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进荣先生精品诗(散文)四章欣赏

01、谁,只取了一瓢饮
作者/杨进荣

当上善若水的意思
洗尽了铅花
便有雪从此不停地下
沿着汹涌过青春的一条河
晚霞
打开了美丽的童话
埋葬了读童话的年龄
金黄的颜色
招摇水草
一瓢一瓢
止不住地狂饮
老僧走过河边 比丘跟在身后
阿弥陀佛
摆渡不掉的人
在一条河里 拦堤设坝
筑就装不满的红尘三千

02、压垮父亲的一捆书
作者:杨进荣

我出生在一个十分穷困的家庭,也生长在一个十分荒远瘠薄的环境。
三筒胡墍箍就的土窑洞,一扇老榆木上窑门,一条老榆木凳,一盒柳木厨窑门,一个水缸,三个红土捏的泥缸,一口铁锅,一面案版,几双碗筷,三床破被子,两张炕席,一口水窖,铁锹三把,筐子背篼六个,一付水担,两只水桶,一盒单薄的石磨。
全部家产折价不值一千元钱。陪我玩耍的一只被叫黄老五的母狗和一只老狸猫。
童年时代,几乎沒穿过什幺新衣新鞋,玩具什么的根本是奢望,小人书只能借玩伴的翻看。
因为贫穷,我的好多村伴幼友,很早地辍学,去农业社参加劳动,挣工分,减缓家庭的生存压力,而肌贫羸弱的家庭,偏偏生了我这样一位什么都不顾,非要读书的孩子,可以想到,无法为家庭减负,还要给家庭雪上加霜,这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
父亲嗔怨,母亲不言,亲戚远离,庄邻人议论……
斗争的结果:报名费车费生活费自己想办法,否则你就别想上学。我答应了父亲的条件,知道家里都没有翻看的钱。采挖过中药材,捡拾过骨头,下过小煤窑……
初中时,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土桌凳要改换成纸浆桌凳。纸浆从何而来,当然是学校图书馆。老师组织学生把一捆梱书从图书馆抱出,交由另一批学生用手撕碎,倒在水缸中,拿木棒一下一下捣成纸糊。
看着心爱的图书被一本一本毁掉,我的心如刀割扎。好多的书纸质发黄,第一次看到。向班主任索要一本,班主任说:这都是反动旧书,你们红小兵怎能阅读,毁掉做桌凳,走又红又专的革命接班人之道!
我只有惺惺然地离开老师,没有恰当的理由,更不敢违败老师的说教。
那个阶段,我在炕上,夜不能寐,辗转反侧 ,人也变的闷闷不乐。饭前饭后,母亲看着我呆呆的样子,建议父亲:去找一趟阴阳先生,看这娃中邪没有……
我天真善良的母亲,她怎知我的心思?您不懂事的儿子,正在酝酿一个计划,如何弄回一捆书。
有一天趁抱书,老师快要锁门的机会,我把一捆书用麻绳子扎好,放到了后窗户跟前,当夜,月色朦胧,我沿河湾捷路,跌跌撞撞爬到了对岸,亦步亦趋地越过低矮的土墙,向图书室的后面溜去。搬了几片土胡墍,踩在脚下,捅开糊窗户的报纸,拿出了那捆书,蹑手蹑脚把一捆书抱回了上窑后,放哪呀?没有地方?胡乱思想间,听到母亲喊大哥:你找一下娃,这半夜的去哪儿了呀?慌乱中,把书塞进了炕洞门。
心,快要从嗓子眼嘣出来。那夜,我彻底装睡,直至上学时间到了,母亲都喊不醒来。母亲再三叫唤,我说肚子疼不去上学了,母亲让哥快去老师处请假……
左顾右盼,庄前屋后没人时,我把一捆书从炕洞掏出,抱回圪窑窑内,墙在糜仓中。只留一本巜飞剑游侠传》观看。谁知,好心的班主任让两位同学趁课间操功夫前来探望,他们尽直跑到窑窑内,看我在看书,大声问:你哪来的书?这不是捣纸浆的那种书吗?我连忙说:不是,不是,是我三爸家的?你三爸是老地主,书早都破四旧烧光了……走,我们报告老师去!另一位同学大声说。勿容听我诡辨,他们跑了,跑的无影无踪。
我象热锅上的蚂蚁,全身被汗湿透。拿起书,向学校急忙跑去。偷了多少?一本!啪啪,几个大饼,打的我眼冒金星,差点一个趔趄摔倒。两本,我说。又几巴掌!五本……班主任报告给了校革委,主任派了三个高中红卫兵,加上班主任,由我带路,回家取书。
父母已午歇,听到班主任和红卫兵说明来意,二话沒说,拿起长烟竿向我抽打,一下,两下,三下,红卫兵还在添油加醋地说:他看的是黄书,会受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将来会变成人民的敌人!
父亲打的更凶了,直至母亲和小爷赶进来,一把夺过烟锅,小爷说:娃娃没书念,你们有捣纸浆的,孩子拿几本看,有这么错的严重吗?
他们走了。第二天,我一瘸一轨地跟随父亲,抱着书,到学校给领导班主任陪情道歉,低头认错,学校还是不能放过。主任说,已在派出所报了案。父亲又领我到派出所,接待的是大高个姓梁的所长:老杨啊,你这么下狠手打娃娃干啥?孩子小不懂事,看书是好事,就是方法有点不脱!你先领娃回去,我给学校说,批评教育为主……
我看见父亲的头低的不能再抵,连连点头致谢!出派出所门口,我回头,看见父亲眼里含着满满的泪花。
六月毒辣的日头晒的溏土烫脚,张脚户家的大黑狗吐着腥红的舌头,哈赤哈赤地流着口水,街上稀蔬的几棵杨树,叶子打着卷儿,像被秋霜煞过的一般。三年没下雨了,天绍了,赤身裸体地只有蓝。
回到家内,父亲呵斥说:再不要念了,学什么黄帅斗老师的偶一种学校,念也是胡日鬼,白念!我说,不,偏要念!母亲又举起烟竿,被母亲一把夺下,行了,完货,打死也是完货……
半月没去学校,只到有大晚上,有位河南籍化学老师(听说是右派分子,水平很高)深夜到我家,敲开门,父亲架炉子召待,高老师让他的爱人把一包东西交给我,我忐忑不敢接,父亲凶狠地说:看你个怂样子,老师给的又不敢要……高老师用略带河南方言的口音说:这孩子作文写的不错,他拿书没有错,不爱读书的人,怎么算读书人呢?你说是不哥哥?我把那些书又给他要了回来,付了二十元钱给学校,让他们买做桌凳的水……
父亲连忙感谢,只说:高老师,你不要害怕,年成过了,能多分些粮食,粮食一撬,我马上给你钱。高老师说,不用还,我们有工资,比你们好活,老哥。
从此,黄昏,清晨,这些书丰盈了我的青春,灵动了我的思想,让我和书有了一种再也分不开的痴恋!
回头看,这些书长成的精神,在俗世红尘,超脱地走过,始终检点着我的脚步,度量着我的人生。
父亲因有疝气老疾,追打我更加严重,几月不能下炕,病病痒痒几年,我又要到县城读高中,病且愁,身子骨明显不如从前,咳嗽吐痰,没有半个小时,无法安然。
长大后,我懂了,但一切已为时过晚。
一捆书啊,就这么悲壮,压垮了父亲,铺开了我的人生画卷。
爱那捆书,成全了我的今天,释然。
恨那捆书,压垮了我的父亲,悔撼。

