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专业:古典音乐教授!喜爱艺术创作,对文学/美学研究!

今今日志(十三)
自己的问题就是要自己解决
文/今今Jinjing
如果你无法停止迷恋身体,那么你的执着与贪爱只会增加;我们应该把身体视为一个幻象,一个梦中的色身;我们应该只给予身体必要的照料,以维持良好的健康;然后把全副心力用于修行。
当我们快乐的时候,感到心满意足;其他人不快乐,不是我们的问题,当我们不关心的时候,我们只想尽快除掉任何让我不快乐不顺眼的东西,根本不记得也不在乎其他人可能也很不快乐。

相反的,我们应该希望他人和自己一样快乐,设身处地感受他人的痛苦。用充满慈悲的心对待一切有情众生,就是圆满成就诸佛菩萨大愿的最佳方式,即使我们无法给予任何人外在有形的援助,我们应该时时修持慈悲,直到慈悲永住於心,不退失为止。
当我们修行,并在修道之路上有所精进时,我们必须记住,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利益他人,保持谦卑,谨记你的所有努力与广大无边的菩萨行相较,都显得轻而易举,正如父母深爱子女一般。

我们绝不能认为自己已经为别人做了很多,或已经足够。
即使我们最后让所有众生证悟成佛,我们也只能这么想:我们的愿望己圆满成就,绝不能有一丝想要获得回报,利益自身的念头。

超越我执,全心全意为他人奉献,即是菩萨行的精髓。
行菩萨行取决于心,而非显露于外的行动。
真正的慷慨是没有执著,真正的戒律是没有贪欲,真正的忍辱是没有嗔恨。

菩萨之所以能够舍弃自身的一切,就是因为他们已经完全超越了内在的贫乏,可以无条件地去实现满足他人的愿望与需要。
事实上,人们总是觉得自己做了很多好事,不要忘了,你的动机常常只是功利而已,特别是为了名和利,才付出一点所谓的利他,这是没有功德,千万别以佛弟子的身份做这样的事,佛陀不曾这样教导我们。
如果你一直不改正,你只会浪费你的潜能。没有人能够替你走修行的道路。你必须自己去做。当然你将无法一次消除所有过患。


只有佛是圆满无暇的。但是你能够点点滴滴地清净自己,如同从云海中散发光辉的月亮。
没有什么罪行是严重到无法弥补的。连续杀人犯安觉摩罗犯下九百九十九件谋杀案,但他遇见佛陀,用信心的力量清净了自己的错误业行之后,成为一位阿罗汉。
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就可以发展出任何功德。

但是如果缺乏信心或没有努力付出,即使佛陀亲身示现在你的面前,你也将无法使自己臻至圆满。
在清晨,你的第一个念头应该是,要为一切众生的安乐来度过这一天。
在这一整天当中,把佛法付诸实修。
在傍晚,检视一天当中的行为、言语和念头。

不论你从事了什么样的善行,把所有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并誓愿隔天所从事的善行有所增长。
不论你从事了什么样的恶行,忏悔并承诺加以弥补。
如此一来,上等根器的修行者会日日有所进展。中等根器的修行者会月月有所进展;下等根器的修行者则会年年有所进展。

必须知道:以为死亡单纯的像是火焰燃尽,或像是水枯竭了那就好,如此就一点也不用修持佛法。
但事实并非如此,当身体和心识分离时,身体是被留下了,但心识会多次转世。
那时候唯一可以决定我们将如何存在的,是我们过去所做善恶业的多寡。

我们也许在那时候都会承认,恶业引起痛苦,善业令我们快乐;然而那并不是说在我们死亡或中阴身时,我们应该开始去想到善恶行为。
事实上,死亡时我们所能做的十分有限——因为我们的业力早已建立了。
现在,当我们还有自由去选择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时,我们一定要考虑到因果律。

如果我们以为可以做些只要是自己高兴的好事或坏事,然后附带的修一点佛法,就可以像坐飞机般的成佛,那就大错特错了。
等到在中阴身时,即使我们后悔我们的一切恶业,我们仍将像块抛到空中般的石头——只有落地一途,我们无法逆转已积聚之恶业,那时已太迟了。

因此我们要认清何者为善、何者为恶;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许多大功德善业或大恶业,都是由一件小小的行为所造做,如一语谤佛即造大恶业等,故不能单从外相来看。
如果菩提心尚未在你的心中生起,祈愿它在你的心中生起;如果菩提心已经在你的心中生起,祈愿它增长;如果生起菩提心的功德是具体的,那么连整个虚空都不够广大到足以容纳它。

菩提心具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在它生起的那一刻,你便成为菩萨的一分子。
如果你具有菩提心,就能免于负面力量的伤害。
负面力量显现时,无法引起伤害或制造障碍。

这一点可以由巴楚仁波切的根本上师吉美嘉威纽古的一个生平事迹来说明。
有一次,一个怀恨在心的鬼魂决定要取吉美嘉威纽古的性命。这个鬼魂充满了害人的念头,抵达嘉瓦玉谷的洞穴入口。
它看见一个平静的老人双眼紧闭的坐着,全然的宁静平和,充满了慈悲,白发围覆他的头部。这个景象足以让那个鬼魂的恶念在刹那间消失。它凝视老人时,心中充满敬畏。

