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麦根 雷玲/供稿
大家还记得吗?2012年10月,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凤凰网等数十家新闻媒体,报道了河南老汉吴宪领为宣传他创作《中华父亲山》纪录片,而进行的“我的爱国文化万里长征”,曾网红一时,影响国内外。如今,1951年出生的他年近七旬,仍在背着他创作的中国第一部《中华父亲山》,忙碌奔波,四处游说,期望他的这“座山”,成为:黄河文化的新发现,中国文明的新座标,一带一路的新景观,世界文旅的新亮点!
一.“北漂”京城,爱国之梦

吴宪领,出生豫东农村,参过军,当过教师和公务员,酷爱文学创作40多年,一个思路:志为世界写中华;一个选题:创作爱国文化为主题;不追“明星”,不跟“阵风”;不忘初心,艰辛笔耕,创作出16部书稿,均获得了国家著作登记证书。在70年代家庭困难时期,曾经白天拉犁子,夜晚写稿子,一有空余时间,就随时随地,在“膝盖上写中国”,被人们称为“中华爱国老兵”,绰号“膝盖作家”。
2009年5月,春夏之交的一天中午,他和一位影视界创作黄河文化的朋友,各吃一碗炸酱面,边吃边聊。朋友说,正筹拍一部母亲河的大片。他便接上一句,你拍母亲河,我拍父亲山。灵感由此而发,但父亲山在哪里?何山可称“父亲山”?他苦思不得其想。他要寻山,问山,创立“中华父亲山”;这成为他后来文学创作追逐的一大梦想。
二、追逐梦想,万里长征
由于许多条件所限,一晃3年过去了。2012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他在北京受到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多位领导的集体接见,倍受鼓舞,随后便返回河南,根据自己多年
的构思,在时任河南嵩山文化研究会主任段玉山、副主任吕宏军、黄建民、王剑松和河南资深文化专家宋宗祧、嵩山木雕艺术传承人王振北的支持下,他根据中岳嵩山的历史发展,挖掘整理创作出与中华母亲河人文地理,相匹配的中国第一部10集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华父亲山》。
同年10月16日,吴宪领为了宣传《华父亲山》,筹集拍片资金,他在北京追梦方舟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学东和他的团队支持下,在全国首次举行他个人的“我的爱国文化长征”。他西行晋、陕、甘、宁,东去鲁、晥、苏、浙,南到鄂、湘,并趁机进一步考察五岳大山。一路风霜,饱尝艰辛,身背《中华父亲山》初稿,携带大饼充饥,包装速效救心丸、感冒药应急。行至北岳恒山,风雪袭来,山路被封,只好望山兴叹!

(吴宪领在“我的爱国文化长征”中,携带大饼充饥,包装速效救心丸、感冒药应急)
吴宪领“我的爱国文化长征”一路行程,虽然一没拜官,二没扰民,却受到国家主流媒体的关注,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中华网、中原网、凤凰网、大河网、商报、东方今报等全国50多家媒体纷纷向国内外宣传报道。
三、“背山”卖书,令人感动
人生实现梦想并非易事。吴宪领在10集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华父亲山》初稿完成之时,曾有一位投资商决定对本片全额投资。没曾想,这位投资商资金链断裂,该片被托6年不能投拍。吴宪领无奈,把电视片脚本改为书稿。又经过一波三折,2019年4月,由北京出版集团的北京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了中国第一部《中华父亲山》,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家最大图书馆率先收藏。

(吴宪领创作的《中华父亲山》)
2019年9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来到河南视察黄河的消息,让吴宪领这位年近七旬的爱国老兵激情更是难耐,决心为发掘黄河文化,传播黄河文化竭心尽力。
2020年4月21日,疫情稍有好转,他便背上《中华父亲山》,前往事先联系好的上海去卖书。他手里钱少,坐不起“高铁”豪华火车,就只好购买夜间的普通火车票。在他看来,这样出行,既节省住宿费,又能照样赶路。几位同车的旅客问他,年龄这么大了,为什么不坐“高铁”?他只有以笑代答说,坐这种火车习惯了。

(他可能困了,倒下就睡着啦!)
4月22日,吴宪领经过一夜行程,到达上海。上海市奉贤区圣秀教育集团有限公司的两位朋友热情接待了他,并向他推荐到附近的旅馆安顿住下。这时,他深知囊中羞涩,很不好意思地表示,不愿去旅馆。朋友只好在这家公司的一个空房,找来被子和褥子,在地板铺上垫子当床,这才住下来。
吴宪领千里卖书睡地板的消息不径而走。在网络微信上,有的表示赞叹,有的表示同情,还有的感动得发来流泪的表情,……。上海市奉贤区圣秀教育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宝山区罗溪书院、河南省登封市一家公司,积极认购《中华父亲山》,以示支持这位老人。

( 吴宪领近照)
据了解,为了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华诞,这位七旬爱国老兵吴宪领的又一部力作、原创千诗集《中华颂》(中国十大经典文化诗歌版)也即将问世。
我们祝愿他早日梦想成真,也希望他更好地激发创作热情和能量,不断为繁荣中国文化,加快实现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详情垂询电话微信同号:18839461530)