03、想起墓碑
作者:杨进荣

爸爸的坟是没有墓碑的。爸爸的爸爸也是没有墓碑的。听人说,先人无碑,后人怎能擅自枉为,于是一直无碑。
无碑的坟墓趟在乡野,崇山峻岭立起的高碑,与山河长在,和岁月共存,如此说来,更为长远永久。
人为什么要给死后的人立碑,不外乎几种原因:彰显先人的功迹,呵护后人少受人欺,所谓借阴震阳便是也;留住先人的过去,证明活的与众不同;为其标下印记,为了后人方便找寻。
古代立碑是有讲究的,无有功名爵位,怎敢言及立碑之事?俗人的坟暮前,什么都没有,在富人看来这才合法守道。
立碑是要有碑文的。碑文除标注生者生平籍贯,更要书写其在出的大功大德。这可要难坏读书人,无功少德,缺德少功,怎么写都很纠结,把生死之然之事,非要写成惊天动地之势。绞尽脑汁,隐恶扬善,从小优里拔出大义呢?
普通不能再普通的人,就象我等像个蚂蚁般活着,只活着就很勉强,死后还要麻烦书吏撰文讫不累人?这恐是先人们无碑的重要原因。
前两天有人约我为其祖茔门上题写几个字,一听让我毛骨悚然,何能何才,何权何位,敢提秃笔在那乱舞?吃饭间,似狗一样溜走。知道这兄弟挣了点钱,可能有钱就任性,想让先祖和他共受人民币的刺激,高门天窗般地鹤立。
缅怀先人,祭祀祖先,一个诚字足能代表一切。举全家全族之力,证明自已已混得不一般,大可不比。怀是为了醒,醒是为了承,承是为了做好榜样,给活着的当下先人多给笑脸,现身说法,警示儿孙,万不是惊天动地为死者过度营屋建宫,立碑树传。活着让他(她)吃好喝好,随性而活,快乐高兴,死了敛葬,神鬼一定不会找你麻烦。
立碑树传是想不朽,名传万年,为了人民的,碑在人民心中,人民自会怀念。人品官德不行的,碑立的再大,文书的再好,都会被大众所不齿。
我是爱在墓园荒野看碑的。特别近年,人富了,世道也变了,寻常人家也立碑。读碑文是在读每个人心中的亲情故事,每个墓碑下都埋葬着一部残酷长篇。如果真正掘开之时,这些苍白的文字又何以能承载那无数的往事?如果,没有在天之灵,儿女的写作苦心不过是在给自己的心灵埋单。你在今世欠下的许多,都该在今世把它埋下而已。除此之外,我们还能改变这个世界什么呢?
如此想来,我的先人不立碑一因太穷,立不起来。二是无颜立碑,什么都没有,也什么都不是,只有一群蠢子愚孙罢了。欣然!

