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义文化是家国复兴的基石
白国安
忠孝节义,礼仪廉耻是国之四维。忠义文化是治国安邦兴业的基础,也是家国复兴的基石。

认识忠义文化的历史价值
忠义传统文明几千年,就是封建社传承的中心思想内容和精神实质,忠义治国,忠孝传家。
三国时代自桃园刘备、关羽和张飞三结义组成的团队,建国安邦兴业过程把忠义文化体现淋漓尽致,现在湖北建有关公忠义文化园。
岳飞父子,保南宋驱逐外辱,建功立业永垂不朽,人民为了纪念他,杭州市建有岳王庙,坟前还有铸跪罪臣传于后世,纪念他的忠义思想永照千秋。
明太祖朱元璋的团队历尽千辛万苦殊死拼搏,建立大明王朝。为感恩有功将士,特在余干康郎山建起了忠臣皇庙,可见忠义文化对建国的重要性。
清朝大臣林则徐虎门烧烟也是忠于国家利益,敢于牺牲个人利益、名誉、地位的忠义文化实质体现。
国父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也是忠于家国情怀的具体体现,传承不衰。
中国共产党为了推翻三座大山,开展了生死卓绝的武装革命斗争,反围剿、渡赤水、过草地、驱倭寇、赶老蒋、建立新中国,也充分体现了忠义文化的精神实质大格局。
“天生英资难自弃,戒忍护仁倡节义,因戒生定,因定生慧”。
诠释忠义文化的时代特征
不同时代有不同忠义文化的内涵,解决封建时代矛盾,主要体现忠君忠臣,君君臣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文化特征。
新中国建立后主要是忠于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服务宗旨,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体现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具体步骤上,一个省、市、县、乡镇一策,精准扶贫无死角,了不起,世界上绝无仅有。

家国兴旺,匹夫有责。
大革命初期主要解决人民生存的问题,也是吃饭问题,所以有土地革命。不同时期解决不同的主要矛盾,比如:把人民大众从积贫积弱的时代解救出来,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然后和平建设时期改革开放让人民富起来了,威立于世界强国这林,使之我们国家适时强起来了,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立党为功,相忍为党。
时时处处事事把忠义文化的内涵贯穿到时代发展的洪流中去,融合长计划短安排,从战略上战术上,宏观上,微观上抓紧抓细抓实,并贯穿到教育和工作具体操作上,只有长期坚持不懈,努力坚守忠义文化的阵地,我相信,灿烂的政治之花必然会结成丰硕的经济之果。
解决我们大国大党大事大非问题,解决前进中发展轨道上的问题,解决新矛盾,创造出一片湛蓝的春天,这都离不开忠国爱党为民的忠义文化延续的效益。
坚守忠义文化的精神要旨
大疫情期间,让我们更加明白了忠于祖国,坚守忠义文化内涵的壮举已经成了世界的大赢家。
在漫长的忠义文化的演绎中,余干县融渔耕、商旅、忠义、理学、纳吐整体的包容为多元,同时完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乡村文化振兴战略运行、提升地域文化软实力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忠义文化的核心是:“对国以忠,待人以仁,交友以义,作战以勇,断首捐躯,杀身成仁”。
余干是忠贞楷模,大义典范。“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三教尽皈依”。
忠臣庙就是树立忠义楷模,提倡忠义仁勇,崇尚忠义风范,凝聚忠义军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则是传承忠义文化精神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强化忠义思想的保障。

江山留胜迹,今朝更雅颂,正确认识诠释坚守忠义文化精华,树立文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的浩然正气,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团结互助,积极向上。传承忠义文化具体的就是七个字:“尊上抚下干实事”。
正是:
践梦春秋贯长河,朝宇更新岁蹉跎。
坚守纪功表德事,民生国运吟赞歌。
脱贫富强爬长坡,基石稳固风云过。
家国复兴终有望,忠义辉煌冠赣鄱。

作者简介:白国安,江西省作协会员,余干县作协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