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兵部之母段夫人的传说
德里张氏十九世孙 张金生 讲述
德里张氏二十一世孙张泽武 整理
相传张兵部(张鼎延)之母段夫人是永宁县南金门川王召里谷圭村人,乃处士段公班之女,人称“段氏女”。相传段氏女有一双大脚板,长有一脸麻子,脚大脸丑。段氏女相貌丑陋,身板结实,不仅聪慧过人,知书达理,有七分才气,而且特别能吃苦耐劳,贤淑仁爱,治家有方。关于段夫人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故事。


话说张兵部的父亲叫张论,张兵部的祖父叫张士益,学识渊博,闻名方圆数十里,被谷圭村段氏族长聘请,在谷圭村段氏私塾教书。有一天中午午休,他梦到有一只金凤凰落在了私塾的墙头上,他心里感觉到非常奇怪。醒来后,他走到院中,发现有一个小姑娘正爬在私塾的墙头上看学生们读书。
张士益慢慢走过去问:“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小姑娘答道:“我叫段金凤。”张士益又问:“你这么乖巧,是谁家的闺女,你爹爹叫什么名字?”小姑娘羞涩地回答道:“我爹爹是段先生。”张士益再问,段氏女只是笑而不语。
后来张士益向人打听后,才知道,原来这是段班老先生的独生女,这个小丫头叫段金凤,知书达理,很有才气,村中人称“段氏女”。其父段老先生为私塾的教书先生,也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秀才。段公夫妇膝下无子,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一向视为掌上明珠,自然是对她钟爱有加。段公对这个女儿并不溺爱,反而像对男孩子一样,管教十分严厉,自幼教她读书识字,熟读《女经》、《孝经》、《四书》、《五经》等书籍。段先生无子,后继无人,于是,段公夫妇过继了一个侄儿继承家业,传宗接代。
于是张士益便请村中段氏家族的族长做媒,为儿子张论提亲,族长说:“张老先生,段氏女向来以脚大脸丑出名,你怎么选她为儿媳,村中漂亮姑娘多的是,随便找一个就比她强。我想办法给你找一个聪明贤惠更漂亮的儿媳,你尽管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张士益说:“我看过了,也打听过了,段氏女相貌虽然丑了一点,但她自幼秉承段老先生家训,读书习文,却也知书达理,颇习礼仪。我看让他做我张家儿媳,再合适不过了。”段氏族长看张士益态度诚恳,其意已决,也就不再说什么了。于是,由段氏族长提媒,前往段家提亲。
段氏女的父亲段班老先生见是张家来提亲,他本来就和张士益相识,了解张家的情况,知道德里张家是金门川大户人家,自然是求之不得,便一口应允了这门亲事。紧接着,张士益挑选良辰吉日向段家送婚帖,相互交换八字,下了聘礼,为儿子张论订下了这门婚事。
却说段氏女在十三岁这年,不幸父母相继亡故,家道中衰,后来她每天给哥嫂放牛。每当他放牛时,段氏女总爱唱歌,有一天,她很高兴随口唱道:“永宁县南金门川,谷圭塬上九女山,山清水秀出凤凰,凤凰落在段家院。”“家有梧桐树,自有凤凰来。等到有一日,我去当娘娘(诰命夫人)!”当她的嫂子听到后,边说边往地上吐了一口唾沫,骂道:“呸!妹妹,你也不撒泡尿照照你自己,看你那脚大脸丑的样子,谁会来娶你,你能嫁出去就烧高香了,竟然痴心妄想,还想当诰命夫人,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段氏女微微一笑说:“嫂子,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你连自家的妹妹,都这么作贱。早晚你是我的上轿石。”只可惜,段公夫妇双亡,现在她跟着哥哥和嫂子过日子,出的是牛马力,寄人篱下,很不受人待见。
转眼之间,数年已过,这年段氏女已经十六岁了。到了迎亲这一天,张家主人交待说:“你们到谷圭村,从西门进村后一直往东,见到房上有飞禽走兽的那家就是我的儿媳家”。迎亲的队伍出村后,一直向东走,上了万亩塬。一路上,三眼铳在前开道,声响如雷。可是他们都不知应该到哪家去迎亲。只得按照张家主人吩咐,进了谷圭村,一直往东走,寻找房上有张嘴禽兽的那户人家。当迎亲队伍在谷圭村,问遍了人,找遍了谷圭村,找来找去也没有找到房上有张嘴禽兽的那户人家,也没有发现谁家的房子上有飞禽走兽。正当他们手足无措时,迎亲队伍来到一座草房前,只见有两只喜鹊在房顶上叫,有一条狗受到惊吓,慌不择路,爬到墙头上在狂吠。这时迎亲队伍主事人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了,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原来这里正是张家主人交待的地方:“我要张嘴禽,不要闭嘴兽!”
段氏女的哥嫂见迎亲队伍来迎亲,心里感到非常惊讶。当他们知道是这是德里张家来迎亲时,这才突然想起老父亲十多年前和张家所定的婚约,于是急忙派人去将山上放牛的段氏女找回,换罢行装,打发上轿。临上轿时,张家人在轿门旁丢了一把碎银子,段氏女的嫂子急忙弯腰去拾银子,段氏女这时正好走到轿门口准备上轿,段氏女顺手扶着嫂子的肩膀上了花轿。
段氏女上轿后,先是四个人来抬轿。按当时规定,一般平民都是二人抬轿,大户人家才用四人抬轿,只有官宦之家才能用八抬大轿。当时从谷圭村段家刚起轿时,段氏女竟然把轿杆压断了。来人赶紧回去报知张士益,让张家再准备一顶花轿迎亲。大喜之日,众人听说段氏女把轿杆压断了,大家都认为不吉利,感到很晦气,不知所措。只有张士益听说后,高兴地对大家说:“我家儿媳命好,是贵人,慢待她了。哪能用四抬大轿迎亲,我们张家改用八抬大轿迎娶。”原来张家在明朝天顺年间五世祖时张濬为贡生,历官苏州通判、蓟州通判,也是官宦人家。所以张家才敢用八抬大轿。故而张家再次到谷圭村段家迎娶段氏女时换成了八抬大轿。
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一片欢腾。段氏女非常高兴地上了花轿。一路上,吹吹打打,好不热闹,迎亲花轿非常顺利地回到了德里村。
当迎亲花轿到了张府门前时,有一只公鸡飞到房脊上鸣叫,一条狗爬上墙头在狂吠,有一只羊正好路过受了惊吓,一下子撞到了鼓上,正所谓:“鸡鸣!狗叫!羊打鼓!”这时院中的碾子自动开始碾了,磨子也开始自动转了,正是一片欢腾,热闹非凡的好景象。人们将这一切异常现象告诉了张士益,张士益喜上眉梢,开心地对大家说:“磨子转,倒上麦叫它磨;碾子转,倒上谷叫它碾!”那真是人欢马叫,热闹非凡,凤凰和鸣,吉祥如意!
当段氏女下了轿进厢房上台阶时,一脚踩断了厢房门前的台阶条石,张士益见此说:“我的儿媳妇是贵人,不住厢房,住上房,把我儿媳迎到上房去拜堂成婚。”于是大家将段氏女迎接到上房拜堂成亲。
段氏女过门后,勤俭持家,孝敬公婆,和睦乡邻,照顾张论诸弟,孝悌仁爱,相夫教子,人称张家贤妇,张家人都称为“段孺人”。后来丈夫张论做四川巡抚时,段孺人才被诰封为“淑人”。其子张鼎延做兵部右侍郎时,段孺人才被诰赠为“段夫人”。


