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伴的童年趣事(一)
文/郑丽萍
妙妙银铃般的笑声此起彼伏,我怀着十二分的好奇,悄悄地藏在门外,窃听爷孙俩的对话。
“爷爷小时候是个‘楞头青’。记得有一年大年初一,早上穿上妈妈做得蓝面白里儿的新棉衣棉裤,提着一块木板,悄悄跟着小兄弟们去村外的大坡上溜冰。漫天的大雪,小兄弟们跑得快,滑得更快;我跑得不快,滑得还孬。人家是坐在滑板上往下滑,我是滑板在前面溜,人在后面滑。开始是屁股在溜,然后是四脚朝天地往下滚。滚来滚去,直到肚子咕咕叫,才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家走。
没想到,一推开门,哥哥姐姐围着我笑个不停,妈妈抄起笤帚疙瘩就追着我打,原来,新棉裤的屁股部分破损地荡然无存,而屁股上包裹着的几乎都是雪花和棉花。我用手捂着屁股直哭,妈妈手里举着的笤帚也始终没落下。”
妙妙双手抱着自己的小屁股,着急地问:“爷爷,你的屁股真的一点都没有露到外面?”老伴摇摇头,妙妙抱着屁股,跳来跳去,笑个不停。
看着妙妙开心的样子,老伴儿又绘声绘色地讲了起来:
“爷爷小时候很调皮。经常惹父母生气。那是秋天的一个早晨,不记得又干了什么坏事,妈妈把我揍了一顿,我一赌气就离家出走。说是出走,其实我心里有数,一会儿去果园摘桃子啃苹果,一会儿去菜地拔萝卜打酸枣,肚子吃得滚瓜溜圆,兜里装得鼓鼓囊囊,漫山遍野地跑啊……!直到天黑了下来,小兄弟们都回家了,而我出走的念头早飞到了九霄云外,腆着脸往家走。
刚走进村口,就听到了亲人们焦急的呼喊,醒过神来顿觉不妙。我不知该如何是好,看着家里暖暖的灯光,听着那忽近忽远的呼唤,我急中生智先偷偷跑进厨房,把灶台上妈妈给我留的饭菜三下五除二倒进肚子里。然后乘人不备,一跃爬上了院子里那棵最大的核桃树,像猴子一样,蹲在那三叉树枝间,眼睛一闭就做起美梦来。
不知过了多久,家人们拖着疲惫的身体相继走回来,妈妈一屁股坐在核桃树下不甘心地哭起来:‘我的儿啊,妈妈再也不打你了,你在哪里啊!’听着妈妈嘶哑的哭声,我紧张的气都不敢出。‘灶台上的饭有人吃了’突然有人喊。妈妈一个箭步跑进厨房,看着这一片狼藉,又转身冲出家门,使劲地喊起来。听着妈妈一声声地呼喊,我提心吊胆地从树上滑了下来。”
妙妙急切地问:“太婆是不是打你了?”老伴儿深情地说:“没有,那天晚上,我的妈妈紧紧抱着我,美美地睡了一夜”。妙妙哈哈笑个不停:“爷爷真像孙悟空!”
“爷爷小时候是个‘傻闷蛋’。为了和两个大哥哥成为‘异姓兄弟’,我乘父亲不备,偷偷从父亲的钱包里取出一张五元纸币,一本正经把五元钱从中间折回来,小心翼翼地沿着折痕不多也不少地撕开,分给他们,还悄悄地叮嘱:‘不要告诉父母,不要告诉其他小兄弟,每个人都是五元的一半’。然后三个人拉钩发誓,一百年不许变。”
话音未落,妙妙从床上蹦起来,指着老伴大叫:“爷爷真傻,人民币撕开是不能消费的,太搞笑啦!”
老伴风趣地点点头: “爷爷小时候搞笑的故事太多太多了!”
作者简介:郑丽萍,网名:丽日萍水,山西阳泉市人,教育工作者,现已退休。《乡土文学》长期会员。本人热爱生活,喜欢文学,更喜欢在文海中饱蘸墨香,书写诗意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