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夏六月,荷花飘香。6月10日,雨过天晴,瓦蓝瓦蓝的天空之上白云飘飘,离新蔡县河坞乡戚楼小学一公里开外的百亩荷塘,迎来了一群观赏荷花的师生。当天中午,由戚楼小学名师吴帅带领着作家班的学生前来观荷写作,然后把学生的作文修改后,再打包投稿给全国40多种报刊。
如此场景的实地观赏写作,戚楼小学的作家班学生已历经数次。据吴帅介绍,2019年以来作家班的30多个学生已在20多种国家级的报刊上发表作文70多篇。他一下子成了河坞乡的“名师”,他带的班级也成了“作家班”。

吴帅:“把教育当理想,工作就是享受生命”
吴帅,帅不?戚楼小学的女教师给出的答案:相貌谈不上帅,最帅的算是他那一排“招牌大白牙”。无论是谁给他开玩笑,他总是“呵呵”一笑,脸上酒窝还没有笑出来,倒是大白牙先是笑意盈盈的。
在作家班学生眼里,吴帅是全天下最帅的男教师。2019年,他还从三亚捧回了“马云乡村教师奖”,马云还亲自给他颁发荣誉证书和奖杯呢!每次外出学习归来,他总会变着花样给学生们捎带礼物,冷不丁地还会发糖、发橘子,很会“讨好”人心。

吴帅出生在新蔡县河坞乡的一户贫苦农家。小时候只要他走路低头,他发亲立马就会用巴掌拍他的脖子,骂他没出息,不自信。在父亲严格的教育下,他从小就学会了自立自强、自尊自爱。当年考上上蔡师范,需要缴纳学费9900元,家里人只给他凑了5500元。两年暑假,他都是一个人前往北京打暑假工。第一年是摸田螺丝卖,没有工具,徒手操作。河里水清田螺少,垃圾池里水壮田螺多,他就在垃圾池里摸,后来遭受毒气攻击身体。第二年暑假他不敢再去摸田螺了,而去了一家鱼塘,给人家割草喂鱼。就这样,每个暑假均挣2000多元,算是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师范学校毕业后,2002年他在自己老家戚楼小学实习,2003年义务代课,2004年暑假去北京一家私立学校任教,2007、2008年在广东深圳宝安区东山教育集团工作。2008年,新蔡招教,他返乡报考,考上了练村镇闻营村小学。2012年,从练村镇调回河坞乡,在戚楼小学任教至今。

“放弃了广东的高薪,过上了当时每月400元的艰苦生活,相对于五六千元的工资简直是天壤之别,你不后悔吗?”吴帅“呵呵”一笑,“我这个人比较重感情,有恋旧情结。广东那边学校都是打工子弟,来自全国各地,他们毕业之后再也见不着面了,会有失落感的。我回到家乡干自己喜欢的工作,为家乡做力能所及的事,这就是我的幸福,简简单单的小幸福。再说,茶余饭后种种菜,养养花,逗逗乌龟,陪陪父母和娃,玩玩乐器,看看书,虽然清贫,但不失一种‘棋琴书画诗酒茶’的惬意田园生活,这是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吧!”

吴帅在上蔡师范学校学的是音乐专业,喜欢玩乐器。古筝能够弹奏五级曲子,二胡基本上能拉常见的歌曲,葫芦丝、巴乌,陶笛、埙、唢呐都能够达到自娱自乐。但,调回戚楼小学时让他担任语文老师。“真正喜欢阅读和写作,源于邻居家一个一年级的学生。有一回他有一道题不会,是“选下面音节中哪些是整体音节”?我当时就蒙着帮他解答了一下,没想到第二天他见着我说,昨天给他说的答案都是错误的。看似这么一个小问题,一下子促动了我的灵魂。于是,我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又拾起《现代汉语知识》,把有关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点重新学习了一遍。”

