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格律吟诗
五律.纪念知青五十週年
2018年5月31日
赵秉礼
知青坝上行,斑驳亦歌声。
寻迹桑田曲,乘思燕雀鸣。
七旬今老者,五十昔华英。
此醉农家宴,曾经广袤诚。
跋:曾“知青”闻七旬,偕十七者温故而乘欢乐乡宴,其融融也夫,笑泪也夫……慰“五十周年”昔共耕耘者,也读小康、大同值明耳。
……🍃🍂
《知青.故乡》(文字其三)
跋一、
关于知青
一九六八年五月三十一日诸友人始为知青出塞上务农。他们出征的红色旗帜上写着“毛泽东思想”和“焦裕禄战斗隊”。他们的理想信念是家国,是粮食、农业,是改造旧山河;是用自觉培养完成焦裕禄艰苦奋斗精神的传承……他们奉行的责任是工作队、宣传队、战斗队,是身体力行者,是“天将降大仼与斯人也”;他们知道民以食为天的大道理,知道农村、农民、农业对国家基础的重要作用,他们积极以每个人之尘、滴、粟,参与并融入社会总体架构及对认知劳动创造世界之必要……。这应当是那时学子们的青春志向与信念基础的真实写照,所以才会有他们去之小我而赴大奋斗之耕耘。
昨行道者今已鬓借花甲,念之,给韩、康、黄、李、王、陶去电话致问候(2006年5月31日也恰值端午),并记赋文字亦存稿。
前文姓名者:韩兆兴、康敬、黄昭昭、李志斌、王平、陶成弟之。
张家口地区首批知青三十名,姓名如下:
韩兆兴〈原市第三中学高三、一班团支部书记,为首批知青集体“焦裕禄战斗隊”队长〉、邵志敏、黄昭昭、康敬、李建新、李玉枝、高玉敏、徐凤琳、刘英铎、张萍香、王玉林、徐兰娣、及为民、冯占魁、李正义、范颖慧、陶成弟、冯佩明、李志斌、赵秉礼。〈以上在塔村二十名〉。
王平、杨凤清、苍雨生、赵树桐、张松柏、薛传新、阎志强、吴克诚、赵金牛、辛雅和。〈以上在邓村十名〉。
他们分别由张家口市第三中学〈二十名〉,第七中学〈五名〉,高级中学〈五名〉三个学校学生组成。
一九六九年二月下乡追随兄姐者共五名:夏迎红、李建华、及桂彩、范熙宁、杨毅。
他们分别於一九七一年至一九七四年返城工作或学习。张萍香留乡下时间长些,原因是已结婚生子。
关于农民
所在地部分农民姓氏及其它事况部分说明:
〈1〉塔拉囫囵村:周大爷(羊倌)、周大娘、周凤鸣(赤脚医生)、周凤山(小队会计,柴油机手)、周凤瑜、周七妹、周凤海、刘姓小伙、王占山(大队治保主任.周家女婿)、王家(男主人在县上工作)、马真(男知青房东)、马祥、陈权(生产队长)、陈云、陈宽、陈(生产队车倌)、刘珍(爱打猎.手指头八个半.猎枪炸膛造成的,生产队车倌)、老张家、老白家爷俩、董凤鸣(偶小不慎被戴坏分子帽子多年。劳动好,人品好,口碑好,也乐观。)、李木匠(董妹夫)、刘荣、白德珍、白德玉、白德发、赵绪生(孤)承本村谢荣家上门女婿、高生荣(生产队副队长)、高启、高宽、高瑞、陈玉、陈贵……。另之高家(富农成份.家有面容姣好多个儿女)。
〈2〉宋义(马房子村.大队书记)、李金秀(马房子村.大李山.知青集体农民生产顾问)、米来仓(邓家营村.大队长)、李聚魁(刘旺村.公社与县革委会委员)……。另二台公社1971年有一个安姓书记,身材微胖,人品很好。秋冬时下乡到塔拉囫囵村和村民一起平整土地。乡下传达“林彪事件”时他正在塔村工作。
〈3〉市三中、七中、高级中学复课军训期均属一个军训团。所以首批下乡知青且由这三个学校学生组成。
此复课军训期是由驻军六十五军组织施实的。总组织者即军参谋长周衣冰大校。他也是张家口地区执行中央及河北省关于组织知识青年下乡政策文件及本地区首批知青下乡的策划者之一。随后的一年间他本人几次或派军部的干事去看望或采访我们。六十五军还负责北京某些区的学校军训任务,我们下乡不久,周参谋长即又组织了北京东城区二十名当时“红代会学生干部”到邻我们不太远的察北牧场三分场落户。我们还集体步行去做了探望。一九六九年后他即调内蒙古军区任职,这二十名“学生干部”也随之调整去了内蒙建设兵团。周人很好,魁武、和气。改革开放后任北京军区司令员,衔中将。
〈4〉全大队范围村落:马房子、塔拉囫囵、邓家营、刘旺、大黑沙土、小黑沙土。
〈5〉塔拉囫囵村西偏点南距二台公社驻地二十里。南二里是马房子(大队部所在村),其余三面均与察北牧埸交界。西(四分埸),北(八分埸),东(七分埸)、(七分埸南延分别是六分埸、三分埸之)。塔村有耕地三千亩,草埸(牧)三千亩,人口三百余,有丰富之地下水。
村干部、村民淳朴且正派之。大队干部个人及集体工作能力均很强且正派之。
知青务农地为张家口地区坝上张北县二台公社刘旺大队塔拉囫囵村和邓家营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