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刊主任:郭晓春
副 主 任:陈淑红 胡爱君 范永武 马占河 高永臣 张慧 姜永孝 马利
执行主编:luohong苍狼
群中收集:王景云

《诗歌泛论》
作者//孙述考
———— ☆ ☆ ☆ ☆ ☆ ————
中国的早期的诗歌,从孔子之前就有,当时孔子为了办学需要教材,从当时传有三千多首的风雅颂诗歌总集中,依据合乎周礼的规范,作了大量的删减工作,最后,留下三百零五首,又用古琴弹奏演唱多遍。孔子曰,诗三百,弦而歌之,思无邪。当时在楚国,还出现了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派。可以说,《诗三百》和《离骚》等影响了中国诗歌的发展。
诗歌后期经过曹氏父子为代表的建安风骨、东晋的陶渊明等,一路进入盛唐达到高峰,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为代表的唐诗大家。在五言、七言绝句、律诗方面也达到了形式上的顶峰。李白从《蜀道难》到《望庐山瀑布》和杜甫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到《望岳》等体裁上的转换,诗人自身也发生了对绝匀和律诗的推崇的蜕变。在这里我们要强调一点,就是唐诗的传承性非常厉害,可以说影响了中国以后各朝代,直到今天,甚至海外。这个现象的根源在于唐诗的简约和朗朗上口。可以说,唐诗走了一条雅俗共赏之路,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可吟咏。还有一点,唐诗继承了诗三百的传统,可以唱。因此,诗后来人们称为诗歌。诗歌,顾名思义,具有诗与歌的双重属性。这一点也是流之久远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诗为什么能歌,韵律的使用。而韵律的产生,又得益于韵脚的押韵。这一用韵,让诗歌即有诗的简约、对仗等功能,又有歌的传唱的功能,所以,唐诗在汉赋、晋诗的基础上作了这一方面的广泛地文学实践。受到了上下不同阶层的认同、模仿和学习。面向大众,走普及路线,也是唐诗成功的一个原因。

以苏东坡的豪放派和李清照的宛约派为代表的宋词,虽然实现了长短句的蜕变,但用韵没变。因为宋词用词牌,词在这里,通俗一点讲即歌词。所以,宋词更像歌词,或者说就是念唱通用的歌词。元曲的出现,仍然沿着歌唱一脉传承。

中国诗出现裂变,源于五四运动,一小部分青年喊出了打倒孔家店,提倡白话文的口号,中国现代自由诗参照欧美和亚洲其它国家诗歌形式诞生。俄国的普希金、英国的雪莱、拜伦、法国的波特莱尔、德国的海涅、美国的惠特曼、印度的泰戈尔对五四青年的新诗影响巨大。五四时期代表性的诗人以郭沫若、徐志摩、闻一多、戴望舒、冰心等为代表。徐志摩等的诗仍然讲究押韵,闻一多作为大学教授、学者诗人提出了建筑美和韵律美等观点。冰心,受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的诗影响巨大,《繁星》即是一例。同样,成长于五四时期的政治领袖毛泽东虽然从政治思想上主张打碎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但毛泽东对诗词的继承上却是走旧路,装新酒。即毛泽东采用旧体诗词的文学体裁,但却赋予了时代新的内容。使诗词样式在毛泽东的手中又焕发新的生机!诗歌在解放后出现了艾青、郭小川、李季、舒婷、汪国真等诗人。

当代诗歌的在导向上,越来越主张朦胧诗、意象诗,在修辞上采用明喻、暗喻、隐喻、借喻以及通感手法,在这一手法上发挥到了极致。让西体当代诗越来越晦涩难懂。一些编辑、评论家推波助澜,让这一当代西体诗歌形式几占诗坛,对当代青年产生深刻影响。但是,由于当代自由诗的晦涩深奥,离群众路线越来越远。当代自由诗虽然层出不穷,但受众不多,传播乏力。一个致命的弱点与中国人几千年对古体诗朗朗上口,咬字嚼句,简约通俗的集体性记忆和阅读习惯有很大关系。

当代诗歌的发展方向,仍然要遵循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的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诗刊、诗报及网络诗歌编辑以及学者教授、评论家,要解放思想,审史度势,克服诗歌狭隘主义思想,保护与发现各种体裁的诗歌样式登台竞秀,引导当代广大诗歌爱好者群体,尤其是青年诗人,继往开来,在诗歌领域深入生活,扎根生活,提炼思想,不断尝试。作为文学界的管理者,也要不断学习,提高文学修养,不作门外汉。作为广大的诗友,要树立良好的学习交流氛围,不断创作,积极研讨,共同推动诗歌发展。



再 会
黑龙江省桦南县诗词协会员
2020.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