04、月光下的那棵树
作者:杨进荣

我是爱树的,特别是月光下的树,孤兀、独立、沉默、倔犟。好似等待着什么,又似思念着什么。对着一弯洁月,看着一天星斗,抱着一丝晚风,闲愁淡忧,扑怀入胸,楚楚动人的样子,反衬一个长夜的百无聊赖。
青年时代,家离单位二十五公里。曾有一个阶段,到生产车间倒班,白班大小夜班,离开岗位,冲完澡,总想骑车回家。小夜下班零点左右,独自一人骑行在沟涧中,远远望见一棵老槐树,就知道快到家门了。清晨返白班,披星顶月,离开老槐树时,知道就离开家了。
老槐树系五七干校职工刚进入这片土地时所栽,时间是一九六一年初春,老常时傅讲,当年他们植槐树一百棵,柳树五十棵,杨树一千棵。因干旱缺水,槐树活了不到十棵,而这棵树最为坚强,一直活到了现在。
后来上了提灌工程,栽到田埂渠畔的树,迟栽好几年的,都超过了老槐树好几倍,因老槐树长在路边,人摇动,牛羊啃,缺水,多年不见快长,像个侏儒,老是长不高,但它以生命的渴望一直活着,也算是一种奇迹。
老槐树不急不忙,经历半个多世纪后,才长成了能遮阳避雨的现在。
记得当时周六有通勤车,车过槐树下时,枝丫会碰触车顶,我经常为此担心,不是怕挂坏车,而是担心老槐树的枝条会被折断,影响它的茁壮。
我曾在这个干校学校教过几年书,恰巧槐树转角处有一个路灯。只要人在学校,都会早晨四五点起床,先是绕厂部跑三到五圈,再把随身携带的书摊开,借路灯的光亮,可朗读,也可默记。几年间,在老槐树下背完了《西厢记》《牡丹亭》等好多元曲杂剧,熟读了好多诗词曲赋。
有时半夜文章写不下去或为琐碎事情一筹莫展时,点一根香烟或提一杯清茶,尽直从校门,徒步走到树下,蹲在树窝的埂子上,任由风吹乱头发,或有雪片落入脖颈,把自己改造成悲喜无常的状态,解密写作的尴尬,探寻破除瓶劲的创作方法,巜我们在北方的原野上相识》《雪,越下越大》《不会挠人的岁月》……都是月光里那棵树的孩子,阵痛难忍,但血肉丰满,被多家报刊电台转载转发!
离开那棵树二十多年了,但中途,趋车几次去看它。看它的过去,往事浮现,觉尝桑田仓海之苦;看它的今天,俗世情深,多少途经老槐树的人,西海星沉,再不回来;看它的未道,没有伤害,谁能象老槐树一样百岁不哀?
二十年前,孩子染迹,卫生所打针吃药不见好转,建议前去住总院治疗,我们抱着孩子,在老槐树下等那辆唯一的解放车。孩子无力哭喊,我的脸上全是泪水。月光透过斑驳的枝叶,洒在我们身上,感觉是那样的凄凉无助,窘迫难熬,如果那时树上挂一根绳子,都有上吊的念头,一死皆忘,再不做人。因为做人居然这般困苦艰难。
今年夏日,我又一次重游故地,年轻的领导朋友陪伴,原建筑基本拆完,树木大多都被放掉,唯独这棵老槐树健硕苍翠,刘君介绍说:别小瞧这棵树,唯它是历史的亲历者。我们命名它为团结树,经常给它单独浇水……
我围着老槐树,走了好几圈,心里默默追问:老槐树啊,你没忘记我吧?我曾是经常光顾你身边的青年。在你的身旁,用你一样的孤独,创作了那么多的精篇!
夜晚,吃饭聊天,待一弯月悬挂中天,提议朋友,再去一趟老槐树下,朋友先是诧异,随即表示同意。几位朋友在月光笼罩的老槐树下,海阔天空地神聊,而我全然不知他们说了什么。我看如水的月光,照在老槐树上,夜露从树叶上滴下,不时冰凉我的肌体,我的思绪飞的很远,往事如水,汹涌在我的脑海心田。
世界上有些事是不能忘的,这叫初心不泯。比如这棵槐树和槐树上的这片月。

作者简介:杨进荣,会宁县刘家寨子乡人。本科学历。中学时代起在巜中学语文报》《诗歌报》《散文林》巜诗人》《驼铃》巜白银晚报》《白银文艺》等报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游记多篇。现供职央企,从事文字工作。




中华诗歌联合会编辑部


(长按或扫二维码、欢迎加入中华诗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