8年来,在戚楼小学,吴帅说他坚持做“三件事”:一是阅读;二是写作;三是领学生玩乐器。“其实,从2004年我在北京开始,每年坚持给学生买书组建图书角,让孩子们看书。2004-2008年我辗转漂泊在北京和广东之间,这些书也跟随着漂泊大江南北。每次换地方许多值钱的东西都扔了,书却一本也没舍得丢,从北京托运到广东,从广东托运到河南,在河南又从河坞到练村,如今总算在戚楼安下了家。”
“来到戚楼小学后,我是从三年级开始带班到六年级。我和学生们也是从三年级开始大量阅读。我把自己积攒的书放在学校图书室,并对书定期更换。然后,按照不同的名师以及教育部推荐书目,还有广受学生喜欢的作家的书放在班级读书角,我敢说至少在咱们新蔡县,自掏腰包为孩子们买书组建图书角的我是第一人。”吴帅说,通过阅读使他一步一步成长起来,教育教学都变得得心应手了。尝到甜头后,又带领学生们阅读,让他们也体验到读书的乐趣。有人说教育是影响出来的,好孩子也都是影响出来的。于是,没事自己就在班里看书,下课了也不去办公室,看到精彩的地方就分享给学生,告诉他们在哪一本书里面。不用管,再下课保证有人争着借那本书遇到孩子看入迷了,下课也在班里看书,他就不惜夸赞之词,夸张性的表扬。甭说,下一节课下课时在班里看书的孩子肯定又有好多。久而久之,班级的读书氛围就出来了。
在一次教学中,吴帅看一道阅读题,内容和自己的经历很相似,于是他就想着也把自己的经历写写,发到自媒体上面,没想到那篇《抬起你的头》的励志文章很快被自媒体《中州作家》发表。结合自己的文章,吴帅开始在班里开办个人讲座,结合自己的习作谈创作灵感,这一下子激发了学生们写作的兴趣,好多学生都能够很轻松地写出一千多字的作文。随着自改、互改、佳句共欣赏、美文共商、编写对话在语文课堂的普及,学生们的写稿积极性空前高涨。吴帅从网上收集了几百家作文报刊杂志的投稿信箱。前不久,给杂志铺十四家杂志整理了近百篇学生的习作。吴帅说,权当这是一种布云计划,布的云多了,指不定哪一朵就下出雨了。后来,用稿函不断地飞往戚楼小学。目前,吴帅所带的班级50%以上的学生都参与了投稿,先后在各种作文报刊杂志发表文章70多篇,其中学生吴迪自己一年发表作品近20篇。对于发表作品的学生,在每次升国旗时,学校就会在全体师生面前公开表彰,并发放书籍、文具等奖品,进一步增强了学生们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再后来,学生们的写作积极性更加高涨。以前,吴帅只让每个学生每周只交一篇作文,自己去给予改稿。随着稿件的增加,吴帅开始觉得忙不过来了,于是便在学校工作群里招聘编辑人员。吴帅招编辑是没有报酬的,纯属于义务劳动,最大的好处就是谁修改的稿子,辅导老师就署谁的名字。语文老师李芳芳加入了,就连数学老师曹新玉也加入了,现在形成了一个编辑团队。
阅读和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反思,一种成长,而成长是最令人快乐的事,是最令人幸福的事。偶然一次机会,在朋友的指点下,吴帅开始申报“马云乡村教师计划奖”。吴帅说,申报此奖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要有职业幸福感;二是具有一定的先进教育理念;三是在实际工作中去践行教育理念,且取得一定的成绩。2019年3月开始申报,7月份公示入围名单。全国5000多个参加申请的,筛选400个入围。9月份公布200个提名奖获得者。10月份举办现场终评。终评现场,需要6分钟的自由发言。吴帅以《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为题,赢得了全场如雷的掌声,被评上了2019届“马云乡村教师奖”,马云公益基金会对吴帅奖励10万元。1万元是培训基金,剩余9万分三年拨付,用于改善生活条件,但前提条件是三年内不能调离乡村教师岗位。得到第一笔奖励金,吴帅就拿出2700元给学生们购买课外书。

吴帅和学生们的那份情感,如父如子。他每次从全省国培计划培训回来,总不忘给学生们买礼物回来。吴帅说有一回特别令他感动,是他女儿把他培训结束要回来的消息告诉了同学们,没想到学生们提前把教师布置了一番,挂满了彩带和气球,黑板上书写着“欢迎吴老师回家”的标语。看到同学们对自己欢喜的真诚,吴帅说他被感动了,心里很暖,眼泪在眼窝里直打转。他也把刻有每个学生名字的书签作为礼物送给大家,上面还刻有他送给学生们的名言“要想学习好,读书少不了”。

