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芒种”感慨】
文/邓元洪
流水似年,季节轮回。眼下,麦收又到了,大片的田野泛起了金黄,丰收的喜悦又挂在麦农的脸上。
我们山东这一带,一年四季分明。小麦的生长期长达二百多天,历经四时(去年秋末播种至来年初夏收获),因此,小麦是最有麦香味的上等粮食。
时值今日,大批农民工还未踏上返乡的路,现在,随着大型多功能收割机的普及,一个村庄的小麦,三五天基本收割完毕。收割机割麦,不同于过去的用镰刀割。现在收割机要等到麦子正熟方才能割,这样收割下来,一是直接入仓,二是卖给粮贩。不像过去割麦,“宁收麦梢,不收弯腰;八成开镰,九成过半,十成收完。”打工者,晚回家一天,就多挣一天的钱,谁也不愿提前回家等着收麦。他们正是年富力强的正当年,也为买楼买车而打拼,不由得自己偷闲时光。
当今收麦,不仅大大缩短了时间,更重要的是解放了农民的繁重的劳动强度。过去收麦,大约需要二十多天,在这二十多天里,人们起早贪黑去割麦,拉麦,白天还头顶烈日在场里轧麦。麦收过完,人人得掉几斤肉,脱一层皮,累得筋疲力尽,一两天都缓不过那疲惫不堪的劲来。年复一年,大部分人都积劳成疾,落下了腰疼腿疼的病根,真是过麦如过关。
如今,那挥之不去的岁月,已淡出了农民的视线,化作尘封的历史。过来人,每每谈及那时的劳动场景,都会双目湿润,极其入心,也许让以后的孩子们,在父辈的文字里能看到吧!那酸楚的印记,余生难以抹去,农民们已向那个时代挥手告别了。
现在,祖国繁荣昌盛,日新月异地发生着巨变,一个新时代的中国,正一日千里地蓬勃向前发展。农民工是祖国建设不可缺的一支浩荡大军。他们把土地逐渐承包给农民合作社,长年在外打工,由农民变为工人,不再为那一亩三分地暑去寒来地奔波。
农民也逐渐过上了小康生活,衣食无忧,幸福安康。农民从心底里真得感谢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感谢科技创造了一个伟大的新时代!
作者简介:
邓元洪,平原县王凤楼镇邓庄村,中学退休教师。1999年,晋升“中学高级教师”(副高),中共党员。
退休后,曾在《德州日报》《德州晚报》发表文章。在《德州作协》《平原文联》
《作家前线》
《犁城文学》
《都市头条》
《今日头条》
《齐鲁壹点》
《看点快报》
《小楼夜听》
等微信平台,发表多首诗歌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