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始于唐、盛于宋,是中国古代五大名瓷之一,以窑变神奇闻名于世。自接触钧瓷以来,对钧瓷的这一句评语耳熟能详。
钧瓷,既然始于唐朝,那么,唐钧是什么样的呢?
有人说,唐钧釉色独特,以黑色、褐、黄色为主;
还有人说,唐钧是花釉瓷,蓝白绿灰相间的流纹,潇洒自如,莹润典雅;
也有人说,唐钧造型丰满,古朴典雅,体现了唐朝以胖为美的时代特征。

唐钧的美以及神奇,一直无缘得见。
去年的一天,在禹州盛田农业参观时,与禹州唐钧博物馆馆长、禹州苌庄窑陶瓷文化研究院院长张冠军不期而遇。友人介绍说,他就是十余年不遗余力,耗巨资建设唐钧博物馆的张冠军。闻听此言,看着这位穿着简朴,沉着寡言的中年汉子,不由肃然起敬,也更加剧了对唐钧的期待和向往。
上个周末,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电脑前,正在为构思一片文章毫无思绪的时候,突然接到好友的电话:“科哥,我到你楼下了,你下楼吧!”
“干啥啊?”
“唐钧博物馆的张老师来了,我们去和他会合,一起去他的博物馆转转!”
“啊……”
“别啊了,我到你楼下了,下楼吧!”
不容置疑的话语,让我不再质疑。关闭电脑,锁门,下楼。随后,与朋友一起与张冠军老师汇合后,乘车直奔禹州苌庄镇而去。
苌庄,在我的新闻从业经历中,曾经去过数次。印象中,每次前往都是匆匆而去,匆匆而回,仿若蜻蜓点水一般,并没有给我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

在路上,听了张老师的介绍方才知道,苌庄是周大夫苌弘故里。苌弘精通乐理和天文,孔子曾经造访苌弘问乐,是“访弘问乐”典故的发生地。后来,苌弘因介入刘氏与晋范氏通婚的内讧之事,被周人冤杀。苌弘蒙冤而死后,葬在洛阳东北的山上。三年后,他的心化作红玉,他的血化作碧玉,成语“碧血丹心”因此而生。
在苌庄,西有后汉皇帝刘志远的睿陵,中有唐代女皇武则天的“玩花台”,北有九里山山巅的韩信葬母处。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为苌庄赋予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大约40多分钟后,车辆下了高速公路沿着乡间柏油路行驶了几分钟后,车辆停在了一处古色古韵的建筑前停了下来。下车观望,前方的仿古建筑大门上方悬挂着“唐钧博物馆”的几个金色大字。
这座博物馆坐落在一个不太显眼的丘陵脚下,旁边有一座小桥,名曰张翁桥。张翁,名涧,唐代晚期汤源人(今鹤壁一带)。因与时人传授制陶做瓷之技而被后人所尊。唐朝末年,战乱频起,人民流离失所,北方匠人南迁,张翁亦自北方流入阳翟的今苌庄镇玩花台一带,并教当地人制陶作器。时人渐忘其名而尊称“张翁”。又被后世奉为制陶做瓷之“窑神”。

这座博物馆为仿古建筑风格,占地面积约47000平米,建筑面积有15000平方米,展厅面积4980平米。院落建在一条中轴线上,两边布局合理,错落有致,是传统与现代建筑风格有机结合的典范。
据张冠军老师介绍,苌庄窑起源于汉代,至唐代演变成花釉瓷,亦称唐钧(唐白、唐黄、唐黑),呈黑底蓝白斑器(俗称塘鸡屎斑),系钧瓷前身。其范围主要位于荟萃河、龙潭河两岸,包括今玩花台、玩北、缸瓷窑、于王沟、苌庄、柏村、磨河等村,面积达9.6平方公里。
隋唐时期,陶瓷由粗狂豪放向柔美雅致转变,陶工用天然矿石做釉,高温烧制后产生液液分相,出现蓝白色点斑釉,称“花釉瓷”,并由此开创了钧瓷之先河。主要器形有盆、罐、注、碗等。唐钧用作面釉的月白或天青乳光釉对后世分相乳光釉影响深远,五代柴窑的“雨过天青”、北宋晚期钧台窑的蓝钧等都由此发端,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故宫博物院著名陶瓷专家耿宝昌先生认定:“唐代苌庄窑是当时北方乃至全国最大的窑址群”“是钧瓷之根”,并亲自题写“苌庄窑陶瓷文化研究院”“唐钧博物馆”牌匾。

