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情
文/杨秀红
家乡的春天,透着氤氲之息。桃红、柳绿、杏粉、梨花白,大片的梨园里素衣乔装。有心的大姐,一边采着梨花一边把两只蝴蝶结扎在树上,在春光里招展,从一朵花翩跹到另一朵花,演绎着梁祝凄美的缠绵。

五月端午粽叶香,麦浪吹开了黄绿色的枣花打着伞怒放,蜜蜂像极了我的父老乡亲,勤劳的创造财富,并唱着甜蜜的歌谣。

秋田果满,黄澄澄的梨,香甜可口,肉多汁富。红玛瑙似的金丝小枣,压弯了树枝散着馋人的诱惑;呲着牙的玉米、高粱,笑看沧桑,沉甸甸的召唤着远方的爱情。

静谧的村庄,像孩子一样依偎着的大运河,是家乡几千年文明的命脉,形成个“几”字,蜿蜒在祖国土地上,永恒的魂魄俯瞰着祖祖辈辈的儿女。
听先辈们说这里曾经是个码头,各地经商者频临此地,促进了经济的繁荣昌盛。
河岸上垂柳成行,绿草茵茵,微风吹拂水面荡着涟漪,疑似“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景象。

“交河东,乃九河之交,十有九涝,黎民多有外出打谋生者,以冶铁为生,近至州府郡县远到南阳文丽”,阐述了家乡的铸造名城之说。“打行炉,倒犁铧”这是泊头人民一千三百多年留下来的行话。
沧州的铁狮子威风凛凛,守护着这一方百姓,成了镇地之宝;东光的铁佛爷,永恒美妙的梵音普度着众生!在铸造史上记下了丰硕的里程碑。

清真寺里模仿故宫里的模式修建,证明了祖先的智慧;革命根据地凝聚了多少先烈的英魂;泊头酒厂香飘万家,都是家乡值得一游的宝坻。
村口的老柳树用年轮记载了岁月—累弯了腰,日夜眺望着、期盼着远在他乡的游子,已为他们编织好温柔之乡!

杨秀红,女,网络用名风轻云淡,生于1974年,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以文学交友。
是泊头资讯论坛的文学版主,河南《文学百花苑》的上刊会员,作品曾发湖北《爱上诗》、《中国陕西诗歌报》、《都市头条》,《英国文学》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