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扁砬子山位于通河县城东北约20公里处,龙口林场所在地东北方向,通河县龙口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在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地图软件上都可以查得到。此山南北走向,随着山势呈南低北高状,正如其名一样,远远地看去扁扁的身躯像一堵高低错落的城墙一样。
扁砬子山是从一位登山爱好者李哥那里听说的,他曾经居住在这大山的附近,多年前也曾登过这个山峰。时隔多年将再次攀登扁砬子的想法也正如我意,因为每闻一座新的山峰,就仿佛是一种天然的召唤。2020年5月2日,我、李哥及另外一位登山爱好者相继约好去登这座山,因忌惮草爬子的厉害,最终成行的就只有我二位。
当天天气尚好,天上薄薄云雾,蓝天若隐若现,清风习习。山林里经过多年的清林,杂草、杂树已经了无,山坡非常平坦和光滑,就像阿尔卑斯山坡上的草被刚刚修剪过的一样,只是坡度有些陡峭。豋上第一个山头,左前方远处的扁砬子便隐约可见,远远望去,扁砬子从南向北绵延起伏,高低错落,窄窄的身躯,显得异常清秀俊美。我们依着山势,沿着山脊,向左前方登上一座又一座山峰,一座山峰比一座山峰高。途中路过一座小山峰,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从中间一劈两半,从上至下劈成约一米半宽的一道缝隙,被当地百姓称为一线天。从一线天的脚下攀上前面的一座陡峭山峰或从一线天下到山坡右拐爬上右边一道山梁,沿着山梁继续向前,顺着山的走势,不断登上一座座山峰,当来到最后一座山峰的时候,对面扁砬子就瞬间矗立在眼前,然而却被脚下的悬崖隔断。由于路途不明,体力、山风等原因,经过两人商议,今天就不再向前挺进了,就此止步。登山就是这样,由于存在各种各样不确定因素,不是每一次的努力都可以达到胜利的顶峰的,这一次的止步也许就是下一次登顶所做的序曲。山就在那里,只要你喜欢和愿意,随时都可以再去。
望着对面绵延起伏的山峰,天空高高盘旋的雄鹰,对大自然油然而生一种敬畏。沿途石砬子上达子香花(东北杜鹃)竞相绽放,引无数蜜蜂在花间奔忙歌唱,那鲜艳的杜鹃为尚未染绿的森林妆点一抹鲜红。
2020年5月28日,天空格外晴朗,难得这五月稀少的晴天,便抓住这难得的好天气再次向扁砬子奔去,因为她就矗立在那里,深深地吸引着你。早7:30分集合出发,因一人身体偶感不适,中途便先行退出了,真是“壮志未酬身先去”,尚未进山就有一人掉队了,有点出师不利的感觉。
车行至登山入口,见过上次豋隆达峰时那位大叔,礼貌寒暄并送上烧鸡一只,以示尊重之情。大家快速整理行装,喷洒防范草爬子的药剂,大叔为我们打开山门之后,一纵四人便沿山中小路依次向森林深处走去。
随着行进距离的拉长,小路也难以寻觅,同行四人便在树与树之间穿行,好在山坡尚比较平缓且也算平坦,并没有阻碍行进的乱树枝和绊脚的杂草,行进速度也并不很慢。时间在一秒一秒地过去,距离出发点也渐行渐远,山势也开始上升,有的队员因体力不支开始呼吸急促,行动迟缓,于是摘下背包挎在自己胸前,并加以精神鼓励,此时不希望再有一个队友掉队了。四人中由李哥在前探路,中间晓安、渡镀,本人收队,这个行进队列排序实践证明也许是最佳的了,既保证了前进目标搜寻又避免了其他队员掉队。这次的上山路线和第一次的上山路线有所不同,选择了不一样的进山口。因为豋隆达峰那次便有意识地在山上朝着这个方向进行了仔细的观察,今天选择的路线是最短的,路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好走,关键是有大叔行了方便,可以从山门这里直接进入,省了很多力气。在平缓的山坡上行走一段后,四人便豋上左侧的山脊,沿着山脊上隐约可见曲曲弯弯的小路缓慢爬升。今天的探路者,选择李哥担当最为恰当,他不仅经验丰富,体力也好,且胆大心细。正面无路前行,便寻路绕道而行,盘旋而上,每一次他都把路找的很准确,使后面的人只要跟行就可以了,节省了不少体力,避免了无谓辛苦,而他要耗费更多的体力和汗水。登山是一项集体活动,每个人的作用都不可或缺,队员的相互信任和和鼓励形成一个团结而有力的集体,集体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障。望着一山更比一山高,脚步就只会奔向一个又一个新的目标。经过前期的适应性攀爬,大家的身体也越来越适应,向更高的目标前进也更加有底气,从一个砬子向另一个更高的砬子跃进。经过艰苦的跋涉和攀登,来到了一座高砬子对面,抬眼望去,石砬子异常陡峭,上面树木十分稀少,几乎全是光秃秃的石头,望着对面的山峰几个人是一筹莫展,李哥沿前进方向几次出击,均未找到上山的路线。稍事休息,大家喝了点水,心里还是在盘算着如何改变当下的困境。看来直接前进无望,只能是采取迂回策略了,于是寻了一处稍微和缓的山坡而下,沿着山腰左侧横切来到两山之间的结合底部。向上的路线十分陡峭,因为昨天刚下过一场雨,地面十分松软和湿滑。还是李哥奋力攀登在前边,我在中间接应,他把随身携带的绳子系在树上,我们三人依次攀绳而上,省却了许多体力,避免了不慎滑下山去的危险。百转千回,峰回路转,刚刚还前途渺茫,转瞬间便柳暗花明。在李哥的带领下,经过几多艰苦的跋涉和攀登,越过一座座石砬子,最终来到了主峰脚下。
