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加雕削,曲写毫芥
吕秀彬《携一瓣童心,月霁风清》析
作者:陈旭
所谓美文,不妨归结为“锦心绣口描佳境,殚精竭虑话人生”。
美文作家吕秀彬的散文集——《文字,飘香在清浅的流年》,粗略统计有美文103篇。据悉,尚有2-3百篇未遑编著。这些优美散文,营造了“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音无限”的优美境界,也就是说这些优美散文,散发的是“感天地以致和的清正之音”。这些美文,让我们欣赏了“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这些美情美景,冰清霜洁,“要卷珠帘清赏”;它们“圆似流泉碧剪纱,墙头藤蔓自交加”。诚如林逋言:“月界晓窗琴月润,竹摇秋机墨云鲜”。这些美情美景犹如“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喜雨杏花红”,浪漫如“天浩浩,月融融,江风海雾燕穿雨,芳池鱼戏芰荷风”。这些“阶下几点飞翠落红”,被我们的美文作家收拾来权作诗料——诗意散文的素材、资料。
这103篇散文,和即将编著的百篇散文,是美文作家最为擅长的抓住景物特征,洞悉空间变幻,以移步换景之法进行操作的写景散文。读者需要的、欣赏的是“花咽莺啼玉漱泉”、“间关莺语花底滑”的质素和情趣。
我们今天看到的《携一瓣童心,月霁风清》,是另一类别的,用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整合,让我们透过视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底蕴、观念,因而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的散文—哲理散文。
对于“形散神聚”的散文的本真,哲理散文是感悟的渗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的睿智的结晶。这是吕秀彬为数不多的独具特色的哲理散文。
吕秀彬第一次避开了驾轻就熟的关于“日月盈昃,辰宿列张,曦晖朗曜,晦魄环照的风花雪月”,而金刚怒目式地对社会痈疽、人间丑行大张挞伐。其譬喻之恰当,言辞之犀利、态度之决绝,令人刮目,令人膺服,令人赞赏。他感伤于在“像蚂蚁一样匆忙的人群中“世故,圆滑、自私、冷漠......如幽灵般游荡”。他批驳贫贱者消却了乐天安命的本性,却”退化为冷血的兽类”;他不耻于投机钻营、巧取毫夺的“贵”者,“让淳朴异化为轻裘的浮艳”;浮艳倒也罢了,可恶的是掌权者,“让善良沦落为恶虎的伥鬼”。作者慨叹:“那种源于童心的人性的光辉,已黯然隐没在世俗的乌云中”了。于是,作者忧心忡忡地诘问:”在物欲浊流里”,有谁会“注一泓澄澈”?在肉麻的赞美声里人们麻木不仁,不会再有“萌萌的孩子用一双清纯的眼睛,看穿皇帝的新装。”。这儿的“皇帝新装”形象地隐喻手握重权的权贵们的愚民骗术。
批驳之余,作者号召人们折叠心事,去追寻童心。怎么追寻?在“东篱采菊”时,在“偃仰啸歌”时;在“西山潭影”中,在“枕石清流”中。这两“时”、两“在”的中心词应该是“暗香”、“禅意”,“沧浪”、“竹影”。本来“暗香隐隐”是修饰“东篱采菊”的,是定语。但是在行文中这“乡野的天籁”即指“暗香隐隐”、“禅意深深”、“沧浪滔滔”、“竹影沉沉”。于是,就改成了现在的行文。这样句式构成就完全变了。
以“看东篱采菊的暗香隐隐”为例,“有”是谓语,“暗香”是宾语,“隐隐”是补充说明“暗香”的,是补语;“东篱采菊”则是“暗香”的定语。我之所以不惮其烦地絮叨至此,是为了说明作为美文作家,吕秀彬出神入化地驾驭语言的能力。
他的散文之堪称美文,诀窍在此,精髓在此。鲁迅在一九三五年《为了忘却的记念》中说:“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我想借此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秀彬的行文正属此说。其实,何止是消极的摆脱,已经慷慨激昂地“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了。古语曰“宁可正不足,不可邪有余”。男盗女娼,欺行霸市;坑蒙拐骗,横行乡里;妖言惑众,蛊惑人心;崇洋媚外,祸国殃民......这些人渣败类,和他们的邪行恶端,一旦“有余”,则国将不国,民将不民。因此我们要同仇敌忾,痛打落水狗,还我华夏大地一个风清气正、安乐祥和的大好局面。
