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子口九章 作者:高学文
一
一九九零年农历九月,我来到了三年前就魂牵梦萦的巷子口。
记得那天,天空晴朗,艳阳高照。我骑着单车从双江口沿着沩堤溯堤而上,沩水静静的流淌,我的心忐忑不安,却又幸福舒畅,因我要去见日思夜想的人,并为她过二十岁的生日。
我把单车停放在宁乡县汽车站,便上了去巷子口的公共汽车,去拥抱我的幸福。
二
二十岁女孩的生日会,酒是醉人的。醉得我晕头转向,不知身在何处,一脚踏进门前的池塘里也浑然不知,所幸池塘水浅,并无大碍。
夜晚住的小木屋也似乎忘记了它的主人。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三
妻子全家都是从医的,父亲曾长庚老先生是当地有名的中医。
用“悬壶济世”这四个字来形容这个家族,丝毫没有夸张。如今“但愿世间人无病,宁可架上药生尘。”这幅对联依然挂在家里“崇源堂大药房嫦娥分店”门楣的两边。这应该是一种告诫,也是一种自省。
同样让我感受到,巷子口人都有着妻子一家人一样的善良品格。
四
与巷子口结缘已三十年。这里的每一位亲人都是可亲可敬的。他们的宽阔胸襟,他们的包容,让我体味到人世间的另一份温暖。
妻子经常跟我说,“别人家的女婿是要为岳丈家做很多勤杂的,而你是四手不拈香,整天就是涂涂写写,庸庸懒懒。”
面对妻子的啧嗔,我总是淡然一笑。我想,就是他们的胸襟包容了我,让我更多的去感受小镇的“风、花、雪、月”。
五
巷子口的“风”似乎沒有双江口的寒冷。这应该是巷子口有山作为屏障的缘故,风要弱些。而双江口为洞庭湖平原之末,一坦平阳,沒有遮挡,所以风大。
我喜欢巷子口夏天的风,它总是闯进我的心扉,不紧不慢,时而高飞,时而低掠。它为可爱的树叶奏乐,为文静的小草伴舞。
它为劳作的人们带来清爽,抹去燥动和烦恼。
六
四月,南冲村茅宝冲山上的映山红,是巷子口最美的“花”,它总会留住我的脚步。
山色空蒙、云蒸霞蔚。映山红随着春天的律令,团团簇簇,漫山红遍。
叠嶂间,岩畔下,它让整座山都空灵含蓄,它让这里的每个人都热情似火。
七
九折仑的“雪”令人难以忘怀。
冬日吟歌,寒风萧瑟。九折仑飘舞的雪花似乎盼望着远方的人归来。厚积的雪应该增加了些许暖意,根本感觉不到寒冷。“天寒翠袖薄,日暮依修竹。”
雪压在九折仑上,从下往上看,如一条银蛇腾空漫舞。它给了人智慧和力量,它给人以诗情和远方。
八
初三、初四,官步桥上的“月”如镰钩一样挂在柳枝边,落在水中。
官步桥为纪念南宋张浚、张栻而建。硕儒父子,千秋垂范。此去经年,有多少人在这桥上,在新月下,浅吟低唱。“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我也曾在这桥上低吟《踏莎行》:“知了高鸣,柳枝轻曳。长堤十里怡然斐。西头思绪到东头,声声嘶费终无悔。
疏隐三更,碧含许几。长宵梦自人思已。轻纱薄幕月西沉,予心谁表休重履。”
九
我在想人生是否就是一本仓促的书,同样,“巷子口”这三个字总是伴着我,怀着懵懂、怀着希望、伴着迷茫直至韶华远去。
蓦然回首,这壶埋藏在心中的老酒总让人斟酌出种醇厚清香。从记忆中感知“白驹过隙,沧海桑田”的人生况味。
还是借用杨罗先老师的句子作为结尾吧——“无数的花香托举,让鸟儿尽情歌唱,歌唱大地、苍穹与爱,歌唱过去、现在和未来。”
......
2020年6月5日

高学文,男,汉族,笔名:剑峰,诗人,1970年4月出生,湖南省宁乡市双江口镇人。近年,在《人民日报》新媒体发表格律诗词30余首,《七律.喜迎十九大抒怀》获岭南诗社首届微刊一等奖,格律诗词《过琴江》《梦江南》《金缕曲.时代羊城》等作品编入《粤海风华——当代岭南诗词选》,代表作现代诗《云彩》《夜雨》《我的油纸伞》等作品被青年朗诵家雪石先生朗诵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