说起吴帅这个人,李芳芳老师滔滔不绝:他热爱阅读,热爱写作,热爱做饭,热爱养花,热爱音乐,热爱付出。他本身就是一个发光体,和他接触的人都会感觉温暖。他低调而又奢华,从不张扬,很有内涵,在收获自己的幸福前,先学会了给予和付出。戚菲菲老师说,吴帅是一个“超级奶爸”,他的爱人没工作,长期在外打工,家里的两个孩子都是他自己一人照顾,既当爹来又当妈。两个孩子被他培养的很好,一个善于写作、弹古筝,一个在学习拉二胡。他的哥哥也在外打工,侄子来回上学放学也是他接送,他不分份内份外。李会兰老师说,为了方便接送孩子,今年五一他买了一辆车,平常都不舍得开,怕花钱。自己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安定的家,他现在吃住在学校,把学校当作了家。
问起吴帅他的激情从哪里来的?他说是源于自己对教育的喜欢,当一名乡村教师是他一辈子的梦想。没有把教师当职业,而是当理想去追求,所做的工作都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奋斗,感觉自己达到了人生最高境界,每一天都是在享受生命。
心有光芒,必有远方。吴帅说以后准备在学校推广国学吟诵,通过让学生唱的方式,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扬广大,深深根植于学生们的内心深处。

谈海艳:“像养孩子一样,把学校养大的”
把学校当家、当孩子,是河坞乡戚楼小学校长谈海艳的教育情怀。
今年38岁的谈海艳,从2003年担任戚楼小学校长以来,转眼间已经过去了17年。17年来,戚楼小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从最初的4.2亩面积发展到15.3亩,在校学生从164人发展到现在小学部605人、幼儿部264人。2008年到现在,学校综合评定一直位居河坞乡前两名。
“蹲下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你就会发现,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很努力!”一进入戚楼小学校园,这条宣传标语很是打眼。接着,就看见了一座“艺术楼”。“艺术楼”原来是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少年宫。一楼见有学生在跳着优美的舞蹈,二楼的学生们正在习练钢琴、书法、绘画、葫芦丝等。“少年宫主要是培养学生们的兴趣,通过各种文艺活动拓展他们的视野与思维。去年六一,由学生们自编自演的小品、相声、三句半、歌曲、独唱、合唱、朗诵、电子琴、古筝、葫芦丝、集体舞蹈还在戚楼村文化舞台展演,很受父老乡亲欢迎!”

走过少年宫,戚楼学校的教学楼出现在眼前,很是让人豁然开朗,有点曲径通幽的味道。“静 净 敬 竞”、“办一流农村小学,让农村娃享受高品质的教育”、“团结 包容 爱生 拼搏”等墙壁文化令人耳目一新。谈海燕解释道:静,体现着一种学习风气,意思是在教室内保持安静;净,体现的是一种文明素养,干干净净的意思;敬,是一种校规的要求,要学会敬老师、敬同学、敬他人;竞,表达的是一种精气神,倡导“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
学校宣传橱窗更是让人眼睛一亮。2019年马云乡村教师计划获得者吴帅,教育部2019年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李芳芳等校园先进人物,都被布置到宣传橱窗内,树立的是一种向先进看齐、向先进学习的校风。其中,东北师范大学带着10个省的有关小学校长莅临戚楼小学参观学校、调研指导的消息,更是让人看了振奋。谈海艳介绍,他参加了教育部2018年边远贫困地区农村校长助力工程培训班,培训期间他围绕“治校理念、你给学校带来的变化、你未来的设想”三个方面登台演讲,赢得了大家的长时间掌声。培训结束后,东北师范大学就组织10个省的部分小学校长深入戚楼小学实地调研,给予了高度评价。