本文的主旨是纵谈“童心”,所以有必要谈谈“童心”的含义和界定。“童心”者,小孩子的天真纯朴的心。人们常说的“赤子”之心,亦即“童心”。但是本文所说的“童心”,绝不是“童心”的本义。它是指“社会人”的心,是“童心”的延展和隐喻。一句话,就是祈盼人人有一颗心存善良,坦坦荡荡的心。是“臻于至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这些孟子孜孜以求的‘本心’”。这种“本心”,因其“清朗如月,厚重如山”,而成了人的“立德之基,立身之本”。惩恶必得扬善,作家笔锋一转,激昂慷慨地讴歌那些在风雨如晦,疫障蔽日时“坚韧担当,从容乐观,甚至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医者仁心的最美逆行者。他们的凝心聚力,汗水心血,乃至生命,赶走了瘟神,风清月霁,国泰民安。这不能不使我们想起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光辉诗句—“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啊,“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当前,国际局势波谲云诡,乘疫情肆虐之机,群魔乱舞,美欧甩祸中国,黑云压城,喽啰应声而上。在这四海翻腾、五洲震荡之时,作家号召华夏民众同仇敌忾,戮力一心,用警觉的明亮慧眼,洞察一切。“气愤风云,志安社稷”的中国人民“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这些国际蛆虫,魑魅䰣魉们,睁开你们的狗眼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
附:《 携一瓣童心,月霁风清》
作者:吕秀彬
袅袅的风,吹来乡村的音籁,如一池秋水,洗尽了诗人徐志摩尘俗的纷扰----
“我欲把恼人的年岁,我欲把恼人的情爱,托付与无涯的空灵——消泯。”
“回复我纯朴的,美丽的童心;像山谷里的冷泉一勺,晓风里的白头乳鹊,像池畔的草花,自然的鲜明。”
清新,纯净,美丽。童心相伴人生,岁月风清月霁。
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紧张。很多人像蚂蚁一样匆忙。喧嚣着的城市钢筋水泥的丛林中,世故、圆滑、自私、冷漠……如幽灵般游荡。
当贫贱让人性退化为冷血的兽类,当富贵让淳朴异化为轻裘的浮艳,当权力让善良沦落为恶虎的伥鬼,那种源于童心的人性的光辉,已黯然隐没在世俗的乌云中。
在如磐的暗夜里,还会有一盏莹莹的小桔灯,为你捎来浅浅的光芒吗?
在物欲的浊流里,还会有一条清清的碧溪岨,温情如翠翠一样,为你注一泓澄澈吗?
在肉麻的赞美声里,还会有一个萌萌的孩子,用一双清纯的眼睛,看穿皇帝的新装吗?
……
追寻童心,需折叠琐碎的心事,放下杂乱的俗务,暂忘缠绵的儿女情长,和志摩先生一起,于花丛柳丝的明艳中,聆听来自乡野的天籁。那里,有东篱采菊的暗香隐隐,西山潭影的禅意深深,枕石清流的沧浪滔滔,偃仰啸歌的竹影沉沉……
童心是灵魂生长的源头。仿佛是汪汪一碧的月牙泉,在日月星辉的掩映中,给沙漠滋润一抹青郁郁的绿洲。
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情为赤子,才能臻于至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这些孟子孜孜以求的“本心”,清朗如月,厚重如山,是立德之基,立身之本。
秉持着这颗童心,便涵养着一种至大至刚,充塞天地的浩然正气。当黑云压城,种种磨难如暴雨一样骤然落下,坚韧、担当、从容、乐观,甚至激昂大义,蹈死不顾,正是这些基于童心而成长的民族精神,才扛鼎起华夏文明几千年的浩劫与苦难。
曾几何时,疫障蔽日,中华神州,风雨如磐。医者仁心,一批批最美的逆行者,凝心聚力,汇集武汉,用汗水、心血甚至是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牺牲者之歌。如今,瘟神已去,风清月霁,那方蓝莹莹清凌凌的碧空,多像华夏儿女跳动着的一颗颗澄澈的童心。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像漫卷的疫情肆虐,国际风云变幻诡谲,仇华反华,暗流涌动。峥嵘岁月,更需要国人慧眼与童心一样,警觉、明亮、洞察一切。
回复我纯朴的,美丽的童心;像山谷里的冷泉一勺,晓风里的白头乳鹊,像池畔的草花,自然的鲜明。
*作者:吕秀彬,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江苏作家协会会员。素心向美,以诗为文。一年来,在一些高端平台发表配乐朗诵美文百余篇。著有散文集《在水之湄》、《古镇的记忆》、《文字,飘香在清浅的流年》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