大家坐在石头或倒木上稍事休息,彼此交流着一路上的见闻和感慨,面对眼前的主峰能否跃然而上仍然充满了疑惑。面前的峭壁接近九十度,好在石壁上长的草和一些藤条可以用来作为向上攀爬的抓手。自己先带上绳索徒手攀上主峰的一个平台,平台上正好有棵松树,便将绳索固定在树的根部,然后顺绳下到地面。为了攀岩,前段时间网购了攀岩和索降器具,并且观看了视频进行学习,今天正好是一次实际操作和学习的好机会,使我们今后的登山活动向着更加专业、更加科学,也更加省力的方向健康发展。自己首先将装备穿戴整齐,亲自为大家演示了一下攀岩和索降的全过程,然后让每个队员学习和体会一下使用方法,便于以后登山时正确掌握登山器具的使用技巧。李哥自告奋勇第一个进行实际操作,帮他穿戴整齐,并再次复述一遍使用方法。姜还是老的辣,他很快便掌握了使用技巧,顺利地豋了上去,安全的进行了索降。剩下的队员每个人都现场学习、体验了一次使用登山器上升和索降的过程,全部掌握了使用技巧和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平台之上就是立陡的石壁,石壁边上长着一颗松树,松树干光秃秃的,没有长出可以用来攀爬的树枝,除此之外再没有任何可以借助向上攀爬的东西了。经过几次尝试和努力,最终止步于石壁之下,在没有能发现直达顶峰的路线前提下,经过大家商议就此为止。
本来自己打算在平台上用餐,当自己去搬开一块石头的一瞬间,里面一条土蛇子也昂起了头,直视自己。自己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境惊出了一身鸡皮疙瘩,虽然刚才李哥还和我说这山上有蛇,但自己当时根本也没有往心里去,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当这个画面突然出现时,自己本能地向后也许是弹跳了起来,周围也出现了短暂的宁静,在那一刻也许所有人都惊呆了。大家静静地注视着眼前丑陋的土蛇子,或许是因为事发突然,大家都没有从刚才的震惊当中缓过神来,居然没有一个人拿出手机将这个意外记录下来。大家静静地注视着这条蛇,它也好奇地直视着我们,经过一番静默的对峙,它极不情愿地离开了本该属于它的地盘,怏怏地钻入草丛中消失了。想必如果还留在这里吃饭是谁都没有胃口的,于是大家依次从主峰平台处下撤到地面上,整理好装备沿山脚下向右前方行进。那里也是一处砬子,周围景象尽收眼底,远处的腰猴石、南猴石尚可看见,附近的棺材砬子就在不远,南面的隆达峰、尖山子都安然矗立,在正午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雄伟。
选择吃饭的砬子上地势平坦,也仅可容纳我们几人,而且有树来为我们遮阳,的确是个用餐的好地方。每个人都拿出了在家精心准备的食物,主食、副食整整铺满了一地,李哥还带了啤酒,除留下一人开车未喝酒之外,其余每人一瓶还零三分之一。这山巅上的午餐是十分惬意的,不仅可以分享各自的美食,还可欣赏周围的美景,每位队员都沉浸在这无比喜悦和幸福之中。餐毕,大家或坐或卧,畅所欲言,内心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望着头顶的蓝天和袅袅的白云,放空心中所有的闲念。
登山就是当默默地用脚步不断丈量的时候,仿佛就像行走在巨人的肩膀上。在一道山脉的尽头或拐弯处有时还会突兀地出现一座砬子,第一道砬子往往都在山腰处,当豋上砬顶,大部分群山已在脚下,远处拔地而起的石砬子尽收眼底,而抬头望向前方,更高的山就在面前,陡峭的石壁、挺拔的苍松、天空中盘旋的飞鸟和蓝天白云都在眼前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这时,疲惫、劳累、不自信或许还有抱怨都顿时烟消云散,随之,眉梢伸展、表情轻松、那不经意的笑意跃然灿烂,心情豁然开朗。虽然不知道怎样用最美的词汇来形容这大自然的瑰丽,但内心的那份感动、激情,那种充分想表达对美的赞誉的情怀会油然而生。当登上山顶之后,每个人都会不约而同地向远方大声地呼喊:“我们来了,我们来了……”
对于攀登者来说,山就是神圣的向往,只要你喜欢,它随时都张开拥抱你的臂膀。当站在一处高点向另一处高点进发之前,脚下的路却不知道可否通到哪里,望向前方,乱石淋漓、断崖矗立,不知路在何方,当面对蓝天、白云、山脉和大自然的空旷,也许会片刻的茫然,当那山巅就在前方,便坚定了前进的方向,生活中也大多如此吧。
夕阳西斜,和人生一样,有欢聚便有别离。恋恋不舍地回望那曾经驻足的山峰,轻轻地在心里道一声:再见,他日君再来。
2020年5月29日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