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美文连载《冷落的小山村》
3 家庭步伐
在老屋,父母领着五个儿女走上了家庭生话的鼎盛阶段。母亲勤劳善良,喂猪很有经验,记忆中,有一头黑母猪喂了十多年,那头母猪膘悍、凶猛,黑而硬的鬃毛根根直立,全身无一杂毛,护崽更是尽心,它带着崽子在前面走,再凶恶的狗也不敢靠近半步,曾经就有不知厉害的狗被它咬伤过。它十几年未生过疾,养的崽也个个健壮,抗疾力强,每次猪崽出栏一天就能卖完(每窝猪崽十七八只)。
猪的健康来自于合理喂养,母亲常说: “撑大狗,饿大猪”。
“喂猪,什么时候喂热食、什么时候喂凉食,膘猪什么时候加饼,这些都是有讲究的”。
“一年四季,每天都得早起晚睡,定时把尿把屎,使猪形成条件反射,定时拉、撒,屋内屋外才能保证清洁卫生”。
母亲的话使我懂得了喂猪的常识。
喂猪,并没有拖母亲“学大寨” 的后腿。
六十年代末,大姐从老屋出嫁。
父亲常年在公社‘建工队'搞建设,一月最多回家一两天甚至不回家, 每次父亲回家,我就象现在的留守儿童拽着他的衣角恋恋不舍的不肯放手。生产队按人冂分粮,父亲这份正好充实了家中的生活。
七十年代初,父亲领着建工队同仁在老屋前二十米处为哥哥盖起了半瓦半肥草的新房,全新的长条石墙根。不久,哥哥又被门下叔叔推荐为大队民兵排长,哥本来就是生产队干部。
第二年秋天,在一片鞭炮声里,哥把嫂子迎进了家门,三十而立。
我也面临小学毕业,成绩优异,思广音乐天赋极好,读书忽有起色,成绩班级上等,邻里羡慕,亲朋盈门。
八十年代,小姐从老屋出嫁。
4 邻居草鸡
左邻右舍喂的家禽都很兴旺,欧家喂鸡就是一奇。每天早晨,由两只绿花公鸡领着,近百只鸡穿过二里多路的麦田,于八点左右来到平阿山坡,捕食蚂蚱(蝗虫),直到架子山,至傍晚太阳落地前准时回来,半斤重以后就不需要吃家里的食物,且从未损失一只,人人称奇。由于啄食昆虫,欧家的鸡从不生病,生长迅速,只只红冠赤耳,彩羽滑亮,眼耳敏锐,走路昂首立颈,左顾右盼。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年年如是,犹如同一群鸡去而复返。
至此,山寨兴旺达到了顶峰。大集体生产也将走到尽头,我将告别快乐的童年。
万众一心,空前团结;勾心斗角,人们不懂的时代永远留在一代人的记忆里。
光辉普照人平等,四海一心向大同的社会将永耀史册。
作者简介

徐思成,网名余志,1964年出生,皖,怀远县唐集镇山西小郢徐庄人,现住唐集镇唐怀路世纪家园小区二栋三单元601室,诗词吾爱网会员,大中华诗协会员,近几年诗词多见于吾爱网及大中华诗词论坛。2008年春在《华东知音》发麦散文处女作《一种情》电话187577353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