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 者:沈 阳(中国)
海外头条编辑部
图片部分选自百度
图片部分由作者提供

五言长城刘长卿: 长饮河间酒
□沈 阳
唐代河间籍大诗人刘长卿,客居余干县时,另辟一隅田园,以寄情于山水。陪伴在身边的不是美女,而是一坛其家乡的河间酒。
“沃田桑景晚,平野菜花春。”对诗人来说,无论是享受田园恬静,还是奔波于都市繁华,都离不开美酒。如此说来,似乎天下最不缺少的便是诗意之人。

朱熹在余干县东山书院,诠注《离骚》《诗经》。经历过政治风暴之后的朱熹,重新诠释了他心目中的刘长卿与河间酒的故事。
或执笔挥毫,或谈笑做诗,刘长卿始终与酒同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书院一旁的陋室陶居就是这样一处所在。再为普通不过的瓶瓶罐罐之间,却隐约藏有刘长卿的诗酒身影。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乡间竹屋,品茶听琴,高人隐士的气息扑面有诗。唐代李白的好友刘长卿曾隐居于此。安史之乱爆发,刘长卿进士及第,还未揭榜,唐玄宗却带着朝臣逃出了京城。生不逢时的刘长卿仕途坎坷,先是入狱,后是遭贬。
这时他想到的还是家乡的河间酒,遂请友人捎带故乡物什,选挑的只有一坛河间酒。
“江上花催问礼人,鄱阳莺报越乡春。谁怜此别悲欢异,万里青山送逐臣。”在刘长卿隐居余干的日子里,“逐臣”是他诗句中使用最多的词汇。在整理心绪寄情田园的同时,刘长卿也会邀请与他同病相连的“逐臣”们来到余干做客,其中就有他的好友李白。刘长卿与李白的聚会,一定是“白日放歌须纵酒”,以排遣失意的苦闷。相传那酒,就是"金波古法"所酿的河间酒。如此可以预见当时的河间酒,可谓名扬南北。

在余干,不论是刘长卿,还是朱熹,千百年来,仕宦为志向愁苦,文人为情怀呐喊,百姓为生计奔波,都未曾离开一壶家乡的纯酿。每个人都有着一个更大的故乡。
又诗为证:“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笔触凝炼,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芙蓉山距河间地域可谓遥远,只因刘长卿便有了某种时空上的关连。据《坊间秩趣》记载,刘长卿投宿当晚,向芙蓉山主人索要一壶家乡河间的酒。芙蓉山主人,笑了笑,回道: 本店只一坛,专候刘河间。

【作者简介】:
笔名,沈 阳,栖凤斋主。男,70后。籍贯:河北省河间市人。自由撰稿人。现旅居北京。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间踏浪诗社社长。中国文联出版社《河间诗人》杂志主编。河间市诗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