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原村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陈吴乡大原村,他有五个行政村组成,分别是:程寨、雷寨、南地、韦寨和上沟。这里居住着程姓、韦姓、雷姓、张姓、刘姓、李姓、焦姓、罗姓、黄姓、王姓、杜姓、牛姓、马姓、余姓、任姓、周姓、侯姓、赵姓····等姓人家。该村有六座祖祠家庙。

一、程姓家庙:居大原村正中,始建於明永乐二十一年,现存家庙为乾隆初年重修,坐北朝南正殿为悬山式建筑面阔三间,五架梁前后带廊,梁架上有驼墩、斗栱、透浮雕、正脊上砖雕为龙纹,花卉、连草纹图案。两侧有吻兽,灰板瓦履顶,边四侧有花卉富贵花纹雕砖镶嵌。脊龙纹砖上镶兽型避雷针。庙檐下穿插十组斗栱,檐板下有雀替,均有木雕彩绘富贵吉祥图案。正面明间有四扇透花隔扇门,稍间各有两扇透花隔扇门。庙基及月台均为条石砌筑,正殿前有月台,月台全由古灰砖铺垫,因时间久远灰砖有风化剥蚀现象。对面戏楼三间为硬山式建筑,上履小板瓦,额枋上有浮雕透雕木构件。分上下两层,上层明间大于下间,后有侧柏高六丈,直径六十多公分,文革中已伐除。家庙前檐下有族碑三通,叙述大原村程姓渊源。

二、韦姓祖祠:位于大原村韦寨兴隆沟口,坐北朝南。韦姓祖祠始建於乾隆十年(1745年),地址在永和寨崖下(现关庙处),后被捻军烧毁,於清朝同治十年(1872年)重修韦姓祖祠,地址为兴隆沟口东。由正殿和戏楼组成,正殿为面阔三间的硬山式建筑,额枋上有透浮雕、彩绘,图案有龙凤荷花奔马仙鹤等。正殿梁上有彩绘,为花草纹图案,檩下方有浅浮雕木构件,檩椽外加飞檐,有透花镂空檐板,檐椽上绘有龙云纹。戏楼为面阔三间的硬山式建筑分两层,基为大石砌筑,额枋上有彩绘,上层明间大于下间,檐板下有镂空雕饰,建筑做工精细。该建筑在小区建设时已拆迁,移建于兴隆沟内。


三、西大原张姓祖祠:位于永和寨南部(现韦寨),坐北朝南,西大原张姓祖祠始建於顺治十三年(1656年)。正殿三间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主脊存有吻兽、龙纹和花萆纹砖雕,为五架梁带前廊,前墙为木制隔扇门,中西两头各二,单檐下有阑枋和木雕雀替,檐板上有花萆纹彩绘。殿内有石昭幕五通。记述历代先人名讳。殿门口有古典门楼一间,建筑别具风格,因时间久远,原祖祠己毁。现重建祖祠三间位于原址,似现代房舍。


四、雷姓祖祠:雷姓祖祠位于仁和寨中间。坐北朝南,为清代建筑风格。现存建筑为悬山式正殿和硬山式戏楼各一座。正殿三间为五架梁带前廊,梁下驼墩上有木雕花卉图案正脊两侧有吻兽,檐柱檐板上有彩绘中间穿插有七组斗栱,正间为四扇木隔扇门,大红明柱两根,正殿前有月台。戏楼为硬山式建筑上履灰小板瓦,主脊为花草纹砖雕,分两层上履小板灰瓦,损毁严重。

五、东胡同张姓祖祠:位于东胡同村中北部,坐北朝南,始建於清末民初,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主脊为花卉纹砖雕,上履灰色小板瓦,五架梁带前廊檐,檐下有阑枋和雀,替檐下有六组斗栱穿插,均有木雕彩绘。明间有大门两扇,东西有方格木窗,文革至今廊两头用土坯裱档。正殿前有月台,祖祠门口有一间砖木结构门楼,脊用花草纹砖雕,八方砖镶边.。
东胡同张姓是从山西洪洞迁洛宁居住的。大原下街张氏,是在民国初年从洛宁县陈宋里大原村上沟迁至下峪街的,张氏家族在大原下街建有张氏家庙。大原下街张氏始祖张德化,生二子,长子才、次子能,兄弟二人分为两门。从二世祖开始,大原下街张氏分为长门、二门两门。
据大原下街清光绪年《张氏家谱》记载:"今吾张氏或谓明洪洞迁民至此,然亦未可凭也。先祖祖居大原村街东,祖茔在大原村西南隅,后迁葬于大原村正南半坡。始祖张德化;二世祖长子才、次子能,能之后迁葬居于小原村;三世祖克清、克廉、克正;四世祖睿、聪、温;五世祖道远、永远、久远、道远迁葬于祖茔下堰,有碑记可证;永远仍居祖茔旧地;至六世祖有信爰居于石瑶村;久远迁葬于小原村南原。"【转载至下峪张清华:下峪西头张氏文化】

六、南湾张姓祖祠:位于天宝寨内路北,南湾张姓属于德里张姓长门后裔。他们是清康熙年间迁入大原南湾的,南湾古名罗家圪垯。这里张姓祖祠坐北朝南,正殿三间硬山式建筑,为五架梁带前廊,梁下有驼墩,木雕花绘图案已退色。上履小灰板瓦,主脊己隨着年代而损毁。檐下有六组斗栱穿插,前檐下明间有四扇木隔扇门,东西两间各两扇木隔扇门,整体保管不善。正殿前有大门楼一间,砖木结构,上履小板瓦,现原祖祠已拆毁,盖成面南三间平房式祖祠。
俗语说:木有本,水有源。寻根问祖,追本溯源,乃为人本分。古语云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慎重保持晚节,时时缅怀先人,民风自会淳朴敦厚。
祠堂就是我们拜祭祖宗、追念先人的地方。这里可以安放我们先人的英灵,可以寄托我们对先人的哀思,同时也是联系我们宗族血缘的纽带,对我们民风的教化,宗族的团结有着积极的意义。建家庙祖祠,是我们大原村各姓宗族过去奋斗史,要把宗祠建成尊祖敬宗、慎终追远的庄严场所。我们要做到:
第一、祭拜先祖,是宗祠的基本用途;慎终追远,是指慎重地办理丧事,虔诚地祭祀祖先。
第二、要把宗祠建成孝亲敬亲、和睦乡邻的和谐场所。就是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进而发展到宗族和睦,贫富相助、患难相帮、仇怨相忘、孝慈相仿,加强宗族凝聚力。
第三;要把宗祠建成教化子弟、培育美德的文化场所。要体现出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和宗族特色,充分发挥精神激励功能、道德教化功能和文化熏陶功能。要设立陈列馆,增强艺术性,还可以办书院,读祖训,采取这些办法,来感化族人、教育族人、引导族人,使我们全族奋发向上,自强不息!
大原各位乡亲、各族亲朋好友!愿我们各姓宗亲人丁兴旺,英才辈出,念祖念宗念先贤,同脉同心同发奋,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上告慰先祖,下垂范子孙!
可以预见不久之后,就在蕴育我们大原各姓宗族的这片富饶美丽的沃土之上,保护好各族现有的家庙祖祠,重聚各姓亲族之力,再畅和顺之风,福延后代,庇佑子孙,惠泽乡里。各姓先祖过去宗亲共同建设祠堂的奋斗史,也将在我们大原各姓家族史上,写上最辉煌的一页,流传百世!

作者简介:程卫东,男,1947年生,洛宁县大原村人,县政府烟办原副主任,2008年退休,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洛阳市姓氏研究会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