菩提心在他的心中生起,它承诺绝不再取任何人的性命。在此之后,每当出现一个伤害他人的机会,宁静白发老人的影像立即在他的心中显现,那个鬼魂失去了所有伤害他人的力量!
一定要记得:身体只是一个盛装各种污物的皮囊,人们啊!切勿娇养它,装扮它。“我艳冠群芳”一个美丽女人想着,“我可以诱惑任何我想诱惑之人” 。

事实上,她动人的身躯不过是一堆血、肉、淋巴、骨骼和排泄物,一点也不漂亮美好。
人身如同一只盛装了排泄物的精致瓷瓶,一打开它就令人作呕。
我们耗费心思来照料身体,用最鲜美多汁的菜肴喂养它,用最时髦的衣饰装扮它,努力让它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是多么的浪费时间!

除了墓地,身体没有其他归宿;在墓地里,它将被焚化,被埋葬,或被用来喂养鸟禽。
当我们拥有足够食物来维持生命,拥有足够衣装来遮身蔽体时,我们还需要什么呢?我们的心灵上师有了这些就心满意足,他们从不贪图奢华的衣饰或价格高昂的精致佳肴,他们嘲笑安逸和名声。

因此,我们平日对身体的关注无功德可言;然而,它却可以成为修持佛法、价值无可估计的工具;可惜的是,我们不应只是尽可能地让它享受欢乐与舒适,我们必须善用它,用它来趋近证悟的境界。
还有,应该知道自己的问题,尤其是情绪波动,我在我的心门之处握持一把警戒之剑,当情绪威胁之时,我报以威吓。
只有当它们放松控制的时候,我才会松弛警戒。

因此,即使受到情绪支配,仍然时时维持警戒是重要的。
如果你甚至没有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就会很容易自欺欺人地认为自己是在遵循佛法。
这种错误的修持,会让人们堕入恶趣。

只是观看描绘三善道所有细节的美丽壁画,不同于实际亲临。
如同阅读医师的处方,并不会让你痊愈。
光是模仿一个佛法修行者的行为举止,将不会让你获得解脱。
粗心草率地去染一块布料,是在浪费时间——染料将不会留在布料上,而且一无所成。

修持佛法,却没有让佛法深入濡染自己,是了无意义的。
所有人生的问题,是必须由自己负责!而生命的意义,是建立在敬畏因果!


今今日志(十三)
自己的问题就是要自己解决
文/今今Jinjing
如果你无法停止迷恋身体,那么你的执着与贪爱只会增加;我们应该把身体视为一个幻象,一个梦中的色身;我们应该只给予身体必要的照料,以维持良好的健康;然后把全副心力用于修行。
当我们快乐的时候,感到心满意足;其他人不快乐,不是我们的问题,当我们不关心的时候,我们只想尽快除掉任何让我不快乐不顺眼的东西,根本不记得也不在乎其他人可能也很不快乐。
相反的,我们应该希望他人和自己一样快乐,设身处地感受他人的痛苦。用充满慈悲的心对待一切有情众生,就是圆满成就诸佛菩萨大愿的最佳方式,即使我们无法给予任何人外在有形的援助,我们应该时时修持慈悲,直到慈悲永住於心,不退失为止。
当我们修行,并在修道之路上有所精进时,我们必须记住,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利益他人,保持谦卑,谨记你的所有努力与广大无边的菩萨行相较,都显得轻而易举,正如父母深爱子女一般。
我们绝不能认为自己已经为别人做了很多,或已经足够。
即使我们最后让所有众生证悟成佛,我们也只能这么想:我们的愿望己圆满成就,绝不能有一丝想要获得回报,利益自身的念头。
超越我执,全心全意为他人奉献,即是菩萨行的精髓。
行菩萨行取决于心,而非显露于外的行动。
真正的慷慨是没有执著,真正的戒律是没有贪欲,真正的忍辱是没有嗔恨。
菩萨之所以能够舍弃自身的一切,就是因为他们已经完全超越了内在的贫乏,可以无条件地去实现满足他人的愿望与需要。
事实上,人们总是觉得自己做了很多好事,不要忘了,你的动机常常只是功利而已,特别是为了名和利,才付出一点所谓的利他,这是没有功德,千万别以佛弟子的身份做这样的事,佛陀不曾这样教导我们。
如果你一直不改正,你只会浪费你的潜能。没有人能够替你走修行的道路。你必须自己去做。当然你将无法一次消除所有过患。
只有佛是圆满无暇的。但是你能够点点滴滴地清净自己,如同从云海中散发光辉的月亮。
没有什么罪行是严重到无法弥补的。连续杀人犯安觉摩罗犯下九百九十九件谋杀案,但他遇见佛陀,用信心的力量清净了自己的错误业行之后,成为一位阿罗汉。
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就可以发展出任何功德。

