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亲被亲儿活埋:脱贫是关键,人心更是一道坎】
文/欣欣向荣
据报称:陕西靖边县,女子张某报警,5月2号晚上,其58岁丈夫马某,将自己79岁母亲,用手推车拉出去后,至今未归。
三天后,在警察的追问下,据马某交代:已经将瘫痪在床的母亲王某,埋到靖边县城南,万亩林一处废弃墓坑内。
确认地点后,民警立即挖掘,中途听见有隐约的呼救声,将墓坑内仍有生命体征的受害人王某救出。
目前,受害人王某生命体征平稳,犯罪嫌疑人马某因涉嫌故意杀人罪已刑拘。
在物质条件尚好的当今,对于双亲的赡养,只有厚养和薄养之分,断然做不出这种骇人听闻、人神共愤的事。
家境贫寒无力赡养,跟蓄意谋杀,毫无人性是两回事。脱贫攻坚是关键,守住人心良善也是一道关。
1. 生而为人,请善待父母
不知这个已近花甲的马某,与年近八旬的老母亲,有什么恩怨。
古语说:“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事,论事寒门无孝子。”
清晨,我外出散步,几乎都会看到一位跛脚大哥,骑着三轮车,到各个小区的垃圾桶里,翻捡纸箱、空矿泉水瓶子。
因为差不多每天看到他的缘故,所以如果发现路边有空瓶子,我也会随手捡起来,以便送给他。
接触多了,知道他在小城附近的村庄住,自己腿脚不方便,家里还有老娘,靠拾废品和国家救济过活。
早早起来,是为了垃圾运走前,能得到可需的“宝贝”,也是为了能早些回家给老娘做饭。
活在这个世上,不管有没有本事,都要心地善良。父母是我们生命的源头,善良是我们做人的底线。
孝顺不是母亲节的那束康乃馨;不是母亲百年后,捶胸顿足的哭号;更不是那些缺少温度的钞票;而是一句发自肺腑的问候,一碗热气腾腾的饭菜,
一张笑容满面的脸孔。
2. 钱不重要,人心才最重要
听同学说过的一个科级干部,在单位有头有脸。当年高考成绩,是家人的骄傲,有幸留在大城市,父母几乎倾尽所有,东拼西凑帮他在城里买了楼。
有了孩子之后,母亲又舍下老伴,去帮他们带孩子。小孙子越来越大,言语之中受妈妈影响,对奶奶极不恭敬,儿子从不加以制止。
儿媳也经常甩脸子,甚至有一次话不投机,直接把手里的电话掷过去,婆婆的额角随即淌出血来,儿子半句话也不敢言语。老太太哭着求助一位亲戚,才帮忙买了回农村老家的票。自始至终,儿子就不曾安抚或者劝阻自己的母亲。
想想这位母亲的心,一定是寒彻透骨,碎了一地;一定懊悔当年自己的教育缺失,只重成绩不重品德,到头来自食恶果。
孝心和善良,与学历无关,与文凭无关,与血缘无关,与地域无关,甚至与贫富也无关,只与人心有关。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愿春回大地,能够洗涤罪恶。父母经历了大半生风风雨雨,到老没法颐养天年,但至少我们要善待他们,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来自儿女的温暖。
你养我小,我养你老;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如果物质上达不到,至少精神上让老人感觉欣慰。
3.即便十分孝,难报一世恩
记得妈妈给我讲过一个童话《巨人的心》:一个人为了得到好处,把母亲的心脏挖出来,跑去献给巨人,路上摔了一跤,那心脏说:“儿呀,你摔疼了没有?”
无私奉献的母亲,为了实现孩子的愿望,可以舍弃生命,而当她年老体衰时,却被子女嫌弃,被视作累赘。这就是从小溺爱纵容,一味索取造成的恶果。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其懂得感恩,知道回报,明白
事理。
据被埋老人的侄子称,老人现在还担心自己的儿子,不愿意儿子被判重刑。
这真是应了那句实话“有狠心的儿女,没有狠心的爹娘!”以前的艰难岁月,一母能养十儿;温饱解决的今天,十儿却难养一母!
我们对人性最大的误解,就是以为只要是人,总会有那么点良心。
222李玫瑾说:“其实,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白眼狼”,一个不孝顺的人,也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正因为如此,母亲们才要及早地从泥潭中拔出来,早点学会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并要求孩子给予力所能及的感情回报。”
教育失败就会变恶。生而为人,应该守住最基本的做人底线,树立健康的人格,尤为重要。
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但有的妈妈一直默默付出,不求回报,不注重自己对孩子爱的表达方式,也不引导孩子爱父母。长期这样,就有可能培养出“白眼狼”来。222
“身无饥寒,父母无愧于我;人无长进,我何以待父母?”慈母万滴血,生我一条命;还送千行泪,陪我一路行;爱恨百般浓,都是一样情,即便十分孝,也难报一世恩。
孝顺父母不能等,让我们用心去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