戚楼的教学楼是刚刚投入使用的。就这座教学楼,谈海艳又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县财政局在戚楼村驻村干部有时间了就来学校打篮球,时间晚了学校就用芝麻叶面条和红薯干稀饭招待他们。就是这种无微不至的服务理念感动了驻村干部,他们后来为学校扩建新校区争取来23.2万元,扩建后院11.1亩新教区。
戚楼学校的教学楼文化味也十分浓厚。走廊下悬挂着经典唐诗,墙壁上刻写着“二十四节气”,教室内布展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楼梯间书写着“四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学会求知。校园红领巾广播站,从3-5年级中选拔优秀播音员,他们利用课外时间讲述着红色革命故事,诵读着学生的优秀作文、广播着好人好事。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和他们的父母进行着亲情连线。操场上,学生们正在操练着花式足球、花式跳绳、五步拳等。四周的墙头文化,展示着《三字经》等国学经典内容。
不走进戚楼小学,真不知道河坞这个曾经的贫困乡,还隐藏着这么一个干净、整齐、大气、多彩、多姿,文化如此厚重,全校师生如此幸福的学校。学校老师说他们的校长谈海艳也很帅气,他低调、内涵,沉淀多年,厚积薄发,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把戚楼小学建成了全县的“明星学校”。

戚楼小学:未来无限可期
“教育就是服务,戚楼学校的发展就是在服务中茁壮成长的。”谈海艳如是说。
谈海艳进一步阐述“服务”的概念。他说当校长就是为全校老师服务的,每天都要提前给教师办公室打扫打扫,给老师们倒一杯热茶。每个老师的生日,家里的红白喜事,都要记在心头。为了给老师们减压,学校专门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减压室,买来了按摩椅,跑步机,茶几等设备。看似都是平凡小事,但用心坚持从平凡小事做起,也得靠一种服务的情怀去支撑,这也应验了那句话“蹲下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老师,你就会发现,其实每一个老师都很努力!”
谈海艳还说,当教师就是为学生服务的,把无限的热情和情怀投入到服务中去,学生们就会感觉到学校不单单是一所学校,更重要的是一个家,一个亲情融融的大家庭。
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影响,而不是靠单纯的说教和填鸭式灌输。学校把“马云乡村教师计划获得者”吴帅、全国优秀乡村青年教师李芳芳树立为标杆和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让正能量充满校园。今年,李芳芳又向吴帅学习,申报了“马云乡村教师计划”。马云公益基金会,就是要感谢耕耘在乡村一线、帮助乡村儿童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的每位获奖者。李会兰、戚菲菲等一批年轻教师,又向吴帅和李芳芳学习,视他们为“百科全书”,以他们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成长进步。程艳梅老师听说学校缺老师,有课程开不了,主动放弃产假,主动请缨,在第一时间返回工作岗位。招教第一名的李玉静老师,喜欢做饭,经常义务走进厨房,为老师们做出可口的饭菜。
为体现全校老师的团结精神,学校不定期举行包饺子比赛活动。用胡萝卜汁和面擀成红皮,用菠菜汁和面擀成绿皮,看哪个教学组包的饺子既好看又好吃。有时候,还在饺子皮里面包上一根红辣椒,谁吃到了谁就发红包。就是在这种劳作和欢笑中,戚楼小学的教师队伍格外团结,格外有干劲,你追我赶,只争朝夕。
“名师就要享受名师的待遇,成绩和奉献面前,待遇不可等同。”谈海艳说,下一步学校要设立“名师工作室”,配备高档一点的办公设备,条件要远远超过或高于校长。“学校还要建立阅览室,阅览室里配上咖啡和果盘,放上轻音乐,要让老师们在一个舒适的环境里养成阅读习惯,不断为自己充电,提高为学生们服务的本领。”
谈海艳表示,学校近期还要进一步扩大面积,形成班级种植角,分别建成草莓区、樱桃区、柿子区等,培养学生们的劳动观念。
梦想都是靠坚持去实现的。谈海艳坦言,他十几年如一日,咬定“发展”不放松,不断让戚楼小学发展壮大,力争把学校率先办成新蔡一流的农村小学,就是为了让农村娃享受高品质的教育,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奠基。
敢想敢干敢担当,这是身为教育者的一种情怀,更是戚楼小学一种干事创业的精神。
戚楼小学,未来无限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