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政生
万龙山陇上村有个龙溪谷,近几年成为驴友们徒步休闲的好去处。龙溪谷,紧靠长岭村314省道旁,风景优美,秀色可餐。上世纪八十年代,长春电影制片厂以此作为电影《秘密小道》的拍摄基地。我市许金焰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又名《智斗美女蛇》,讲的是大革命时期苏区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故事。

那碧绿如茵的田野,名蛇前垅。下车便可以看到对面有座石山,青松滴翠,竹衫飘展。山下有民房数间,前有木制凉亭。穿田野,绕桃林,即到龙溪谷入口处。此处两山夹峙,谷口有一石壁,瀑水从岩上泻流,飞珠溅玉,形同白练。左边山顶巨石耸立,酷似武士头像。石下有洞穴,深不可测,无人涉足。右边山峦,立满杉竹,堆青拥翠,悬挂藤萝。

瀑布上方有一断桥,拱圈完整,只是塌了左端引桥。此桥,原为东坑通往宜春刘家坊的要道。桥名及所修年月,己难以查考。据当地村民介绍,古道旁原有一石庙,名“石王庙",建于民国十四年,即1925年,早被山洪所毁。庙中供奉的是杨六郎的神像,至今荡然无存。

沿溪流上行,峡中清风习习,佳木森森,百鸟嘤嘤,蝉音阵阵。一川碧流逶迤而来,欢蹦乱蹦,宛若顽童。每行十余步,便有小水洼,清亮如镜。七弯八折,清流激湍,宛若鸣琴。渡溪跨涧,架有竹桥,人行其上,颤颤巍巍,别有情趣。峡中坡上,有红豆杉、小叶杜樱、水杉、紫色杜鹃等。但见灌木交错,乔木参天,竹林茂密,日光仅从林隙中透入。两边山上,有黄精、山萝卜、八角莲、淮参、小话血诸种药材。溪中时见巨石,像刺猬,像卧牛,像琴台,像圆桌,形态各异。石上长满苔藓,斑驳陆离。石下时见菖蒲,剑叶崴崴,伴以潜流。一处芭蕉林,藏于幽谷,立于小沙滩,棵棵如柱,硕叶飘飘,绿得打眼。一路林荫,山花馥郁,水流淙淙,焉不令人惬意?

转眼便到陇上村水口,小社坛隐于古枫之下。此处,一座完好的石拱桥挺脊横跨,溪水穿拱而过。此桥,名"龙溪桥"。拱圈上方,一侧刻有太极图,另一侧刻有"龙溪桥"三字。由此可知,水名龙溪,但仅为小龙溪而已。桥石上还刻有建桥时间,为民国甲寅年,即1914年所建。据陇上村村民介绍,此桥原为光绪年间初建,后因龙颜大怒所毁,才再次集资重建。

续行数十步,驿道旁又有一座六棱石塔,名"惜字亭"。亭边,已砌台基,并装红色护栏。惜字亭,高丈许,分塔基、塔身、塔顶三层。排烟石孔,为铜钱形状。旧时代,儒生学士书写的片纸黑字,读烂的线装书牍,虫蛀的四书五经,都必须在塔内焚化,万万不可亵渎。故“惜字亭"又名“化字亭"。此亭,亦为民国甲寅年所建,如今尚存已不多矣。塔身刻有"夏氏乐善堂"字样,仍依稀可辩。
龙溪谷,长约五华里。至惜字亭处,已豁然开朗。陇上屋场近在咫尺,田园庄舍、锦绣新村,尽收眼底矣。

【作者简介】刘政生,1949年元月生,中共党员,江西省萍乡市万龙山乡退休教师。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笔耕,在《安源文艺》《萍矿工人报》《萍乡日报》发表作品。后为萍乡市作协会员。现为江西省诗词学会、散曲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在省《读写月报》《康乐寿》杂志及文化部直办刊物《文化月刊》上发表过作品。现致力于武功山红色文化的搜集和整理,已写出纪实文章及故事40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