在唐钧博物馆院中轴线的一侧,摆放着几口装满了瓷片的大缸,这些瓷片有黑的,有褐色的,有黄的等,每一片看上去都经历了历史的沉淀,仿佛在诉说着大唐的故事。
“听说这些瓷片标本,一片能卖二三百块!”
“你说的是一般的,好的瓷片价值上千元呢。”
“前些年,苌庄这里出土了不少这样的瓷片啊。”
“是的,刚开始的时候,村民不懂,见有人买就卖。有的收购商一天能从这里拉走两大货车的瓷片。”
“那些可是好东西啊!”
“是啊,每一片都是苌庄窑的历史见证,每一片都可能蕴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唐代苌庄窑是唐钧的发源地。经考古专家秦大树、徐华峰考证,苌庄窑遗址群是禹州乃至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唐代窑瓷群。近年来,张冠军收集收购了近万件唐黄、唐黑、唐褐、唐花瓷的标本,其中达到收藏级的完整件近600件。
“建这个博物馆,你投资了多少钱?”
“说实话?”
“是的,说实话!”
“没有数!”
张冠军说,从2010年开始,他开始筹建大唐钧窑和唐钧博物馆。规划设计出来后,因为嫌建筑公司的造价太贵,他放弃了专业建筑公司,而是自己带着建筑队开工建设。主体工程建好后,又花费了数十万元请装潢公司进行了内部装修设计。后又因装修公司的造价过高,他再次亲自操刀,带着附近村里的装修人员按照图纸干了起来。可以说,唐钧博物馆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浸染着他的心血。

2017年,经河南省文物局批准,同意设立“禹州市唐钧博物馆”。唐钧博物馆以唐钧为主题,展品两千余件,充分展示了钧瓷的历史发展轨迹,其涵盖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给参观者展示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让观者穿越时空,与唐钧对话,跟古老的钧瓷文化对接,使钧瓷的传承与创新有了依据。同年9月29日,第十届禹州钧瓷文化旅游节开幕,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文化旅游节在苌庄的唐钧博物馆设立了分会场,特意举办了具有苌庄历史地域特色的开幕仪式。

此外,2012年3月,张冠军创办的大唐钧窑建成投产后,他把神垕钧窑几十年的发展经验全面复制过来,充分研究中国陶瓷的传统文化和色彩文化,研究苌庄的地域文化、唐代花釉瓷的工艺特点,从造型、工艺、釉色、烧成等方面全面把握,让每一件产品都充满了钧瓷的文化气息。大唐钧窑主烧的唐代花釉瓷,兼烧现代钧红釉、炉钧釉瓷,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研制出高温炉钧七彩釉,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2013年10月,设计制作的钧瓷作品《小口瓶》《平安瓶》《登高瓶》《功夫瓶》《富贵瓶》《太白尊》等荣获第七届“中陶奖”中国陶瓷产品设计大赛潮州杯金奖。
2016年12月13日,大唐钧窑的钧瓷代表作《泰和尊》作为国礼,在北京由中国钧瓷复兴工程倡导李国堂赠送给秘鲁前总统亚历山大·托雷多。
2018年7月,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孙新民一行到苌庄镇玩花台村实地考察唐代窑址,对唐钧博物馆给予高度评价。8月,唐钧博物馆被国家旅游局授予AAA级景区。10月,作品《国泰尊》被美国罗斯柴尔德家族亚太区CEO收藏。同月,作品《唐马》被国家方志馆收藏。

漫步在大唐钧窑的展厅,欣赏着一件件造型丰润、庄重的钧瓷作品,能感受到坚实的力量和动感,它们渲染着无限的张力和亢奋,饱满向上;它们追求的是奔放和激荡。这或许就是唐钧的艺术感受力吧!
时光,在钧瓷的开片声中悄然流逝。走出大唐钧窑的展厅,漫步在唐钧文化园中,落日的余晖满了一地金色,挑檐、蓝砖、黛瓦,让人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梦回大唐盛世,一位工匠在高声吟唱着唐钧赋:
苌弘故里,炉烟袅袅,千年钧瓷发祥地。
汉唐风,青花样,太平韵。开元盛世入宫廷,最是女皇封赏处。惜哉九年安史乱,十余窑址成焦土。
数年广集,片藏弥珍,朝夕揣摩细甄研。
唐钧情,涅槃志,大手笔。家庋唐钧上万枚,犹看甲骨稀世品。几番春秋砥砺剑,大唐宝器终重现。

人物小传
张冠军:男,汉族,1963年9月生,禹州市苌庄乡玩花台村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唐钧博物馆馆长、河南苌庄窑陶瓷文化研究院院长、禹州市大唐钧瓷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艺术总监。
自幼在苌庄窑的古窑址、古瓷片圈子里长大,对古陶瓷及花釉瓷有天生的感悟。参加工作后,在禹州苌庄乡、玩花台等唐花瓷窑区任职、工作。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对现代钧瓷产生了浓厚的感情。
2012年3月创办禹州市苌庄大唐钧窑,主烧唐代花釉瓷,兼烧现代钧红釉、炉钧釉瓷,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研制出高温炉钧七彩釉,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