但是如果缺乏信心或没有努力付出,即使佛陀亲身示现在你的面前,你也将无法使自己臻至圆满。
在清晨,你的第一个念头应该是,要为一切众生的安乐来度过这一天。
在这一整天当中,把佛法付诸实修。
在傍晚,检视一天当中的行为、言语和念头。
不论你从事了什么样的善行,把所有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并誓愿隔天所从事的善行有所增长。
不论你从事了什么样的恶行,忏悔并承诺加以弥补。
如此一来,上等根器的修行者会日日有所进展。中等根器的修行者会月月有所进展;下等根器的修行者则会年年有所进展。
必须知道:以为死亡单纯的像是火焰燃尽,或像是水枯竭了那就好,如此就一点也不用修持佛法。
但事实并非如此,当身体和心识分离时,身体是被留下了,但心识会多次转世。
那时候唯一可以决定我们将如何存在的,是我们过去所做善恶业的多寡。
我们也许在那时候都会承认,恶业引起痛苦,善业令我们快乐;然而那并不是说在我们死亡或中阴身时,我们应该开始去想到善恶行为。
事实上,死亡时我们所能做的十分有限——因为我们的业力早已建立了。
现在,当我们还有自由去选择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时,我们一定要考虑到因果律。
如果我们以为可以做些只要是自己高兴的好事或坏事,然后附带的修一点佛法,就可以像坐飞机般的成佛,那就大错特错了。

等到在中阴身时,即使我们后悔我们的一切恶业,我们仍将像块抛到空中般的石头——只有落地一途,我们无法逆转已积聚之恶业,那时已太迟了。
因此我们要认清何者为善、何者为恶;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许多大功德善业或大恶业,都是由一件小小的行为所造做,如一语谤佛即造大恶业等,故不能单从外相来看。
如果菩提心尚未在你的心中生起,祈愿它在你的心中生起;如果菩提心已经在你的心中生起,祈愿它增长;如果生起菩提心的功德是具体的,那么连整个虚空都不够广大到足以容纳它。
菩提心具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在它生起的那一刻,你便成为菩萨的一分子。
如果你具有菩提心,就能免于负面力量的伤害。
负面力量显现时,无法引起伤害或制造障碍。
这一点可以由巴楚仁波切的根本上师吉美嘉威纽古的一个生平事迹来说明。
有一次,一个怀恨在心的鬼魂决定要取吉美嘉威纽古的性命。这个鬼魂充满了害人的念头,抵达嘉瓦玉谷的洞穴入口。
它看见一个平静的老人双眼紧闭的坐着,全然的宁静平和,充满了慈悲,白发围覆他的头部。这个景象足以让那个鬼魂的恶念在刹那间消失。它凝视老人时,心中充满敬畏。
菩提心在他的心中生起,它承诺绝不再取任何人的性命。在此之后,每当出现一个伤害他人的机会,宁静白发老人的影像立即在他的心中显现,那个鬼魂失去了所有伤害他人的力量!
一定要记得:身体只是一个盛装各种污物的皮囊,人们啊!切勿娇养它,装扮它。“我艳冠群芳”一个美丽女人想着,“我可以诱惑任何我想诱惑之人” 。
事实上,她动人的身躯不过是一堆血、肉、淋巴、骨骼和排泄物,一点也不漂亮美好。
人身如同一只盛装了排泄物的精致瓷瓶,一打开它就令人作呕。

我们耗费心思来照料身体,用最鲜美多汁的菜肴喂养它,用最时髦的衣饰装扮它,努力让它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是多么的浪费时间!
除了墓地,身体没有其他归宿;在墓地里,它将被焚化,被埋葬,或被用来喂养鸟禽。
当我们拥有足够食物来维持生命,拥有足够衣装来遮身蔽体时,我们还需要什么呢?我们的心灵上师有了这些就心满意足,他们从不贪图奢华的衣饰或价格高昂的精致佳肴,他们嘲笑安逸和名声。
因此,我们平日对身体的关注无功德可言;然而,它却可以成为修持佛法、价值无可估计的工具;可惜的是,我们不应只是尽可能地让它享受欢乐与舒适,我们必须善用它,用它来趋近证悟的境界。
还有,应该知道自己的问题,尤其是情绪波动,我在我的心门之处握持一把警戒之剑,当情绪威胁之时,我报以威吓。
只有当它们放松控制的时候,我才会松弛警戒。
因此,即使受到情绪支配,仍然时时维持警戒是重要的。
如果你甚至没有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就会很容易自欺欺人地认为自己是在遵循佛法。
这种错误的修持,会让人们堕入恶趣。
只是观看描绘三善道所有细节的美丽壁画,不同于实际亲临。
如同阅读医师的处方,并不会让你痊愈。
光是模仿一个佛法修行者的行为举止,将不会让你获得解脱。
粗心草率地去染一块布料,是在浪费时间——染料将不会留在布料上,而且一无所成。
修持佛法,却没有让佛法深入濡染自己,是了无意义的。
所有人生的问题,是必须由自己负责!而生命的意义,是建立在敬畏因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