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风小筑头条版总第241期
雅风小筑欢迎您

那一刻,我泪流满面(散文)
◎禾 乃
那是十几年前,我在一地主持工作时所发生的一件事,至今想来,仍让人由不得眼圈发热,心灵颤动。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2003年临近年关的某一天,我正在筹划部署节前特困群体生活救助和特殊岗位安保措施落实等相关事宜,这时,一个面色略显憔悴,但身板还算健朗的老人推门而入。常年在基层工作,群众上门诉求解决问题、寻求帮助的事情,可谓见怪不怪。

来者年纪大约六十多岁,衣着略显单薄。不知老人是因一时寒冷所致,还是情绪有些激动,嘴唇哆嗦着,几次欲言又止,竟没说出一句话来。看到这里,我立即上前扶老人坐下,并倒了一杯热水递给他,安抚他先暖暖身子,有话慢慢说。老人接过茶杯,轻轻地呷了几口热茶,神情稍稍平和了一些,便抬起头简约地作了自我介绍和情况简述。老人的表达言简意赅,态度谦和,看得出,这是个干练、率直的人。
原来,老人几年前随同儿子一家,举家外出打工谋生,前些年生活还算过得去。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两年前,儿子不幸因工致残,不久后,十四岁的小孙女被检查出患了白血病,加之老伴患风湿性心脏病多年,为了给小孙女看病就医,两年多来已举债十几万元,家庭生活一时陷入了困境。无奈之下,只好回原籍请地方政府给予救助。

老人一边说着,一边上前,掏出一纸盖有公章的证明信给我看。这时,由于老人双手抖嗦的厉害,不小心,几个塑封红皮小本和一叠纸条,一齐散落在我的办公桌上。老人急急忙忙欲收起来,我也帮着老人捡拾,并顺手拿起一个小本,封面上“退伍军人证”等几个字赫然醒目。在我的一再坚持下,老人把布包里的这些东西都递给了我。我逐一打开细看,三个红皮小本,分别是盖有国防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钢印的“退伍军人证”、“军人二等功荣誉证”和“军人二等乙级残废证”,其余是一叠几百、几千元不等的借款条...看到这里,一股热辣辣的东西,瞬时侵入了我的心头。
我凝眸看着老人:“您是位曾经立过功、受过奖的残疾军人?”
老人轻轻地点了点头:“是的,我是1963年入伍,1971年底退役,当时响应国家号召,自愿放弃工作安排和优抚待遇,主动要求回乡务农的一名退役军人。”

我把老人重新扶着坐下来。老人轻叹一声,接着道:“这么多年来,我没有向组织或政府伸过一次手,因为我曾经是一名军人,是一名共产党员,这次实在是迫于无奈,才给政府添麻烦的。”说到这里,老人有些哽咽,似乎还带着些自责。好像他给别人添了麻烦或亏欠了别人什么。听到这里,我早已喉头发涩,两眼模糊。老人啊,你并不亏欠谁一点一滴,这些年,是我们亏欠你太多太多...这一刻,我早已情不自禁,泪流满面了。
后经我多方协调,为这个高尚的老军人解决了一笔资金,并为他恢复了退伍军人优抚待遇。

事隔两年后,我相继收到了3000元汇款单和一封短信。信是这位老军人寄给我的,信中除了反复说了些感激帮忙之类的话,他还特意告诉我,现在,党的政策越来越好,国家也越来越富裕,他每年都享有一定数额的优抚待遇。那3000元钱,是归还我个人当年倾囊支助给他的钱。他还欣慰地告诉我,他省吃俭用,每年无偿捐助5000元钱,作为患白血病儿童的医疗救助基金,并要求我替他保密。信的最后,他遗憾地告诉我,他的小孙女最终也没能留住...
老军人啊,当我一手捏着这区区3000元钱,另一手捧着这封沉甸甸的普通短信时,这一刻,我再次泪流满面....
原创作品
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 家 风 釆

禾乃,原名包琇,内蒙古商都人,大学学历,政府公务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世纪风范文学》执行总编,《诗天子》诗刊执行主编,《半盏有声》执行主编,《新影视界》文字编审,《文苑》期刊签约评论人。部分作品散见于《当代》、《十月》、《小说月刊》、《作品与争鸣》、《中国诗人》、《散文诗世界》、《诗天子》、《珍珠泉》、等国内多家文学纸刊、微刊。偶有作品获奖。
投稿请加芦苇老师微信:152819668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