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麦场
文/张明发

一年一度的麦收时节如期而至,人间一片欢腾的新气象。你看吧,机器喧嚣,金色的阳光下,风声吹动麦浪,好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看着麦田里的一部部联合收割机过后,成片成片的小麦瞬间粒糠分离,这就是很多年前所盼望的农业机械化吧!然而,倾刻间又留恋起,麦收时刻的打麦场景。

那年月,每个生产大队都有好几个生产小队,每个生产小队都有自己的打麦场。打麦场一般不种庄稼,是专门为村民们麦收提供的场所。每到麦收前,社员们都挑着水桶,去村东老湾挑水泼场,泼湿后再撒上一层去年留下的麦糠,麦糠的作用就是预防麦场裂纹。然后每两个人拉一个石滚子,转着圈碾压,石滚上拴根绳,绳上拴上树枝,是为了把麦糠拖均匀,一直到把麦场压的又硬又光滑了为止。

每当麦收时节,生产队找几名有经验的社员,管理场院。第一批麦子入场后,先由村里的妇女压麦桔、打苫子,预防大量麦子入场后下大雨,好用苫子盖。那年月,塑料纸是没有的。所谓的苫子,就是用麦梳子,把麦秸象梳头一样梳理整齐,然后把麦穗用镰刀割下来,用细绳子把麦桔一把一把联起来,任意打多长都行。每当下雨就把晒在麦场的麦粒,堆成一个个小山,然后用麦秸苫子,一圈圈转着圈盖起来,好像立在麦场的一个个“金字塔”。

那时候,打麦场更是村里孩子们的游乐场。一有麦子进场,看吧!麦场上孩子们围着麦堆转,玩追逐、捉迷藏,常常爬到麦垛上,惹得看场的老头追着喊、追着赶,他前面赶,后边的又爬上去了,那个乐啊,不比现在的游乐场逊色。特别是打了麦粒后的麦浪堆,更是孩子们的天堂,他们用剪子、包袱、锤,定输赢后,赢了得一个个钻到麦浪堆里,输了的那个用手捂着眼,直到大家都藏好了,他才在麦浪堆里到处找人,夜里玩到很晚。那种忘我精神,引来了父母声声入耳的呼唤,才恋恋不舍,不情愿地回家。

时过境迁,社会进步,那时的打麦场已变成粮田,不复存在了。可打麦场里的情景仍时常在梦中浮现,令我回味的何止是那时候的繁忙景象?

本期作者/张明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