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翼奇 字羽之,原名萧佛寿,祖籍福建省南安县,1942年生于厦门市,现居杭州。中国当代古典文学家,骈文、诗词家,楹联家,书法家。《诗刊》2016年度陈子昂诗歌奖获得者,2014年中国楹联十杰之一,曾参与《汉语大词典》编纂工作,任浙江古籍出版社副总编辑兼《作文报》总编辑等,受聘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现为中国辞赋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辞赋学会、浙江省楹联研究会名誉会长,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顾问,西泠印社社员。著有《绿痕庐诗话·绿痕庐吟稿》等。

《雨果诗选》译者张秋红,为沪上名译家,译著甚丰。出身知识家庭,父曾主《苏报》副刊笔政,故秋红能诗:“翘首高丘每自哀,寸心恨未报涓埃。若能传得先贤意,那顾繁霜两鬓来。”又断句云:“眼前得失等烟云,身后是非悬日月。”
厦门碧山路有郑氏祠堂,余少时自城中至南普陀寺,往返必经过,其门镌一联云:“胜国奇男争第一;在天灵爽慰高皇。”当是清人所撰,故称有明为“胜国”,唯忘其人姓名。又数随大人登太平岩,有郑延平读书处,一巨石横架两壁,状如张口而笑。前人有诗刻于石云:“石不能言笑口开,读书深处有莓苔。草鸡莫问当年事,沧海长鲸去不回。”凭吊之馀,尤多感慨,亦不知何人所作。
田汉《入狱》诗:“平生一掬忧时泪,此日从容作楚囚。”似袭套其乡前辈谭嗣同《井陉》“平生揽辔澄清志,今日驱车燕赵间”,唯浏阳句实系对偶,田则散行。予尤爱其“安用螺纹留十指,早将鸿爪付千秋”,盖狱吏逼令留指纹,赋此答之,是何意态雄且杰!又,“娇儿已解通书款,巨盗何妨共枕头”,亦豪而婉!予读法帖,不唯心赏于银钩铁画、凤泊鸾飘,时亦神醉于所录诗词文赋,如元迺贤书《南城怀古》诗,《黄金台》五律云:“落日燕城下,高台草树秋。千金何足惜,一士固难求。沧海谁青眼,空山尽白头。还怜易河水,今古只东流。”《竹林寺》五律云:“城南天尺五,祇树给孤园。甲第王侯去,精蓝帝释尊。老僧夸塔影,稚子斫松根。何日天台路,相从一问源。”诗字并读,均绝佳下酒物也。又,明人李流芳行书诗:“水北原南草色新,雪消风散不生尘。城中车马应无数,能解闲行有几人?”久居城中,十丈红尘,安得此水边沙外闲行意坐,心向往之矣。张孟玄(鳦生)前辈早岁投笔从戎,曾参军幕,有《九一八感作》一律:“莫道相逢尽楚狂,那堪一夕失辽阳。雄关万众皆含泪,高阁群公正举觞。瀚海不曾飞羽檄,蟾宫犹是奏霓裳。庙堂若有和戎策,焉有吾侪死战场。”关情时局,婉而多讽。先生有《梅庵诗草》,其《蝴蝶曲》歌行,步趋吴梅村《圆圆曲》,亦颇可诵。予在小学即习作旧诗,读初中时,随三兄佛保携幼作往谒萨兆琛先生,先生读予《盆菊迟开》诗,颇加奖许,并教以多读宋诗,以其时代近于唐也。予虽聆教,而于唐音宋声兼爱而不偏好,觉二者各有特色,须各采其长,融合为我所用。然而时代愈近,启发愈多,先生之言良是。唯以此理求之,则明清、近代之诗实更近于宋,予之好明清、近代诗,不可不谓先生之开示也。壬申冬,大陆电影代表团访台,台湾报章以获金马奖导演奖之台湾影片《无言的山丘》作一联:“无言动心魄;彼岸有山丘。”以展望两岸电影界交流之前景。味其言外之意,颇似“青山一发是中原”(苏轼)、“此山不语看中原”(龚自珍)。
“无一字无来历”,亦如用典、用字面,须使人不觉其“有来历”,方为佳。予《忻州吊元遗山墓》“沧桑歌哭乱离身”,“沧桑”谓遗山之经历金元易代也,字面自赵翼《读遗山集》“赋到沧桑句便工”来,唯予作诗时,并未着意于此。
文天祥集杜句为诗多至二百首,董必武亦有集杜题集美学校之作,驱遣少陵如己出。又,陈独秀能背全部杜诗,见郑逸梅《南社丛谈》。福州青年诗人卢为峰(蔚风)寄赠《玄隐庐诗》,乃潘伯鹰先生之一千零九十九首遗诗也,新加坡潘受先生校读全稿后,追维畴昔,抚事伤时,跋二律于卷尾,有“回首天涯泪一潸”之句,今亦谢世矣。予因感赋一绝云:“前辈风流杳莫攀,剩从遗作想悲欢。题诗卷尾人何在,我亦低徊泪一潸!”短句自吟,感慨系之矣!陈九思教授一九四一年重九日登上海海关大楼,有七律云:“独上层楼倦眼开,茫茫秋色逼人来。江清木落千帆出,风急天高一雁回。寂寞河山疏酒伴,艰难升斗啬诗才。浮生未竭新亭泪,日暮孤城画角哀。”蒿目时艰,苍凉悲慨,想见当年孤岛沉重氛围,颈联三复,犹有馀哀!赵岩九从海南寄来新年贺卡,上题:“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岩九于天涯。”予自杭回赠贺卡,题汉乐府句答之曰:“有所思,乃在大海南。”狐鼠纵横成“现象”,官场贪墨,有所谓“五九现象”,谓于退位前攫取也。羊牛次第探“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