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中华诗文长廊,对劳动的描绘栩栩如生。“日出而耕,日落而息。”是劳动的节律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是勤劳的美德 ;“坎坎伐檀兮”是伐木的声响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是耕耘的艰辛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是对劳动的尊重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是回归田园的恬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忘我劳作陶醉自然;“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丰收的喜庆;“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是劳动的境界;“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是对不劳而获者的愤慨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是渔民的艰险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是冶炼的壮观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是儿童习染的劳动。
陶行知说:“事事在劳力上劳心 ,便可得事物之真理。”
老一辈革命家为探究真理 ,赴法勤工俭学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南泥湾大生产壮举 ,毛主席亲种菜园,朱老总带头垦荒,周总理获得“纺线能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锻炼 :戈壁滩变为绿洲,北大荒成米粮川 ;华罗庚的“优选法”和“统筹法”推广应用于社会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专注田畴 ,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王选首创当代中国印刷业革命……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工匠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奉献精神,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勇敢、实践和创新美德的弘扬。
我手头珍藏着一本《知青老照片》,它由“百花文艺出版社”于1998年2月出版发行。其中刊登着时为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的《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 。1969年1月,年仅15岁的他,来到梁家河插队落户,过了“四大关”: 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和思想关。他带领乡亲开挖出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让村民用沼气照明、做饭。22岁离开黄土地。“黄土地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 : 要为人民做实事 ! ”习近平总书记这篇回忆文章,我几乎给每届学生在课堂上宣读并交流,以此学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初心,激发同学们战胜困难、刻苦学习的激情。
毛主席在《实践论》中说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回想我们这代人,对大自然和劳动的亲近,真是获益匪浅。“我是公社小社员来,手拿小镰刀呀,身背小竹篮来。放学以后去劳动,割草积肥拾麦穗,越干越喜欢……”
投入广袤的田野,麦浪翻滚,谷波浩荡;玉米拔节抽穗灌浆,高粱举着火把映红天;黄芥花朵金灿灿,胡麻玉英蓝伞伞,豌豆花绽粉蝴蝶,葵花向日若金盘,野花遍地眨眨眼,蜂飞蝶舞香满天……生机勃勃的大自然,馈赠了我们广博的胸怀和无限的生命力。
童年时,我们家里养过兔子,带来无穷乐趣。最多时达五十多只,兔子黑、白、黄、灰、花、苍,毛色各异。印象最深的是有一种“青紫蓝兔”,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商用价值。记得我八九岁时,摇着辘轳从深井里提水,摇摇晃晃担水,这实践加深了我对轮轴原理和杠杆受力平衡的认识。每到春秋,田野里的耕牛忍辱负重,犁镜翻滚着朵朵泥土浪花的杰作,让我联想到“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蕴意。
当时队里摇耧播种糜黍谷麻,一头骡子在前面牵拉着耧具,有一位“帮耧的”妇女或小伙子牵引着骡子,后面一位男子用双手有节奏地摇着耧把手,当地人叫“耩田”。听着那“咔啦咔啦”的耧铃声,这旋律仿佛一首歌,一首劳动者的歌 ;“耧犁”播撒下一垄垄种籽,好像在精心描绘希望田野的华章。
每到暑假,我和社员们一起,赤脚弓背弯腰锄田,明辨良莠,懂得了“锄头下面三分水”和“人勤地不懒”的道理。夏收时节,我和社员们一起,挥舞银镰收割庄稼,“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明晓了“龙口夺食”“颗粒归仓”的含义。我们在劳作途中屡经雷鸣电闪、暴风骤雨的洗礼,常常被淋为“落汤鸡”,然而也能看到最绚丽的彩虹,更增添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
隆冬寒假时,顶风冒雪,我和社员们一道,推土整地,兴修水利,感悟到“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的壮美。记得当时炸药紧俏,群众用硝酸铵化肥炒制“土炸药”,让我明白了“卑贱者最聪明”的哲理。

我从农民那里学到很多常识。如播种莜麦要用烧酒(当时散装白酒)浸拌籽种,来确保出苗率、防莓和防倒伏,从而提高产量;庄稼隔年要轮作换茬,如土豆和豆类茬在来年换种糜黍谷为优选。这种辩证法为我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提供了莫大的启迪;我当时还学会了很多农谚,如“正月十五雪打灯,八月十五云遮月”,“大寒不寒,春风不暖”,“天上勾勾云,地上雨淋淋”,“春冻圪梁,秋冻洼”,“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牛要耕,马要骑,孩子不教就调皮”,“人哄地皮,地哄肚皮”,“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人勤春早”等等。这些有益的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我还种植和采集过很多药材。种植过赤小豆、党参、黄芪、大黄等;采集过柴胡、秦艽、蒲公英、车前子、白茅根、甘草等,明晓了不少药理常识。难忘的是采挖野生甜甘草,它生长在荒漠丘陵,有时能挖出数米长、拇指粗的橙红色甘草;最稀罕的是采集过一种不宿根的“金丝草”,它生长在阴暗潮湿的低洼环境,民间有“药王”“金草”“神药”(神仙草)美誉。它在中医方药里一般找不到,药店里更没有。它可扶正固本,调理女性血气,一般能让多年不孕者如愿怀胎。

我上小学初中时,学校有“学农田”,当时师生自种黑豆、黍子、胡麻等。每到新年,全校师生大会餐,红红火火,香香美美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上高中时,学校有专门的“农场”,师生们往往“安营扎寨”一旬,去锄田或收割;上了大学,也轮流清理楼道卫生,参加平整校园和绿化的劳动。这使我养成了勤劳吃苦的习惯。
而当下,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巨婴”屡见不鲜,不尊重劳动和劳动者的现象频频出现,令人痛心。当然这与劳动观念不正确、学校劳动教育削弱、家庭劳动教育缺失和社会劳动教育缺位有关。
真正劳动教育的回归,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家长要善于放手让孩子多做家务,不要溺爱包办误导;学校要创设让学生开动各种感官的教育和教学情境;社会要开辟培育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环境。这样三位一体校正孩子好逸恶劳、嫌贫爱富、不劳而获等不良价值观。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不只有泥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弘扬崇尚劳动的精神,培育良好劳动习惯、工匠精神和尊重劳动者的美德。大力提倡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
我们要回答好钱学森的“世纪之问”,用实践为“劳动教育”求解。与时俱进来践行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来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我们要让学生崇尚劳动和尊重劳动人民,蔚然成风。我借旧戏台一副对联,以此共勉 :
职业原无贵贱,只要安心务正,就便他剃头、唱戏、缝衣裳,不算低气; 品格应分高下,若是任意胡来,哪怕你做官、为宦、当皇帝,照样肮脏。
刘俊 ,山西偏关县中学,高级教师。曾获“山西省优秀教师”和“山西省省级学科带头人”荣誉称号。爱好文史哲诗,矢志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诗文多篇散见于书报网络。

王涛:播音、主持21年、荣成市朗读协会主席、学院高级讲师、语言艺术讲师。喜马拉雅:王涛_玉言金声待你聆听!

莹丽亿番洛瓦,本名孙长丽 。大连中山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多家网络平台签约主播、特约诵读嘉宾。微信ylyflw36992890,喜马拉雅FM:莹丽馨声,荔枝电台FM1508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