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的麦子
作者:风霜雪雨
诵读:雪儿

芒种刚过
见网友发的照片
田野 麦子熟了
农民 忙着收割
心里油然而生爱意
我也是山里长大的孩子
曾经种过地
曾经种过麦子
童年的记忆里
尽管故乡都是旱地
但生产队普遍种麦子
秋收种麦
是最忙的季节
队长每天按排农活
男女老少都要下田劳动
秋分早 霜降迟
寒露种麦正应时
什么时候,麦子入土了
劳累的心才放下
当看到嫩绿的麦苗出土时
农民伯伯才露出花一样的笑容

故乡的土地
没有大块儿的
依山就势
形状各异
层层叠叠
贫瘠不一
能种麦子的多是低洼沟壑处的好地
阳坡为主
背阴也种
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季
瑞雪兆丰年
皑皑白雪覆盖山川大地
滋润万物生灵
到来年大地回春
绿油油的麦田
显示出无限生机

那时
故乡雨量比现在多
几场春雨过后
麦子长势喜人
入夏若雨量充足
更是日日新奇
农者施肥喷药
精心管理
一日三餐中
自然多了谈论麦田的话题
仿佛闻到了麦子的芬芳
粗茶淡饭也格外香甜

每当麦收时节
金黄的麦田
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风吹麦浪
雀鸟觅食
天地风云变幻
农民虎口夺粮
青年男女
开镰割麦
老少残疾
也来帮忙
烈日炎炎
汗流浃背
渴了地头喝水
累了田间休息
手踋快的
前边开垄
后边的
左右紧跟
前呼后应
欢声笑语
人扛车拉
运回打麦场上
看到丰收的麦子堆满场
又是几番谈论
欢声笑语

这打麦场有专人管理
每天人欢马叫
早晨摊场晒麦
上午还要翻晒
中午驴拉石滚子碾压
妇女翻挑
几番周折
挑去脱粒的麦秆
集中归入麦秸垛
然后扫场 扬场
下午的忙碌
多是妇女的事儿
簸箕反复筛选
最后归入大堆
尔后用秤分到各家各户
再上房晒干 归仓
到磨成面粉
做成面条 馒头和各种吃的花样
那可是千辛万苦才能吃到嘴里啊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这话是有道理的

后来联产承包
土地分给各户
仍然坚持种麦
虽然苦点累点
但劳动后的收获
会让人幸福快乐
后来我因家属落户他乡
曾跑五六十里的路到异乡种地
不过那是水地
种的麦子
亩产上千斤
地块儿比故乡的大
麦子熟时
景色自然壮观的多
再后来
又将家属户口迁回老家
又坚持了几年种地
但不再种麦子了
再后来
人去房空
我也渐老
地也荒了
因为我到了距离故乡三十余里的小作中学工作
又长期定居在异地
再加妻子三年前谢世
故而懒的再种

现在独居小楼
出门百十来步
便是超市
50斤 20斤 10斤一袋的面粉
花钱就能买到
何况独自一人在家
多是买现成的干粮
很少动用面粉
似乎对面粉的感情也淡了很多
因为物以稀为贵
如今不缺面粉了
自然对其冷淡了

但见到麦田
见到麦浪滚滚
便想起金黄的麦子
想起故乡的土地
想起麦田 麦苗 麦杆 麦穗 打麦场
亲人 相邻和朋友
只有亲身经历过
才更懂得劳动带来的甜蜜
金黄的麦子
金黄的美丽的快乐的
渐渐远去的梦

——作者简介——
赵京江, 笔名风霜雪雨,1958年生,河北井陉人。河北省诗词楹联会员,井陉诗词楹联协会常务理事。木东诗社常务副社长、常务副主编。爱好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曲苑杂坛,尤爱文学创作和音乐。近六年中,诗词歌赋作品达3000首以上,精品三百余首。部分作品曾发表多家纸刊和微刊。诵读原创作品发表于全民k歌。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2015年1月《京江诗集》由中华诗词出版社出版发行。
——朗读者简介——
雪儿,林海文化特约主播,副总编,私企经营管理者,从小就爱好朗诵、音乐,曾担任电视台业余主持人。现是杭州市朗诵协会会员、杭州之声朗诵团团员!是多家文学平台的特约主播!有朗诵培训工作室!愿用我的声音传递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