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东坡的介绍〗
法国《世界报》在评价苏东坡时是这样说的:居庙堂之高,心忧黎民,勤于政务;处江湖之远,尽职尽责,为善一方。
《世界报》把苏东坡置于人类思想发展史的大背景之下加以审视。它认为,中国的北宋时期正值佛教式微、孔孟学说重新抬头,这有些像欧洲的文艺复兴。
而生活在这个时期的苏东坡,则力图将佛家的出世、道家的养生和儒家的入世调和起来,从释道儒三者的会通合流中寻求精神自由,诗文书画仅仅是他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可以说是苏东坡豪放词的颠峰之作。据说有一次,苏东坡问一名客人:“我的词作比柳永如何?”
那位客人回答说:“这哪里能够相比?”
苏东坡吃惊地问:“这怎么说?”
那客人不慌不忙地说:“您的词作,必须让关西大汉怀抱铜琵琶、手握大铁板,高唱‘大江东去’!

柳永的词作却需要一个二八年华的小女子拈着红牙拍板,细细地唱‘杨柳岸、晓风残月’。”
苏东坡听后不禁抚掌大笑(事载宋·俞文豹《吹剑续录》)。
苏轼对词的革新,如同在独木小桥之外开辟出一条通天大道,从此,词开始拥有与诗文一样重要的地位,而词的境界也随之走向宏阔开放。

黄州的东坡居士虽然经受着物质与精神生活的煎熬,但他对黄州赤壁的三次咏唱却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真的思考与善的情怀。
目前多数史学家都比较认同这样的研究结果,即:著名的赤壁之战古战场并不在湖北黄州,而是在黄州的上游湖北蒲圻。
而最终命运却做了如下安排:苏东坡在黄州假赤壁抒情怀古,完成了自己人生的飞跃,而假赤壁也因此名声大振,天下皆知。

黄州成就了一个新的苏东坡,让他开始了智慧的人生;苏东坡也成就了一个新的黄州,让它成为一个真正的名胜。
从此,中国的大地上有了两个赤壁,上游的蒲圻赤壁是武赤壁、周郎赤壁,下游的黄州赤壁是文赤壁、东坡赤壁。
也许,是为了纪念这三篇将错就错的杰作,这一年的十二月十九日,黄州的朋友们专门在这个充满疑惑的赤壁为四十七岁的苏东坡举办了一个生日宴会。

正当大家把酒临江,谈笑风生的时候,忽听有一阵清亮的笛声从遥远的江心传来。
在座几位精通乐器的朋友说:“听这笛声,绝非一般的乐工能吹奏出来的。”
不一会儿,随着越来越近的笛声,一艘小船乘风而来。但见船头站着一位少年书生,他头扎青色头巾,身着紫色布袍,神情爽朗,气质不凡。

小船渐渐靠近赤壁,少年在船上拱手向苏东坡行礼。原来,这位书生各叫李委,进士出身,平素仰慕苏东坡,却一直无缘相见。
今日听说苏东坡与朋友欢聚赤壁,庆祝生日,特意谱新曲《鹤南飞》前来祝寿。
李委首先献上《鹤南飞》,接着又即兴吹奏几曲,笛声嘹亮高亢,穿云裂石,在座的人全都听得入了迷。

几曲吹过,大家连声叫好!应李委的请求,乘着酒兴,苏东坡挥笔写道:
山头孤鹤向南飞,载我南游到九嶷。
下界何人也吹笛,可怜时复犯龟兹。
(《李委吹笛》)
李委的笛声是那样的超逸绝尘,令人沉醉其中,飘飘欲仙!笛声中,我仿佛乘着孤鹤来到九嶷山下,仿佛听到娥皇、女英那哀哀的歌哭。

啊!如此凄美的笛声真好似来自那琼楼玉宇的月宫仙境,又好似来自龟兹古国的宫廷深处(事载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看起来,赤壁不仅是苏东坡感悟生命的圣地,还是他举办生日宴会的胜地。赤壁的名气因此变得更大了!
但谁也没有想到,随着赤壁三咏的流传,一个关于苏东坡的谣言也开始迅速蔓延。

原来有一段时间,苏轼的右眼发炎肿痛,病情严重,他不得不闭门谢客,在家静心休养。为了给自己解闷儿,苏东坡还编了个笑话逗自己开心:
苏东坡得了眼病,不能吃荤,可嘴巴不答应,它对眼睛说:“我是他的嘴巴,你是他的眼睛,给你的待遇为什么那么好,对待我为什么这么刻薄?凭什么眼睛患病却不许嘴巴吃荤?”
苏东坡没办法公正地判决,于是嘴巴跟眼睛商量说:“这样吧,等有一天我嗓子哑了,你眼睛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我决不阻拦。”(语载苏轼《东坡志林·子瞻患赤眼》)

看来苏东坡虽然患了眼病,但心情还是很不错的。可是对外界不明真相的人来说,像苏东坡这样一个活泼开朗的老顽童,长达一个多月不见踪影。
很多人就开始胡乱猜疑,开始说苏东坡患有其他的重病,后来越传越离奇,大家都说:苏东坡早就病死了!
苏东坡的好友、退休大臣范缜听到这个消息,情绪非常激动,当即放声大哭,叫儿子赶紧准备金银绢帛去黄州吊唁。

他的儿子却还冷静,先派了一个门客去黄州打探虚实,方知是一场虚惊。
苏东坡知道后不禁放声大笑,同时不免感慨万千,在给范缜的回信中,他写道:“我平生所得到的诽谤诋毁,大体都是如此,我早已见怪不怪了。”(语载《答范蜀公四首》之一) (待续)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苏东坡 [宋]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