁喝茶,我一屁股坐在他对面笑嘻嘻叫了一声:程爷爷好!老爷子拿起茶壶倒了一杯茶递过来,问我,你今天咋走到我这儿啦?我说:程爷爷,这不是闲的没事吗,到你这儿找几本书看,打发时间吧。你要借书哇,我给你找找,程老爷子说完起身,从腰间摘下钥匙,走过去打开柜门,趁这空隙我打量程家的摆设,八仙桌靠北墙摆放,两把太师椅,桌上两个彩釉瓷瓶,西山墙并列两个衣柜,这些物件看上去很有些年代感。程老爷子藏书不是很多,都摞着放在柜子的底层,我随手选了几本,跟程老爷子说,请您老放心我一定保管好,看完就送过来。
在书陪伴下,时间好像过得快了,年关临近了,村里好多人家腊月里要杀年猪,杀猪当天邀请乡邻们吃肉,赶上父亲不在家,我就是被请的客人,吃过几家的杀猪菜都是那几样,炖一大锅酸菜,煮几十斤肥猪肉,灌一些血汤,酱汤子盛上几碗,肥膘肉蘸酱汤子,吃得是满嘴流油,不亚于吃满汉全席。说心里话那个年代的猪得养一年半以上,喂的是野菜糠麸,春夏秋季节有猪倌集中放牧,育肥时才喂一些玉米,这样的喂洁猪肉能不香吗!
要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在张罗着,最忙的地方是屯子里的磨房,一个碾子,两盘磨二十四小时不停地转动,磨小麦、荞麦,碾黄米面,家家都要蒸很多粘豆包留待正月间食用。安仁这个地有很多沙坨地,适合种散糜子,用它碾的米磨成面,做的豆包是又筋斗又有粘性。那几天你不管走进那家都有热气腾腾的豆包吃。(待续)

作者简介:
张晓元,(网名、常工),男,汉族,《中国长江文学社》驻会诗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公务员,吉林省双辽市人,1972下乡插队,2015退休。多年从事秘书工作,热爱读书写作,养成了用文字记录生活的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