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求诗歌艺术真实性
——读香港女诗人冰燕《乡愁》有感
文:怡凡(香港)
认识香港青年女诗人冰燕也有三年有多吧,读到她诗歌作品不算很多,每每读到她作品时,从文字中渗透一股书卷味,柔而不软、焦而不枯的感觉。以顽强的意志和探索精神,追求一条永不言败之路,感动了笔者。
「戏剧之道,出之贵实,而用之贵虚。⋯⋯以实而用实也易,以虚而用实也难。」出自明朝著名的戏曲理论家王骥德《曲律》中的一段话。这是戏剧的理论,移植到诗歌中去,不也一样行得通么。所谓实,指现实生活中的事实,虚则指艺术虚构,这虚和实的关系,也就是常说的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关系。「出之贵实」就是要以现实为依据,以生活真实为基础;而「用之贵虚」,就是诗歌(文艺)创作的想象和虚构。它不是现实生活的简单再现或复制,是经过语言艺术加工而成,具有独特的艺术构思,和丰富的艺术想象。让我们走进作品中去,体验一下如何出之贵实而用之贵虚。是这样写道——
月亮漫过三十六楼的层顶
心中那片村庄 没有我
可供安放的光芒
作为极短的抒情诗,最突出就是诗人很好运用了形象思维,使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构成一幅完美的画面,意味深长,唤起读者的联想空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穿透力。心中那片村庄即是实的,更是虚的,借助月亮的光芒,去填䃼自己思乡之情,能否填满已是未知数。全诗的重点就落在一个「愁」字上。从思想性来说,此首确是没有多少积极意义,但是,就艺术性而言,却是有其独到之处。作者写「愁」,但没有说愁,而是选择富有特征得细节,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寓「愁」于景,借景抒怀。诗人在诗歌形象性上,巧妙地道出「可供安放」复杂而深沉的心情,这就是诗歌的语言艺术,一下子把主题引出。围绕一个「愁」字,构成一幅令人感到寂寞、淒凉的画面。这样的「愁」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形象的意境,这就是诗歌艺术真实性的体现。
王国维先生认为,「造境」与「写境」之分,「然二者颇难分別。所造之境,要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人间词话》)。无论「造境」还是「写境」,都要扎根于现实土壤之中,但又要超脱于现实生活之上。
写于香港造诗楼
2020.5.29


【作者简介】怡凡,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唯美诗歌学会会长、唯美微型诗社社长、香港书评家协会常务理事、香港文学促进协会会员、香港散文诗学会会员。《中国小诗苑》、《唯美微型诗》纸媒刊物主编。出版个人诗集《微雕的诗语》,以及主编《诗海》系列丛书,作品在世界各地华文诗刊和微信各大平台上。著名微型诗人、生态摄影师、篆刻家。
诗观:穷尽一生,力求真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