后来张兵部的父亲张论接连考中举人、进士,官至四川巡抚。张论与段夫人,生有三子,长子鼎延,明天启二年考中进士,官至兵、刑、工三部侍郎;次子张历延太学生,授官知县;三子张世延邑廪生。张氏父子的功业成就,无不与段夫人这个贤内助相夫教子,治家严谨,悉心教养,襄助有成,紧密相关。张氏家业兴旺,人才辈出。张论及其三个儿子功成名就,人们都说这是段夫人这个贤内助带来的好福气。
【说明】:
①【《谷圭段氏家谱》】:记载:张兵部之母段夫人是谷圭段氏第六辈祖段书之女。
“段班,有四子,长邦宁,次邦兴,三邦化,四邦本。邦化、邦本与汉之三子书为嗣。”
“段书,无子,取班之三子邦化、四子邦本为嗣。生一女,适张论,中进士,仕至四川巡抚。生鼎延,中进士,仕至兵部侍郎。生长孙琯,仕至淮安府知府;次孙璿,中进士,仕至江南凤阳府兵备道。”
②【王铎《拟山园选集》卷六九《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丛刊》第111册《明封淑人四川督抚葆一张公元配张母段氏合葬墓志铭》】:“按淑人永宁处士段公班女也,母冯氏,世居谷圭里,赠中丞兑泉公(张士益)命中丞字焉。”“段淑人生于隆庆三年五月二十三日子时,殁崇祯十三年十二月初七日寅时。”
③【清顺治十四年张鼎延纂修《张氏家乘》】:收录《明封淑人四川督抚葆一张公元配张母段氏合葬墓志铭》记载:“按淑人永宁处士段公班女也,母冯氏,世居谷圭里,赠中丞兑泉公(张士益)命中丞字焉。”“段淑人生于隆庆三年(1569年)五月二十三日子时,殁崇祯十三年(1640年)十二月初七日寅时。”
按语:王铎所撰《明封淑人四川督抚葆一张公元配张母段氏合葬墓志铭》当在崇祯十四年(1641年)初。
张鼎延纂修《张氏家乘》在顺治十年(1653年),顺治十四年丁酉夏刊印。
《谷圭段氏家谱》为后世人所序累修本。初修在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第九辈庠生段生祥所序,历代累修。现存《谷圭段氏家谱》是清宣统二年(1910年)春十六代孙段喜亭(霖三)十七代孙段慎修等人所叙。
《张兵部之母段夫人的传说》流传地区:洛宁县陈吴乡以及豫西地区。
口述者:张金生,金门寨村人,男,78岁,农民。德里张氏四门十九世孙,德里张氏文化传承人。
记录者:张泽武,金门寨村人,男,18岁。德里张氏四门二十一世孙,学生。
采录时间、地点:1985年7月16日,金门寨村。

作者简介:张泽武,洛宁县陈吴乡新寨村人,2003年发起并组织成立了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2006年参与组织筹备成立洛阳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副秘书长。2017年被推举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