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拜尼山
王 媛
尼山千古重人寰,雄镇儒林道学间。
润泽苍生尊圣哲,文章道德列仙班。
尼山,原名叫尼丘山,至圣先师孔子出生地,固其父为其取名孔丘,字仲尼。历史学家司马迁《史记》载:孔母颜氏“祷于尼丘得孔子”,后因创立儒家学说而被后人尊称为“孔子”、“孔圣人”。为避讳孔子之名,尼丘山简而称之为尼山。小女子有幸拜谒尼山,并赋绝句一首,以示敬仰。
儒家学说为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集其大成,之后延绵不断,为历代儒客推崇,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而何以称“儒”,周礼言之:得道以民。所谓得道,一曰礼乐,二曰仁义。先得礼乐者,乃儒家元圣周公姬旦也。周公摄政,五年营建洛邑,六年制作礼乐,依据周制,参酌殷礼,制定了田制、管制、禄制、乐制、法制、溢制、畿服制、嫡长子继承制等,形成了相当完备的典章制度,世称周礼或曰周公之典。周公曾作大诰、康诰、酒诰、周官、立政诸篇,倡导天命不僭、天命靡常之思想,张扬敬德保民、明德慎罚、孝养父母、以德辅天之言行。
对此,孔子向往不已,曾有吾从周之誓言。孔子于周公膜拜顶礼,亦有吾不复梦见周公而长叹。孔子为阅周公之典,访元圣之迹,曾于周景王年间,携弟子南宫敬叔入周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周公及三代礼乐,乃后起儒学之先导,故而成中国儒学之祖庭。
【作者简介】
王 媛
济南家庭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缘情六礼文化传媒品牌创始人
济南市历城区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